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上海这场“双重奏”_谭平用35年谱写而成_余德耀-谭平-巫鸿-版画-油画-当代艺术--艺术家-布面-思考

编辑:王璐 来源:雅昌网
 
从左至右:余德耀、策展人巫鸿、艺术家谭平“双重奏:谭平回顾展”开幕现场,余德耀美术馆,2019艺术家

mVRCCU7VpkhsMCuj1m0wckTi95fx07dZMMuZBbXR.JPG

从左至右:余德耀、策展人巫鸿、艺术家谭平

“双重奏:谭平回顾展”开幕现场,余德耀美术馆,2019

GLHWEzav02AvYIGrgHTBWxBm1Q08cWVhAgRqnUe2.JPG

艺术家谭平

6月14日下午,艺术家谭平回顾展“双重奏”在余德耀美术馆启幕。而在策展之前,谭平最初只是想呈现自己现在的创作状态。直到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巫鸿提出“回顾展”及“双重奏”概念,才有了本次通过40余件绘画、版画、场域绘画及视频,回溯和梳理谭平35年创作生涯的展览。

【艺术人物】谭平:中国当代艺术不再固化于风格、流派

VwHE47VRHquVA15ahAKPxRYepLhs7Uoy1yO8db5M.JPG

开幕对谈现场:策展人巫鸿(左)、艺术家谭平(右)

“双重奏:谭平回顾展”开幕现场,余德耀美术馆,2019

“回顾”其实是回到思考,巫鸿发现,谭平有意无意形成的艺术语言中,始终保持了油画、版画两种艺术形式,“这两者对谭平来说一定存在某种吸引力,形成我思考谭平艺术的入口,并延伸出时间与空间等对话问题。”

所以在巫鸿看来,“双重奏”是一个开放的思考性展览,得以观察谭平如何通过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持久而深入的挖掘,构建出属于其个人的鲜明个性与独特逻辑。

【直播回放】巫鸿&谭平对谈:聊聊35年创作生涯回顾展“双重奏”

JN0BGbsM8jZWlJJUMvlXGd4DxmSfLgMPc2Wl8bQl.JPG

导览现场

“双重奏:谭平回顾展”开幕现场,余德耀美术馆,2019

yRUK9dp9CYWA9Igl1TA2PSGlmwgzF4uJSMmzQnmt.jpg

第一展厅现场

“双重奏:谭平回顾展”开幕现场,余德耀美术馆,2019

Y0Qp4jjJcQY5xziDPWjEoCnD4ejgKbDL9AHVBKkZ.jpg

《+40m》

第一展厅中,开启观展的是耳边刀刻声,及贯穿展厅一刀刻出的40米简洁白线《+40m》。《+40m》对面由5组30件作品所形成的“行动与思考的交叠线” 。有别于其他回顾展,“双重奏”不以时间性的单向逻辑呈现,而是以谭平特有的思维和工作方式,见证艺术家对媒介和语言的探索历程。

TGr3iR9IvuyOJYezh6eD4wg3i3NIn0ojHdkbCNxI.jpg

谭平《我们都是毛主席的红卫兵》

套色木刻  38×53cm 1974

“行动与思考的交叠线” 中的第一件作品,是谭平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以前的第一张版画《我们都是毛主席的红卫兵》。1980 年,谭平正式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1984 年,他毕业留校任教。学院学习期间,他就开始关注表达内在认识的主题,警惕宏大历史叙事,思考艺术创作与主体精神之间的深刻关联性。

uJjZ1xgJVowNbL7bn3GUBV16NiPjAZhxI0LcWP6G.jpg

谭平 《视觉》

铜版  36×29cm 1987

1984至1989年期间,他的创作开始简化“具体物象”,抽取更为主观自觉的表达,比如木板丙烯《长城》、版画《视觉》,有意识地表达都市困惑,探讨时间的确定与不确定性。

fAEXdnHFmREJlCrvIBdPh6zA7nBbSE25VKVxCIfV.jpg

左:《平衡》1993 40×70cm 布面油彩

1989 年,他前往柏林艺术大学留学。五年德国学习期间,他更加警觉于对东西差异、文化冲击的反思,开始更深刻地思考自我身份。从这个阶段的创作可见,如油画《平衡》和多幅铜版画《无题》,并开始尝试版画“独幅性”的探索,不断尝试赋予版画创作过程更多开放性。一直到 1996 年左右,这期间的很多版画作品既是一个完整的系列,也可以无止境地延续下去,开启他对“铜版画概念的修正期”。

UblJQ3tNhX7VSOpMI4b15ZgdlDsJFnI14Lj07pHe.jpg

左:《孕育》2008  80×100cm 布面丙烯

右:《美丽》 80×100cm 布面丙烯

在设计学院任教期间,因教学和课程体系的需要,谭平越发重视对媒介材料边界的研究和实验,其个人作品也更加强调物性的有机关系与多元融合。2004年, 面临父亲的病痛而激起对生命主题的关注,有机细胞成为这个阶段具象的题材,不断出现在不同的作品当中,如《美丽》与《诞生》。

2005至2008 年,从最初的“具象细胞”转向艺术家对自我身份、伤害、生命等问题更深入的思考,有意识地把个体生命经验放置于社会、 历史和文化的脉络中。个体肩负的社会责任和艺术家创作的语言体系不再是疏离的关系,不同身份的交织让他更加焦灼地思考艺术的社会意义。

eQXYfdl9nATfQyneG1Z8upsytx5u51Kefd3mHb3T.jpg

左一:《覆盖》系列之《一张画二年半》 2016-2018 布面丙烯 160×200

左二:《覆盖》系列之《黄色》2013 布面丙烯 160×200

2008年以后, 他进一步强调色域、时间、身体意识,逐渐汇聚成《覆盖》系列(2008-2018 年), 并延续至近些年他主要进行的“场域绘画”系列。这些作品汇集了谭平大量复杂的思考与体悟,其中既有对改革开放时代洪流的语言反叛,也 有对意识形态化的主动疏离;在接受观念艺术启发的同时,艺术家对个体本能及 生命在场的坚持;在语言探索层面不断从中心走向边缘与空白,把艺术置入更开放的时空关系中去考量。

s5rqo7EWOMfR6kosB2q78LAqJnJhFx17Vj4PPTfs.jpg

9件独立或记录创作过程视频

而在展览走廊处,展出9件独立或记录创作过程的视频,包括2016年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开启的其“场域绘画”:“白墙计划”。

R8FbPk00M5eE3jxjb79XjJbI7D9xXAjIN8W1DAcs.jpg

6DGvyD9rWke9AAv9Bhl72JCrYEcmQjCFCLV8jgvb.jpg

rvW9OFq8ktTss4jCpNUBZ5eB6kSRQpzznMj8F5pZ.jpg

“场域绘画”现场

“场域绘画”是谭平重要的创作形式,在第二展厅中,他将画室未完成的“作品”缝合在空间里,将画面中的色块和线条向画外的白墙蔓延,画面与白墙之间有缝合,有渗透,有对空间尺度的考量, 也有预谋的失控,消解画面边缘逐步成为谭平创作的核心。

nu64D8I2mP1gqKfH90b0IOPI1v8GjAEmVtYXng8Y.jpg

素描作品《彳亍》

UNAG9lSB0w9G0Zec0JVJNYNOngMzd5It9CmM1vP5.jpg

《彳亍》记录视频

展览最后是2014-2015年间创作素描《彳亍》的记录视频,该系列炭笔素描是谭平利用工作间隙或琐碎时间所完成的。他刻意限定每张素描完成时间不超过两分钟,素描过程中,没有预设指向,任炭笔自由游走、生长,直至抵达创作者内心,与之坦诚相见。这种创作所伴随的不确定性,更能激起艺术家无限的生机与创造力,也记录了谭平内心诸多微妙变化的瞬间。

整个展览犹如一场视觉与听觉、版画与绘画、 大时代与个人创作历程的合奏篇章,除了“视听”谭平用其艺术创作所谱出的人生历程,也给当代艺术的宏观形式实验和概念探索提供一个独特的案例。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22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余德耀美术馆,余德耀,谭平,巫鸿,版画,油画,当代艺术,,艺术家,布面,思考余德耀美术馆 余德耀 谭平 巫鸿 版画 油画 当代艺术 艺术家 布面 思考
下一篇:著名艺术家梅墨生逝世_享年60岁_戏曲人物-书画--艺术家||上一篇:首发!现场精彩图片带你走进UCCA毕加索大展_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UCCA当代艺术中心-毕加索--现场-布面-油画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