新国学网:朱青生:“年鉴展”最大的变化是更注重整体性的表达_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朱青生--展览-年鉴-作品

编辑:裴刚 来源:雅昌网
 
开幕嘉宾合影  2019年6月25日下午3:30“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8”在北京

U3csC1DX12pTseuBKZ6erIwLGoLrr8kIxFx17xP6.jpg

开幕嘉宾合影

  2019 年 6 月 25 日下午 3:30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2018”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办;总策划周旭君,策展人朱青生,执行策划人徐志君、王澍。

t0sSzjccEKps8sg7aDTNqttRIXWQi38fRlTFrCJJ.jpg

GRyNQjI4xeGCzArylrMwhkcZDjMSKtrBV5r4HBr3.jpg

展览策展人、北京大学教授、世界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教授为媒体导览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2018”展展出 138 位/组年度选入《年鉴》的艺术家作品,包括 28 位/组艺术家的原作。这些艺术家不是自主选择的,而是客观统计和计算的结果。展览由12个主题单元构成,分布在整个美术馆的一、二、三层展厅中。中国当代艺术在 2018 年的总体特征和变化趋势,也正在这些领域里发生。

dR8mfnuMt8mohXF0X86tN8E6l9Frdgls9Ajqa1k6.jpg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2018年《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一共记录3761个当代艺术展、3984篇当代艺术文献,有14000多名艺术家活动的情况被登记和发表,这些资料都以可以为当代的发展提供思考、批判和反省。因规模所限,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8”提纲挈领,着重在两个方面进行展示:第一是把2018年一年中间的整体状态,分成六个单元来梳理以呈现问题。第二是选择年鉴记录的艺术家的原作与图片穿插呈现,以作品代表性地显示这个年份的艺术。本次展览展出138位年度选入《年鉴》的全部艺术家在2018年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包括28位/组艺术家的原作。年鉴展力图系统性地体现2018年度整体状态,以呈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动向。

6yE8wRGEWUhiquv3QTqJDCSKKMezgz1vxxpEb6jN.jpg

bkVhNJ4qMjHwJJJQTqCKoBmSQVT9QDLLjJzrBEyO.jpg

3vfiqQdtmrn10KyzxFEDU1OrIE7PlaHTW3U80OoB.jpg

执行策划人徐志君为媒体导览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对艺术网说:“‘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已连续举办五届,一直无北大图像与视觉研究中心、吴作人国际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我们为什么会持续的举办这么一个大规模的年展,关于当代艺术的大规模的年展。首先当代艺术是关于实验创新的艺术,也是国际交流的一种语言,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造力,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它的特殊价值就在于有一年之鉴的学术方法去整体的呈现中国当代艺术每一年整体状况发展的趋势。也是对中国创新实验的一个能量的汇集以及价值推动。所以我们觉得这样一个展览对中国当代艺术实验创新的能量集合、价值推动是有意义的。另外也是对于广大公众和艺术爱好者拓展思维,提高审美期待的一种积极回应,所以这个展览曾两届荣获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

wZnI1ExdlubssmNoKPPypZ4jFeIvB1SYRmha89bw.jpg

为小观众特别设计了扫码听解说的一个“小青蛙”

  周馆长还介绍了此次展览的几个特点:第一,针对艺术现象系统的梳理了12 个主题的单元;第二,策展团队还编写了《当代艺术基本知识快速入门指南》;第三,不仅有大量的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装置影像作品,还有和乡建等社会生活发生关系的作品,体现出当下中国社会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力。另外,此次展览还特别为儿童特别设计了扫码听解说的一个“小青蛙”,这个有青蛙标志的二维码扫码后就可以听到策展人朱青生对展览深入浅出的解说。

展览的12个主题单元

  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一)

  对新时期进行艺术探索的中国艺术家来说,中国文化传统是文化基因中天然存在的强大而深厚的对话者。他们对于中国艺术当代性的构建始终与中国伟大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fhG1kuChapTKotF4qZshMKXP3kmwsnsXCUCEut7U.png

孟柏伸《悬置》 装置,木、铅笔, 尺寸可变,2016-2017年

  尽管从产生之处到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当代艺术常常作为传统文化的反思者、批判者,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艺术实践上往往通过在审美意义上具有建设性的工作来实现当代性,这个方向的探索从未停止。在这个过程中,以书法和文人画为代表的艺术传统成为了精神层面的对话方一-作为资源,也作为创造层面的竞争对抗者。

A5huuIemycK2UFcNtKicZLIdJKrmZuuTHQi0A7if.jpg

刘韡 《周期》,装置 ,综合材料,8×10×4(h)米, 2018年

  在形式方面,这部分与传统相关的实验艺术作品采取了完全颠覆性的呈现面貌。无论是材料、手法,还是展示等方面,这些作品彼此之间也差异明显。但是观者如果对文化传统有所了解,就会对这些作品在文化价值或在笔触痕迹、作品的光影、空间结构上的精微之处有更深的体悟。

XKhcWDZuil0ta9nRm0wu9qXQi3xwpYZa8i79hpCN.jpg

jNufZyCby6RlYJHMlvdQJYTVTujnfHV2n7qOqzDv.jpg

e1JIMFSnrYzmtbJriGNiObvsR05YkIXGbQAYJsVB.jpg

展览现场

  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之“传统再造”

  对新时期进行艺术探索的中国艺术家来说,中国文化传统是文化基因中天然存在的强大而深厚的对话者。

  尽管从产生之初到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当代艺术常常作为传统文化的反思者、批判者,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艺术实践往往通过在审美意义上具有建设性的工作来实现当代性,这个方向的探索从未停止。在这个过程中,以书法和文人画为代表的艺术传统成为了精神层面的对话方。

  在形式方面,这部分与传统相关的实验艺术作品采取了完全颠覆性的呈现面貌。无论是材料、手法,还是展示等方面,这些作品彼此之间也差异明显。但是观者如果对文化传统有所了解,就会对这些作品在文化价值或在笔触痕迹、作品的光影、空间结构上的精微之处有更深的体悟。

  相关艺术家:郭工、胡庆雁、姜培源、李洪波、李秀勤、梁绍基、梁硕、刘建华、*刘韡、*孟柏伸、仇大雄、邱志杰、尚扬、石冲、隋建国、孙逊、王鲁炎、吴观真、姚海

  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二)

  当代艺术起源于西方,中国的当代艺术创作是从学习西方开始的。由于这个原因,长期以来,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不过是西方先锋派的山寨版本一-如果不是更糟糕的话。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是:当代艺术能否与中国文化传统对接,能否具有美学层面的独立特性?中国艺术当代性的构建不仅与中国生活的当代遭遇相关,也与如何转换与消化自身伟大的文化传统相关。

dnyojxOHwrm6dff8kwIvcj13PJwjdjGKcXmDuEK7.jpg

苍鑫 《测量现场在全球的经纬度坐标数据》,装置,不锈钢方钢的神圣几何体。陨铁三十块、各种动物牙齿、珊瑚、海星、海马、灵芝及细铁丝搭建的八卦阵,尺寸可变,2018年

GPWZN9jDmW1COKbDJxFrpj4RjDOU6vwaxbdQO56P.jpg

刘月 《鸮》,现场空间装置、空间、射灯、镜面、废弃物等,尺寸可变,2018年

  不管将中国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大传统追溯为文人画抑或其他,都不可否认,在这之外,还有丰富多元的小传统。它们有的保存在包含民间手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或是流传于民间传说中,甚或残存于民间信仰的观念和仪式中,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对这些传统的关注和现代性转换,同样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自我构建的重要方面。

SeQBheL6SoCCjNNX27V8UTxItpURbWx6qvBMMavX.jpg

邬建安 《刀的影子—素色的面孔》,装置,水牛皮,每件约200×10×220厘米,2018年

  这些有着“黑魔法”特质的小传统,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其实就对应着人类精神世界中幽暗的部分,其动机、结构、呈现都可以成为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大多数时候,这些部分被有意无意地遮蔽,而当实验艺术作品重新唤醒它们时,我们似乎也通过作品搭建的幽暗小径,穿越回人类精神世界中惊奇、玄妙和纾解的杂居之所。

  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黑魔法”

  中国的当代艺术创作是从学习西方开始的。由于这个原因,长期以来,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不过是西方先锋派的山寨版本。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是:当代艺术能否与中国文化传统对接,能否具有美学层面的独立特性?

  不管将中国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大传统追溯为文人画抑或其他,都不可否认,在这之外,还有丰富多元的小传统。它们有的保存在包含民间手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或是流传于民间传说中,甚或残存于民间信仰的观念和仪式中。对这些传统的关注和现代性转换,同样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自我构建的重要方面。

qijM77PTxnP2UV3vUY6Zph0om6tZ8xSUYkzQ4rpc.jpg

宗宁 《半拉山》  哈内姆勒纯棉硫化钡纸打印  180x105厘米 2018年

3Nc20ZrZdi8dwMiUSOiskdgMLjiFoePtxOk8UwUC.jpg

宗宁 《二人看井》  哈内姆勒纯棉硫化钡纸打印  180×140厘米  2019年

展览现场

  这些有着“黑魔法”特质的小传统,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其实就对应着人类精神世界中幽暗的部分,其动机、结构、呈现都可以成为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大多数时候,这些部分被有意无意地遮蔽,而当实验艺术作品重新唤醒它们时,我们似乎也通过作品搭建的幽暗小径,穿越回人类精神世界中惊奇、玄妙和纾解的杂居之所。

  相关艺术家:*苍鑫、*刘月、*邬建安、*宗宁

  女性艺术

  - .般来说,女性艺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向: 1.身份的建构,讨论性别认同,主体的生理、心理界定等问题,以及“异化”、“他者”、 “景观”等文化概念。2.运用身体,如运用性介入艺术创作,实现对男权的质疑。3.艺术创作中的女性气质,如传统文化如何塑造了女性气质,女性的性别特征是否影响到艺术作品,并在其中形成一种称之为“女性气质”的风格,绘画中是否存在“女性气质”等。4.面对女性艺术应采取的态度,如支持性别意识或否定性别意识。在这两种言论之外,当代艺术语境下的“跨性别意识”逐渐成为中国女性艺术的趋势。5.女性艺术在西方文化语境和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差异,如政治色彩的浓淡、西方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主义的区别、如何建立中国的女性艺术话语体系等问题。

vmef8G7eFrOV6zZ5DkWQwtnhMDoEom6ZRhFLIz5e.jpg

艾敬 《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装置,旧毛线、玻璃钢、硅胶  挂毯尺寸1600×600厘米,人像尺寸130×90×150厘米  2012年

Nar7ebH164pyyQFoO8LcMdeNMVdQqdlWygMb3A5w.jpg

丁威娜 《仲夏花园》,白色毡布,尺寸可变,2018年(泰康空间供图)

  本次年鉴展中的女性艺术家作品较少强调了作为男性1男权对立面的性别。性别差异在这此作品中成为了隐形的前提,没有作特别的强调。但是性别差异带来的对生活感知的不同却在作品中自然地流淌。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中的特质与很多源头联系,但是当几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并置时,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这个重要方面也就自我呈现出来。

ecDhkLwgttto9Hl769dg2A9fL8frL9RhKwDjT79L.jpg

童文敏 《放风》,行为,青海,5分14秒,2016年

2N4kHRJOznVXA4UqAsEdmlTH9etELLv0TFiXq5YA.jpg

童文敏 《工厂项目-打铁》,行为影像,重庆合伟铁艺厂,10分钟,2016年

  相关艺术家:*艾敬、蔡锦、*丁威娜、耿雪、廖逸君、林天苗、马文、沈莘、*章文敏、邢丹文、尹秀珍、章燕紫

esZ24iFnn5EGKT8s3sLkxjIVRvmEOJWDavY0gOXE.jpg

M5IOEC6BKwt2psJqekHDAHPbXNsocledGeLvw7To.jpg

Y7Zg1iHGLZpthfhanRiyteyvuuQzKc8tOImPoCWC.jpg

HtbEVXu841SZIrEVLPJ0DD8K4BQvOcUG3eTobD6g.jpg

展览现场

  当代艺术中的现实主义

  当代艺术强调对当代现实遭遇的关注和关怀,在很多时候,这种关注和关怀是以批判的姿态出现的。

  当代中国社会或许是当今全球变革最为激烈、最具活力,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现场。全面的改造和更新,意味着对更美好的未来生活的期许;但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快速消逝和转移。人如何在这样类似于“工地”的变迁环境中安放自己的“栖居之所”和“安全屋”,这个问题背后是对当下的焦虑。

I5b2BUmdxQBlFCvqot9AgKPZcdx1VlgQOX0HFjHZ.jpg

谭勋《彩虹5#6#7#》,彩钢板,135×185×120厘米,130×210×170厘米,230×150×190厘米,2017年

Cag7BIc3Z2KyBgKTMRB4aQdJRJN4DHdLrZHQ1afG.jpg

颜磊:《空想重置》 ,影像装置,80台显示器、5台电脑、1台路由器、1台服务器、定制软件、钢、电脑接线若干,3.485(高)×4.806(直径)米,450公斤,2016-2017年

Pu5RNav0FZrgvlottryTr415IFfJxfFTGk2n53K0.jpg

郑路 《马飞之家》 ,装置,日常物品、金属,375×375×190厘米,2018年

  当代艺术中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表现似乎与现实主义艺术的立场遥相呼应,但是即使搁置呈现方式上的不同,在具体观念上,中国当代艺术也有着多个方向的探索。其中一类探索无意在作品中作更多意见的表达,而是聚焦于变革的现场的寻常物,将它们重新拉回到被关注、被反思的视域中,也通过艺术作品的具体形式以及美术馆的呈现场域,将那些随着寻常物的被抛弃而消失,即将成为过去式的、附着在其上的人的精神生活遗存,重新拉回到被凝视和珍视的现在时态。通过这种拉回,我们也重新认识了我们的现实和当下,除了对更美好未来的期许外,还包含着模糊和矛盾的复杂情感。

TSdx7awqDZblX42dNPho2NHLlEcLlRyoivIYqaU4.jpg

fDbIDw9ya111Y6ZSOvTs2CJxUCnpuvtOSfZnHs7I.jpg

Ze5q4S16PWHtmlTTs6TNbkKQ6NjDQiDGR3NSz2zc.jpg

郑达 《生理反应3》,数据化声音装置,电子综合材料、数据控制系统、气象测风系统、电脑风扇、电源、黑色纸盒,50×50×50厘米(单个纸盒),数量可变,2018年

iAU3P3D8QtD2noG6zmknGA4d4jxZSgPWiHnJmOYc.jpg

张鼎 《安全屋3#》,灯光声音装置,铝板、铝型材、桦木板、喇叭、功放、分频器、低频无极灯、线材、螺丝、U盘、五声道声音,200 (高)×202.4 (宽)× 49.2(长)厘米× 5件,2018年

x8X8RihUPxjrhdyFUtIDFkURW2lJlWhXtBWX64nN.jpg

王艺 《小号研究3》 铜 179×334cm  2018

XpwVM5VZFxCT5AzVmb3DSKcv5iT9ZovWGHV0ZSXx.jpg

TSDXjZDdXRCPjpo2H3Bm9VvGcDrgo2viv0B0BUZR.jpg

展览现场

  相关艺术家:曹斐、曹良宾、陈秋林、陈彧君、郭熙、何子彦、洪浩、金锋、靳山、匡峻、李怒、李亭葳、梁半、刘窗、*刘海港、刘诗园、刘辛夷、马海蛟、蒲英玮、沈也、施勇、*史金淞、*谭勋、谭英杰、唐勇、王功新、*王艺、徐震、*颜磊、杨心广、杨圆圆、*张鼎、张培力、张琪凯、张周捷、赵要、*赵赵、*郑路、郑维、*郑达

  摄影和摄像

  摄影技术在产生的初期,给写实绘画带来了危机,绘画也借由这一契机不断地反思,自身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的基础在哪里。100 年过去之后,随着动态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也越来越面临着与当初绘画相似的处境。什么使摄影真正区别于绘画和影像,成其为当代艺术的一种?

L85AOjSUxKv6fMFs4KCtVdPzI7jXM9iOsSSChYsU.jpg

陈萧伊 《Every moment》, 双屏影像装置, 2018年 (三影堂供图)

NbYiTXUXx5iOVJKlNLZSzdbyOpmBRlPHwjGzAHEX.jpg

曹澍 《公园一角序》,5屏幕3D渲染动画装置,尺寸可变,2018年

  “定性”,即摄影对瞬间的摄取和凝固,无疑是它区别于影像的特征之一。但也有不少艺术家尝试既强调摄影对瞬间的凝固性特征,同时也打破这一界限。而一旦界限被打破,摄影也就朝动态影像的领地迈出了一步。它到底应该在何处止步,这是未完成的问题,也没有已知的答案。

bLq89GjjFEVcsm8h22tqU2syTNgCCJvbmfz1faPK.jpg

胡介鸣  《共时》(左),视频,黑白、无声,3分钟,2016年 胡介鸣  《“残影 昼&夜”系列》(右),视频装置、IPS显示屏、32寸液晶屏、PC主机  尺寸可变,2013年至今

LdQDeDJIGnqMwEFntXynj7TI9UkIzQBT5zRUtGbs.jpg

朱昶全 《一个动作的历史:死亡岛A》数字模拟影像、双声道,10分01秒,1920×1080p,2018年

eKQU4UUIIDtVw0DxTE8OhinBj1flUkVApFKUklOS.jpg

朱昶全 《有头无脑》,情境影像、双声道 ,8分钟 ,1920×1080p ,2016—2017年

TlxyRJ2dWkF54ALIM3lKj0xUhnJpeGaTfYikajDi.jpg

pYvupUMcOtjKlvr5mVaaMDLkJrrKjfXVtTLxnEL4.jpg

展览现场

  与大多数绘画相比,摄影的可复制性是它的另一个特征。但是不少艺术家所作的尝试,是希望消解这种可复制性。限量的冲印和对底本的销毁是较为直接粗暴的方法。而充分与展示空间结合,发挥包含美术馆在内的艺术空间的实验性,使每一次摄影作品的展示跳出“画框”,成为为空间制作的装置作品,是艺术家们尝试消解摄影作品可复制特征的另外一个方向。

  相关艺术家:*曹澍、陈维、*陈萧伊、方迪、*胡介鸣、胡伟、刘雨佳、茅昊楠、王海洋、许琳瑜、张允菡、*朱昶全

  艺术与科技

  近半个世纪以来,各种技术的发展不仅在媒介、呈现方式等诸多具体的方面为实验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更在深层面上极大地改变甚至塑造了当代人的生活、思维、交流,人类也因此有可能在可见的未来,进入全新的生存状态。技术性不仅是附属于人的生活,服务于生活,使之更为便利的工具属性;更是内嵌于人性,成为人性组成的根本部分之一。

R5NBIQHD4eQG85iPx9k7GxT0Ow5HnZavP0SEmvIU.jpg

何岸 《零号机》,铁、纸箱,280×258×23厘米,2015年

WeXJJO4PeuqHi4fnItnV9PRVXhLv4gYwrQXk2YyG.jpg

洪启乐 《鳞 · S C A L E  sample 02》,影像装置,尺寸可变,2018年

  中国当代艺术家是对这种深层变革敏感的群体之一,他们的作品也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生力量之一。

  2018 年中国当代艺术中比较突出的现象似乎是“技术手段”上的保守者、在远处观望的见证者、意见不明的沉默者。但是他们也不约而同地提示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压迫感和去向不明的焦虑。这是关于技术变革的另一种态度——也许是少数派的态度。

  相关艺术家:陈抱阳、费俊、*何岸、*洪启乐、刘昕、吴珏辉、徐文恺、杨嘉辉

  绘画

  绘画仍然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而存活,并处于持续的探索状态。因为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当代艺术追求的理念中,就包含了人们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绘画的自由。

  2018 年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绘画作品可以大致分为抽象和非抽象两类。

63SL0VSss8NjThVy4SATf5MsT0kfNYCmubVJbbB7.jpg

林枞 《枫丹白露》,人造革油彩,180×120厘米,2016年 (妙有艺术空间供图)

BP57M1lFetBrUmRrN69zTc2aaPwG1XClei9KUgb2.jpg

林枞 《丢勒的自画像》,人造皮革油彩喷漆,70x100厘米,2016年(妙有艺术空间供图)

  抽象作品的画面或表现为超越常态的理性,或表现为无处可依的虚空,或表现为理性缺席的宣泄。它们不仅试图探索一种视觉上的均衡感,而是在抛弃物象的基础上,将人的精神状态通过画面的痕迹更为直接地裸露出来。

  非抽象的作品保留了画面中的物象,但并不是以一种再现人物和景象的面貌出现。这些画面中可辨的物象中,有对经典的挪用、来自当下生活的元素,也有想象中遥远的人或物。这些可辨的物象可能是基于画面意义成立的前提,或是作为画面世界的入口。而它们的最大交集在于:为绘画这种基本的方式作了某种意义的延伸。

  相关艺术家:陈杰、陈坤、陈曦、崔洁、丁乙、段正渠、付经岩、何工、*林枞、刘港顺、刘海辰、刘文涛、毛宇、倪军、倪志琪、欧阳苏龙、裴咏梅、冉启泉、汪建伟、谢墨凛、谢南星、叶江、余晓、赵洋、朱金石

  “网红展”

  “网红展”是运用马卡龙纯色装置、镜面、气球等具有“少女心”或“公主风”气质的道具,结合灯光及新媒体手段,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的体验空间,并吸引巨大人流量的展览的笼统称谓。这类展览起源于欧美,近几年来以“北上广”等大城市中人流量较大的商业街区为核心,在国内发展迅速。

2pjhELkPwvjKg94lRcnM0CsdfnJxTMcknmkUswWC.jpg

AhV1hl4FJWiHVHx21J2UmlIa1qv2YZhrinxH7EQO.jpg

展览现场

  由于网红展追求人流量的特质,很多时候它不需要严肃内涵的艺术创作参与,而与商业的关系更为密切。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网红展推动了部分当代艺术创作与流行文化合作的尝试。

1mDzg2LhJnNFboO2G2abhaBE5HrULsysI56Bemft.jpg

展览现场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原因,逛商业区和美术馆的人群目前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交集还比较小。而网红展使得拓展新的展览空间成为一个契机,在短期内为当代艺术的部分作品带来了可观的关注度。这是之前的大多数展览形式无法实现的。

  相关艺术家:CrowdArt(解梦、李梦雨、白雅馨)、何翔宇

h8U8cr4UDjoqNpE3yY5ifG4X4WBG0dD4qOJW8y8n.jpg

sXl7YLkd7ZX0a8qj5DTGLdRXyrdXUl3JDeGyNtKl.jpg

w2O8saqaJcCoCEMqi6I7DdAMUx8T6abt5d1fYaPq.jpg

M2qa3vUmi6pA4lgsSzsnyYPx7nVNUlNcn9acOtER.jpg

展览现场

  新景观

  这个主题下的作品有点像中国实验艺术中的“垃圾箱派”(Ash Can School),是一种看似矛盾的奇异杂合体。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大多数由“廉价物”构成,他们的作品中充斥着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丢弃物。这些丢弃物是新城市生活的产物,是电脑终端和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以后,现代生活的深层变革在最表层的显现。

  对于这种变革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态度,可能有警醒和哲思,也可能有拥抱和沉迷,略带不安的戏谑和无所谓也是一种。而后一种态度更加能够提示我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社会背后所发生的深层变革是悄然而至和不可抗拒的。这种近乎强权的特性和其具体呈现的方式,使它们带有某种荒诞性。

  相关艺术家:黄炳、黄幻、刘张铂泷、麦影彤二(麦影彤)、娜布其、鸟头(季炜煜、宋涛)、童昆鸟

TyCtETsPWXzyK8ByPpl3SdiEGMh6p3RHGjQ47ukh.jpg

XraLZGIUoLwGfwkWGDXcHjR2VSsfRdHz5vAq3OqC.jpg

aBBXIu1yMstWm1gcU6C8hCLYcBWbjLB0SLwgODgf.jpg

展览的现场

  艺术乡建

  艺术应该待在美术馆中等待观看者,还是应该主动地介入社会,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参与、改变他们的生活,这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艺术乡建项目的执行者们选择了后一种态度。这些艺术项目深入参与了当地的乡村生活,它们的意义不是在乡村的环境中放置了艺术品,而在于通过艺术项目改变了当地生活结构。

oe3B13U4Gz69Iv3d5eYFjDjYdgXGeXdXZlTf8wU0.jpg

武小川+关中艺术合作社 《关中忙罢艺术节》,文献,尺寸可变,2018年

hYhpq3t4OViB20Io12D4QgQ86PKP4zPaWJD1vNvI.jpg

Et4GqlnHc1YnOUZSAIAFMYC08tS5sUQzGa3NJDWF.jpg

  乡村在中国素有特殊的社会和政治意义。尽管今天的城乡居住人口比例已完全改变,但有的问题依旧。在持续的现代化进程中,有些乡村经历着巨大的变迁和城市化的冲击,有些却未能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而是维持着其固有的缓慢速度和样貌。

  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改革成为重要的议题,而艺术介入的方式成为面对和缓解乡村问题的一种尝试,并在 2018 年达到了一个高峰。欧宁的“碧山计划”、渠岩的许村、武小川的“关中忙罢艺术节”,都在不同的方面有所开展。

  相关艺术家:*武小川、信王军、*左靖

  行为艺术

  2018 年中国行为艺术作品中,有一些继承了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对于当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共同经验,这些作品保持着行为艺术一贯的敏感度和批判性,作品也常常通过独立、奇特的姿态来实现。

dVxO4yIpZeA6y5gQADMeY3KbobFFS261bVbAVazM.jpg

“长征档案:工作中的再展示”,2018年

CYk65HlbS3BfHRzaw3gqd981EzfczsTbhZuoXkSk.jpeg

“长征档案:后台”,2019年

  在另外一些行为艺术作品中,对艺术的当代性也有较为清晰的推进。这些作品淡化了现实背景的细节,并不指向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而将作品作为一种生存体验的符号呈现出来。其背后指向可能是多元的,它可以同时对应现代都市生活和乡村中的生存经验,也可能同时在现实生活和古老的思想资源中找到源头。

4OBzaciOdxFzttm7NngbipYvIv1obVyWG6KW0v5P.jpg

nUrDPLWpqvYpyYlpxiDXEj3Cxdt0m0fiPSkQduDF.jpg

展览现场

  相关艺术家:*长征计划、陈陈陈、坚果兄弟、厉槟源、杨福东

  中转站,2018

  中转站是一个由北京大学现代艺术档案(CMAA)发起于“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以新媒体、艺术与科学为主题的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

  中转站以新媒体、艺术与科学为主题,在每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与不同的艺术机构、艺术家和策展人合作完成。中转站有两个学术方向,一个是从新媒体艺术的当代状况出发,探讨媒体/媒介对人性的恢复、重塑和异化;一个是连接艺术与科学,推动两个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实验,共同探讨由“后人类”和人工智能引发的人的问题。

PROtLOfsgGOze8EupUfEcON2nhB6yChk9ttar4x0.jpg

《中转站》,2018,《The Transition》, 2018 

  今天的媒体/媒介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一系列新发展,以及新技术在身体感觉、社交方式、治理技术等方面带来的变革,都在要求我们反思和拓展以往的媒体/媒介观念。2018 年,一方面中国境内的新媒体艺术展保持着热度;另一方面,中国新媒体艺术家的作品也与中国当下的理论认知、文化语境、技术局限等因素相结合,处于不停的探索状态中。

  讨论媒体/媒介的问题,离不开来自各个学科、各个视角的术语和文献。本次中转站项目中,我们将 CMAA 新媒体小组一系列读书学习、文献收集和术语讨论的成果呈现在展厅里,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为空间中的实验创造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语境。同时,我们正在建立一个在线的术语表和文献目录,汇集国内外广义媒体/媒介研究领域的方向和话语,开放给各界人士讨论和补充。

对话策展人朱青生

  艺术网:朱老师您好,今年“年鉴展”已经是第五年了,整体的看,多媒体的作品越来越多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朱青生:这五年的情况,“多媒体”增长并不是说我们选择的问题,而是五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现象就出现了这个倾向——多媒体越来越多。

  为什么会多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今天到了一个新媒体时代,多媒体无非是动用了很多新媒体,这样我们艺术的门类和材料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第二,现在对当代艺术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大家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当代艺术不仅是为了做作品,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要解决问题,能动用什么样的媒体就多动用什么样的媒体,这也是当代艺术不断成熟的标志。

RVN7QsNdwBSIAvKa3SCu6IIwVjU9WE8wcvePOLiQ.jpg

史金淞 《说吧,灰色》,影像装置,行为,尘埃、石膏、粉笔等,尺寸可变,2012-2018年

  艺术网: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一定是艺术家觉得不得不用,而且作品尤其是凸显出媒介和问题之间的这种密切的关联性。您怎么看?

  朱青生:当代艺术的一个考察方向。我们当代艺术一定有政治的当代性,一定跟当代的现实和问题发生关系,各种媒介起着不同的作用。因为对于一个现象的观察,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反映的问题,而是分析、深入、调查、显现和表达的问题,如果不是这样有一些传统的媒体照样可以起作用。比如绘画是个很传统的方法,特别是写实绘画,我们有时候说学院绘画,今天他在对社会的观察和问题的揭示上,有时候起的作用照样是非常的深入、非常得有效。所以呢,跟现实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多媒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二,反过来说,多媒体显现出艺术的时候,实际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我们还有当代艺术的“艺术的当代性”。艺术的当代性是说艺术并不是为某一个事情服务的,既不为政治服务,也不为一些利益服务。这时怎么通过一个媒体保持艺术自身的解放的力量?所谓艺术自身的解放的力量是我不能拿艺术只作为工具和武器,我要把艺术变成人可以在其中获得自由的表达,独立的表达的一个机会。他就一定要有一种自我的解脱和解放因素在里面。这个时候怎么动用新的媒体来做,是个全新的挑战。一般说新媒体的艺术常常是对人的真实的存在状态的一个考验和一个实验,实验是否还能有自由,人与人之间是否还有差异性?这些问题就是所谓“艺术的当代性”,只有在艺术中间他才能做这个事。在别的事情中间就不大能专门地做这个事,或者不大能突出地做这个事情。

mr1oxNq9KqyYTh6EVeZs8LdCTccBHFmvkdWtd9wE.jpg

刘海港  《通过塑料触摸泥·土》,塑料瓶子、音箱、雕塑土、水、玻璃镜面、棉线、钢材,2017-2019年

  透过艺术为时代留一份档案

  艺术网:从“年鉴展”的问题意识来看,今年有哪些方向?

  朱青生:“年鉴展”的问题不是我们设置出来的。“年鉴”一直秉持尽可能让真实情况得到较为全面的记载,这样我们的年鉴就成了一个档案。以后别人要研究这个时代,他可以通过很多的事实数据去研究事实问题,但是人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精神的微妙的变化,其实艺术档案是必不可少的,大家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们实际上更大程度上做当代艺术的年间并不仅仅是为了艺术,是透过艺术为时代留一份档案。

  今年发生什么,我们就把它尽可能充分的做出来,从每年元旦的零点就开编新一年的年鉴。我们近半年以来,今天已经是6月25号了,其实我们的团队、学术委员、编辑委员,有很多人都是外面的人,他们跟我们有些人是比较熟悉,有些人并不熟悉,只是他是个专家。我们经常问的一个问题——2018年有什么事情特别的突出,其实我们得到的结论很令人失望,2018年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事情。就是说它和2017年、2016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因为我们说媒体和新媒体的使用,这是从2016年、2017年已经非常明显的迹象,并不是今年特别,今年只是继续保持了这个状态而已。

  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性别艺术的表达。2018年性别艺术的表达,反而没有2017年出现了更多的比较出色,比较强烈的作品,反而不是明显。就是从性别表达上来说,如果说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就是对于参加展览的人或者是参观展览的人,他有什么样的主动性,这就是所谓的网红展。在我们来说是观展的态度,进入展览以后他有多少权力利用这个展览。我们过去做展览,好像是做展览的一方给看展览的一方看的,是一个单向性的,而今天有一种特殊的展览就叫网红展。

  网红展是邀请来参观展览的人变成这个展览的一个互动的部分,这一点比较突出,在2018年比较突出。网红展消极的方面是大家不好好看展览,只是玩展览,但是积极的方面什么叫做看展览,如果参与了制作,他这个里边所产生的意义或者产生了打破过去的展览规范和展览套路的作用,可能是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现象。他就是当代艺术一种新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能够变成一种更为自觉和更为带有创造性的方法,他一定会有很多的新的可能性会产生出来,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在今年的年鉴展中间专门作为一个方面来进行了陈列,而且我们也把它作为一个现象做了综述。

4FTL1sLhkPXuaRUyhDYPm0GixkwXOfLn01NmjLYK.jpg

左靖 《碧山工销社》

  “档案”越来越做到了无我的境界

  艺术网:从这些变化来看,这五年“年鉴展”内在的生产机制是不是也发生了变化。

  朱青生:我们作为档案,因为年鉴展的背后是《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之所以叫“现代艺术”,因为它是1986年成立的,在80年代、90年代我们把当代艺术都叫现代艺术,2000年以后都叫当代艺术。我们的年鉴是2005年开编的,所以就叫《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今天也有人会认为当代艺术和现代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都是有道理的。

  我们实际上做档案已经做了30多年了,也有了一个变化,总体的变化是这个档案的意识越来越做到了无我的境界。

  什么叫无我的境界呢?因为档案很容易会变成一种利益,会被变成一种霸权,会被变成一种控制别人的可能性,或者篡改和编造历史的一个机会。我们要尽量的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我们是一个学术单位。我们希望留下来的档案谁用他都可以从中找到意义,而不是用被我们过滤过的意义。这样我们在收集档案的时候,就尽量的在处理个案的时候,把它做完整了,不要先选他。就像一颗中草药。我们在药店里边买的都是一小段,或者是一棵草或者是烘干了的样子,那个就是一般过去的档案他会放在一个小盒子里边,他都经过炮制、精选。

  但是我们现在做档案的时候更愿意做一个生态档案,假设我们要做一个植物的植株,我们当然不能够把森林都包进来,也不能把草地都包进来。但是我们这一棵草作为档案的调查对象的时候,我们都会把它的根系,枝叶、花朵、果实、旁边的泥土、气候的情况都记录下来,我们就想让它完全一点,别人就可以通过这个药典来想一些他想要了解的情况。

  同时,我们也注意自己不要带目的。年鉴展做的过程中,就越来越想整体的呈现。所以要说有什么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这一次比过去的几届就更多的注重整体性的表达。你进了这个展览看到的不是一些作品,也不是一些作品的选集,是一个整体的现象的呈现。而里边有一些部分是被原作作为范例在里面作为表达,作为范例这样来做的一个展览。所以在展览中间看到的是一年的情况,而不是说看到了一些好的作品,当然作品是好的,但是好的作品是为了说明情况把它做出来的,这个大概就是我们这一次不断推进的变化,今年尤其明显的变化。

WZ4JMyVvLHuXelzO64Lk8ixPAUSUkf5chZdvzFY0.jpg

赵赵  《“弥留”系列》,装置,黄铜、不锈钢、黑铁、蓝色钢,2018年

  年鉴展的12条线索

  艺术网:从年鉴展布展的情况来看是一个什么样的线索?

  朱青生:我们共有12个线索,我们这次还有意识地专门做了一个标志,通过平面设计在墙面的交接处都有关联性的标志。作品的排列受到博物馆的陈列的限制,太重的作品不能放到楼上去,会在一楼。这可能有两个作品之间并不完全是属于同一个问题意识,但是他是处于展览布置的局限性就放在了一起,但总体上还是很清楚的,就是互相之间有问题的关联性。

  艺术网:能否从这三个不同的楼层举一些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朱青生:最高的三楼,我们展出了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长征计划”就是长征空间他们怎么来做展览。我们把这个事情看成了是一个作品,而他是和我们年鉴展所主持的“中转站”在一起。什么叫中转站?我们开了一个窗口,把还正在进行的实验和在展览期间要进行的讨论会都放在中转站里边,然后让大家在这个里边能够会合、讨论甚至来实验,还有一些实验室就进来了。他就会把这儿的实验题带回去做,带到他的实验室做,做完了就拿来一起看。这个展览就是在生长,这两件事情,要说它有关系吗?他也不是完全有关系,但是他性质上他有一种特点,就是把一种关于展览的行为和开放性做了展览,他就在三楼的一边。

9HGWqtD3O22YrtSsdccRkKCkY6QVch803C4BR6nD.jpg

展览现场

  在三楼的另外一边,是注重大家比较关注的“干预问题”。怎么用当代艺术来干预农村的生活。干预有很多种,有些干预是扶贫,有些干预是建设一个城市的家园、乡村的家园,让大家可以去旅游,有一些干预他是建设一个乡绅制度,打引号的“乡绅”,等于是乡村如何自治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问题的意识。有些我们把它用原作来展览了,比如说像武小川的作品,还有碧山计划他都原作到场了。但是更多的作品,我们都是以资料和档案来展览,因为有一些乡村的调查或者是乡村的干预是以不干预,让他自我生长作为一种目标的,我们在这一点上也让他得到一个对比的呈现。这样就把我们当代艺术和乡村干预之间的多样性都表达出来了,但也是属于一个问题意识。

  年鉴内容的统计机制

  艺术网:“年鉴展”目前的数据,包括团队的情况有没有变化?

  朱青生:我们的团队支撑有两点:第一点是一个核心团队,有一些专职的工作人员;有一些工作人员已经工作了很多年,他每天都在做这个事情,这是我们团队的一部分。

  团队的第二部分这是北京大学的特点,我们有一个学生的组织叫做现代艺术学会,我们也有学生编辑在我们这儿实习,还有一些志愿者,还有一些选课的学生,这个群体变化很大。但是他们很有活力,人数很多,这样我们就变成了核心是非常稳定的,而流动性也增加了我们的活力,当然也增加了我们的困难,经常就会有人出点儿小事故。总体上来说,大家的工作还是有条不紊地在进行。所谓有条不紊就是我们的工作是在北京大学的一个小楼里,在燕南园,燕南园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那个地方是一个很漂亮的,很安静的地方,北京大学一直主张兼容并包,所以北京大学有非常传统的考古、艺术史的专业,也有非常开放的研究现代问题和当代问题的专业。所以北大支持这个研究就会有一个专门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说是每天都在收集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档案,所谓每天的概念他有两个体现:第一个体现是每天都有人坐在那儿,他做,有一部分人是外勤,就是到各个地方去拍照,所以我和你们的联系其实很大程度上在这一点上也有联系,我们到不了的地方,我们经常跟你们的记者合作,我们是partner,就是你们帮我们收集到材料,我们把我们的要求和需要告诉你们,等于你们就一次把两件事情都做了,我们作为一个报答,我们也帮你们做学术梳理工作。这就是外勤的团队,不是每天都去拍,因为不是每天都有事,但是理论上他每天都可以出勤。

lcAuCbixvBiVohvMmzDEh7uGXHBw656YdUJd7W4h.jpg

孟柏伸《悬置》局部

  第二个就是内勤人员,比如说有一个专职的人,他是收集网络上的文献的,所有的文献,我们每年收集到1万种文献,中间挑选出3000种给一个阅读团队去阅读,阅读了以后他都要做主题词、关键词和内容提要,他就把一年的评论情况、理论情况和现象、报道都整理出来,这样日积月累,就有了一个档案。

  在年鉴中间有一个日志,是每天一页,我们的年鉴一共365页或者是366页。所以,打开这一天发生什么事情都有记录,这个记录的过程方面是我们记录的,另外一方面是有一个编辑团队,他不停地核对,他发现有问题他会找本人去问或者找那个单位、画廊机构去问,这样就是尽量的保持全面。

  因为我们有时候在网上收集的信息并不准,都要核对,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机制,但是我们来做艺术家选择的时候,并不是收集材料就行了。我们要进行分析过以后,进行数据统计。数据统计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方法,我们是和北京大学的中国社会调查中心合作。谢宇教授就是我们的兼职的研究员。他指导一个团队,就是把我们收集到的数据按照数据统计的方法进行量化,并且算出回归方程,然后再来把它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检验,来对它进行一种排序。

  但是这种排序也会遇到一个问题,因为艺术这个东西很特别,有时候特别出色的艺术,不一定大家都知道,或者不一定大家都喜欢。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有一个纠正机制,就是我们的编辑委员会,大概有十几个人,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他大概也有10个人左右,每个人都有一个特权,就是可以按照我统计的方法在所有他了解的这一年的情况中间选择一个人,因为太多了以后他就把这个统计的结果,把它扰乱了。我们一般统计出100个人中间,又有二三十个补充的机制,他就符合了艺术中的心灵感应,有时候是一个慧眼独具的选择,就把这个部分也补充进去。我们都说的很清楚,因为他是具名推荐,这个人是他推荐的。而这些委员和学术委员都是有他的权威的,权威的来源学术委员也是来自于统计,他在一年中间发表的论文的质量和数量的统计结果,他排在前面,所以他才会被委托去推介,这样他就构成了一种结构关系。

  比如,今年调查100多个艺术家,那么为什么选他,他就有一定的根据。我们今天都有什么大学排名这些问题,那么排名也是对人的鼓励,因为只要你做的光明磊落,只要你做的公平和公正,大家还是愿意更努力地来看待整体的情况。因为当代艺术你让一个单独的人考察那么多的当代艺术的展览和人物(2018年有3000多个展览,涉及艺术家一万多人)。有一个机制,有一个统计的方法,还有就是纠正机制,那么就会使得工作做得相对来说稍微可信一点。我们也只是给人提供参考,没有下判断。

  艺术网:刚才您讲到1万多个人涉及到2018年的展览,在三层楼里面选择了多少组或者是多少?

  朱青生:因为展厅有限,我们只能够展出28组、30件左右的作品,因为当代艺术作品的位置就很大,所以我们的量只能够容纳这么多,所以我们就选择部分的艺术家的原作参展,当然原作参展,完全不意味着说这些人就比其他100多人就要好,不是这个原因。他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你的东西要能运得来,放得下,有一些作品他根本就没法再展,那么我们都会在年鉴中间有所记录,在文献的部分有所呈现,大概是这个样子。所以这一点,我们非常强调,就是说原作参展只是我们一年中间最出色的艺术现象的代表中间的可展出的作品,但是他们这100多人,我们基本上认为他是被选择以后统计以后,能够代表一年的当代艺术的情况的。

  艺术网:这些数据其实是要和现实社会发生关系的,这种数据去支撑社会变化的时候,有哪些数据去考察了哪些方面?

y0CTojeXZhmsl67QCFOxlcQNMuMxX0K9odAF7XC2.jpg

“长征档案:工作中的再展示”,2018年

  朱青生:他们的变化。我们的变化他是两点:

  第一点就是我们的年鉴他要记录的就是变量,我们的年鉴开宗明义就是我们只记录变量。因为,这有个很特殊的情况,我们的年鉴编的时候实际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在编《中国美术年鉴》,但是后来他们没出出来,其实我们是2005年一起编的,那么我们就觉得什么油画、国画这些,书法这些都由他们去编,我们只编发生重要变化的那个部分。实际上当代艺术中间也有成功的艺术家他的杰出的作品反复地展出,这个我们都不把它收到年鉴中间作为这一年的现象,我们也会记录,我们把它放成最后的一部分,我们有四个方面,最后的一部分就是说成功艺术家的新的活动。因为他成功肯定有他的道理,他新的活动,我们会把他记录下来,但是我们在年鉴展里边一般不会展出这样的作品,我们都会展出就是这个作品出现一定是过去没有,他比过去一定是多了一点点东西,这个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变化,至于这个变化怎么来反映社会的问题,这个在我们年鉴展的时候,不做这样的一个判断。我们是有意识的将这个判断交给历史,交给观众,就是你看到什么,你自己来看,但是我们会把应该表述出来的差异性和变化把它表达得尽可能的清楚,大概是这个样子。

  艺术网:也就是说这些数据会在未来去呈现一个跟社会之间的关系,现在只做具体的展览。

  朱青生:对,一般我们不会那么一一对应的说这个事情就是那个关系的呈现。当然艺术很复杂,它有时候是一个心态,心态不知道拐了几个弯了,但是当然我们毕竟是一个当代艺术年鉴,我们并不是当代问题的调查研究,所以我们不是社会学,也不是人类学,我们就是艺术学,只是用档案的方法把艺术学变成了历史的证据和痕迹。

  艺术网:谢谢!

SFS9R1Cn0omXTvvIywgVIDmcSOAh9lQ6QF6qri0Y.jpg

北京民生美术馆馆长周旭君致辞

fNsR6QNQUe7rOhILUlkxVjKvcCZ46sG8Mib3VPpk.jpg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理事长 李文华致辞

yA1YMjs8uINCPNWqyEY4GIeUMBSHurKRUbE658Gw.jpg

展览策展人、北京大学教授、世界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教授

29nj37lHhIz9mwNnDBmgWEiq0fuLg7EbyBxH72Qu.jpg

讲座现场

  此次展览举办的开幕讲座“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和特殊问题”,由展览策展人、北京大学教授、世界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教授主讲,北京民生美术馆馆长周旭君主持。讲座从中国当代艺术与改革开放;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经典;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使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8,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朱青生,,展览,年鉴,作品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8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朱青生 展览 年鉴 作品
下一篇:李庚谈李可染:四川是父亲艺术思想成熟的重要环节_李可染-成都画院-“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讲座-艺术大家与-自己的-写生-父亲||上一篇:李邦耀个展“寻常”:“透物见人”的不寻常_红专厂当代艺术馆-李邦耀-私人手册--艺术家-自己的-家庭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