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野原”:一份何多苓献给成都的礼物_四川美术馆-野原——何多苓个人作品展--艺术家-展览-系列

编辑:李璞 来源:雅昌网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我从学画到现在已经四十六年。在此把这场展览作为一份礼物献给自己的家乡,家

G4hCMGp8taK97jsYLMf0JjViKqOawqgQ3tVpCiIz.jpg

z1JgK3TLGtUtsnbPRivCBcvanW5S6IYdndBGbIZX.jpg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我从学画到现在已经四十六年。在此把这场展览作为一份礼物献给自己的家乡,家乡的人民和朋友们。”

2019年5月16日下午的四川美术馆,可谓是人山人海,“野原——何多苓个人作品展”正在此举行。

作为艺术家何多苓在家乡的大型个展,本次展览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承办,何多苓美术馆协办,何多苓美术馆馆长赵欢担任策展人。展出了艺术家何多苓从1973年至今的共135件作品,分为人物肖像系列、俄罗斯森林系列、杂花写生系列及《带阁楼的房子》系列作品。

220GPZrV5cy0vZMwybCpQWRAbYjoqsYuNz1Fgo8Z.jpg

kuY3nFHtOoxyAzW4eYAV7nxOE4MKEZ81SqmP5H9z.jpg

jpvv9Vbr5KZjPSzp71d6Uy83h1DEoA1YE9r48eCQ.jpg

展览现场

这100余幅作品有的是观众所熟悉的,有的是艺术家自己都很多年未曾见到过的。经过一年的筹备,何多苓把这场在四川官方美术馆内举办的个展作为礼物,将自己早期的肖像和近期的人物,体现80年代俄罗斯风格的整套《带阁楼的房子》,受俄罗斯情结影响至深之下所创作的俄罗斯森林以及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杂花写生等系列作品,一并献给了自己的家乡。

DFxGj4JlYBVYx7OBrgm5aKfm41hN4IFz29kEWClo.jpg

z5XDyu9abBOFYesslR3Gxb8px2NwJOjPiUpCCwUS.jpg

被众多粉丝包围的何多苓

成都对艺术家的艺术影响何在?作品中的“灰调子”到底是从成都的天气中学来,还是来源于影响何多苓的画坛前辈?带着这些好奇,艺术头条app对展览开幕式进行全程直播,并邀请策展人及艺术家本人对作品进行导览:

【直播回看】“野原——何多苓个人作品展”开幕式及作品导览

对于画面中的“灰调子”,何多苓表示并非从成都的天气中学来,而是来源于俄罗斯绘画。“后来又有维亚尔,莫兰迪等等。近年还加上传统水墨画的影响。这些文本以及对文本的研究,才是我绘画色调形成的真实原因。严格说来,我的绘画风格源于下列因素:遗传;家庭环境;父母教育和管理方式;个人经历——尤其是下乡插队;对东西方绘画传统的非主流偏爱;与当代潮流刻意保持的距离;对手艺的热爱;当然,还有我的家乡成都——适中的气候,盆地,成都人的温和淡定,好吃好耍,使我有机会和空间形成和发展自己。”

在何多苓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赵欢看来,每个成都人,心中都有片梦想的花园,在这片花园能包容所有生活的不快,能专注于自身的责任而不是利益。当在这片花园时,就像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一切都被美好和善良所融化。何多苓先生的作品便是他内心花园的呈现,哪怕是阴霾的天际,也能有高雅的灰。

zkoeamLZlDQVgaXDJ96urxfPNLT5nMG35g2h9gJr.jpg

b4ScY1kXLzzxsmwCWheOkMgN9YTC3JV1O6SZwfbZ.jpg

aFVuCvyg8nWazChQj459U3grCtMhFkWyPjy234UR.jpg

oyEsLo3expGt7LGc6D30UqpjOMghIrIIdkJNhOJo.jpg

Dfrs1Z4OwC6QWYBay2L2Z1BnTLvKdQmqEVV2l9xl.jpg

ReMMqATyDnZrIlnTGfdCwwBNaYl9GtOPAKLaAs9j.jpg

3svOBmfsxufIkh5JeJt837WzqFt3KhmXjdl9N4Gy.jpg

人物肖像系列、俄罗斯森林系列及《带阁楼的房子》系列作品展厅现场

BQS0FqdGf72CsjB7d7QGY5FeYFketRfQwLISmoOU.jpg

写生杂花系列展厅现场

美术馆用了一楼的两个展厅来呈现作品,大厅展出了人物肖像系列、俄罗斯森林系列及《带阁楼的房子》系列作品,另一个展厅则为杂花写生系列。

人物肖像系列

XeRSu8y37jsMcuGTUQrlgt3IuMTi1SnlTnwB4HlQ.jpg

sEt4qWHblM1Cw4ZesnnzjoHxJfluDAndKWIuA2s2.jpg

5banvOGeWkyqw6WfRewoK4KgGeJnYMXz709ERT3D.jpg

d28199Rq0oWB4ThQ7A7zkwyFU7LaREauSFcIXK6f.jpg

Rm5utt41yMLSw8H0kVkxnK7Ti4gd9u64YovTd7Ih.jpg

MDUvVVIdVdG9XEIDjN0qyj34TEliOvoa5TTvYYe2.jpg

djBC0Nt30ch5sPGSo0PH7jLjFd6sAs3lwYr9WqT3.jpg

何多苓各个时期的肖像创作

人物肖像系列一直是何多苓艺术创作的重要门类。在展厅的第一个区域中,观众可以看到艺术家各个时期的写生肖像,包括翟永明、刘家琨、朱成、唐蕾、郭燕、赵欢……有些70、80年代的画作几乎都是在模特自己手中,因为这次展览而借到美术馆,甚至创作者自己都许久未见。

7YeGkJpQwUup4D0eCZUgckvPZSE98mdeUJV3kS8t.jpg

画作中,右上为何多苓祖母肖像,右下为何多苓父亲。

此外,还有何多苓70年代对于父亲、祖母的写生创作和2003年根据照片描绘的《母亲》。

7PcnpLikYOPGK2eixasMtIufMyf1L95fph7lAVBQ.jpg

《母亲》 布面油画 180x130cm 2003

去年11月,何多苓美术馆举办的“何多苓自选集(1986-2018)”时,艺术家正是将这场展览献给自己的母亲,引导自己绘画开端的人。“《母亲》创作后的两年,我的母亲去世了。画中的她坐着轮椅,处于病中状态。她非常的喜欢花,可以看到我在画上也画了很多的桃花。这画一直挂在我的画室,展出它的机会也不多。”

沿着展线,我们看到了何多苓2010年之后的人物肖像创作,包括四条屏 《风》、《水》、《光》、《气》,“野园”系列,2018年描绘的水下的“Nymph卷”系列和最新的《庭院回忆(卷)》等作品。

TrPIjBuwQj0jn7iIgVxgIVmyJVWByvpLpvSqMYUs.jpg

四条屏 《风》、《水》、《光》、《气》 300x80cmx4 布面油画 2013

NBIHGGPxgvRLHQakyZOMiu2KIRpMSs5lhf5264Jn.jpg

四条屏 《风》、《水》、《光》、《气》(局部)

四条屏《风》、《水》、《光》、《气》这一组艺术家在2013年创作的大尺幅绘画,是其仿国画四条屏仕女画来进行创作的,每一幅画象征一种元素,来表现自然界比较抽象的风、水、光、气。

vyitpSvBwkbcgCkePSrvDH59N0sVEhGlFzRXPyre.jpg

《沼泽女儿》 布面油画 150x200cm 2012

《沼泽女儿》是何多苓去到地震灾区后对于灾区小女孩的描绘,没有直接表现灾难场景,而是将一位小女孩表现在沼泽地中。

lJuzqg3HndAVX2QwP5Ru4VupuR6hnATTqLk7jJ3q.jpg

《野园》 布面油画 200x150cm 2011

QtbU0VKLVTnXAew9quBZCCkli9qUTP8RUcQoO7VO.jpg

《梦夏》 布面油画 200x150cm 2012

《野园》、《临水》、《梦夏》等作品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经典形象的个人解读。何多苓在画面中采用一些调侃的手法,或是解读经典,或是将古人绘画中的元素,像画面中引入石涛、八大的创作,用梦境来统一画面,也是对自己学画某个过程的回顾。“这些有的是现场写生,有的是我抓拍的照片,女孩天生和自然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因此画面组织起来所呈现的某种复杂性是我所喜欢的。不可描述的内容其实有很多,我更希望观众通过自己的解读,来理解画作,可能每个人看到的并非相同,这都没有关系。”

qHbK75STnZBFpRFRCnN1ShSi9L94QvHev9GIkoQk.jpg

LoZHA5BT6r6APP4GxcE5LKFJp2gYaBD7e57tmHGH.jpg

“Nymph卷”系列

iJtgd2KVV7M0Ee5LKcLQFuFKnbTxLaxASJ6nDPlK.jpg

《庭院回忆(卷)》 布面油画 450x200cm 2018

《庭院回忆(卷)》是何多苓现在的风格,这种用画拼起来的形式更加的自由,艺术家可以画更大的画,无限的拼下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画面越画越淡了。在画面中我尽量把中国画意到笔不到的感觉表现出来,也更加的随意。”

俄罗斯森林系列

uRmnPYd3NdDJFzYHl0IOxFXRjLFGsOdHPuBzgvty.jpg

在这一系列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在俄罗斯的写生作品和回到成都后进行的艺术创作。

何多苓对俄罗斯一直是有情结的,他热爱俄罗斯文学、音乐、艺术及至整个俄罗斯精神。70年代的知青生活奠定了他对俄罗斯文学深厚的阅读基础,果戈里、托尔斯泰、普希金、莱蒙托夫、托斯坦耶夫斯基、契科夫的文学作品,他无不耳熟能详,兴致高昂地时候总是会与老友唱上几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样的俄罗斯经典名曲。

2014年10月,何多苓第一次去了俄罗斯,试图通过现场性的体验与创作接近俄罗斯这片土地隐秘的气质。把心目中的俄罗斯和我看到的现实中的俄罗斯,以及自己理解中的俄罗斯在画中结合起来。

“俄罗斯森林”是俄罗斯人的精神源泉或者精神归宿地,托尔斯泰、普斯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文艺巨匠不仅伴随着何多苓的整个时代,作为巨大的精神遗产,也如森林般滋养着一代代人。

kj88RjkRbwvAJpwQTGmFG74jgP5lPRsxv4s9FZof.jpg

《俄罗斯森林-深秋·诺夫哥诺德 05》 布面油画 50x80cm 2014

RPVnb3ocF7Kq2n2xa02BO9cNTshP85lRnPjBfNdI.jpg

《俄罗斯森林-流浪 列夫·托尔斯泰》 布面油画 150x200cm 2015

托尔斯泰作为俄罗斯泰斗级人物,何多苓在当知青的时候,就基本都读过了他的著作,而这些作品都跟俄罗斯的森林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托尔斯泰代表了俄国一批贵族和知识分子的忏悔,他解放了他的农奴,又想把家财散尽,为此跟他的太太决裂,经常穿上农民的衣服,带上很少的东西在俄罗斯森林大地里到处流浪,一走就是几个月。画面中的他像从森林中走出来的精灵,这些都具有象征性,并非真实场景。所有的森林都是我旅行时拍的照片,我将人物放入其中。这批创作还没有完成,我还会继续画下去。”

4tridkYK7Cb08KdsMOIjGm1zZvCgfGLcxvaHHqZa.jpg

《俄罗斯森林(青铜时代)肖斯塔科维奇-等待》 布面油画 150x200cm 2016

肖斯塔科维奇是何多苓最喜欢的一个音乐家,代表了前苏联知识分子的典型人物。“他的主题应该是‘等待’,在高压下等待自己的命运,等待对命运的裁决。因此我把背景画得很密,象征着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M9lDOmwbXy8tUNcJUn3lJ8LjA6EnSUwUilQI3wuf.jpg

《俄罗斯森林(白银时代)阿赫玛托娃-忧伤》 布面油画 150x200cm 2016

kB6iBJDiKhoJLmFv1PIdlZEZXq278Kw9lfYvOFy4.jpg

《俄罗斯森林(黄金时代)陀思妥耶夫斯基》 布面油画 150x200cm 2017

tFK7AGBgm2sI0QDfqLkcHeWBtC64AnAQJx8OlgE9.jpg

《俄罗斯森林-森林》 布面油画 400x150cm 2017

“从飞机上俯瞰俄罗斯,尽是无边无际的森林,开车看到的森林也是,和墙一样,我把这些看到的森林画了下来,组合成一张大画”,何多苓发现俄罗斯的文学、艺术都与森林有关,“好像都是从里面走出来一样”。

《带阁楼的房子》系列

JYSonRsN3vDYRmn3m8tCq6ka5doIAFHyYFP5SRnW.jpg

6UUI39Mmx4kUZiZw7jY9VqGc9iiABjWKpR4ik43Q.jpg

展厅中,观众可以大饱眼福的是被艺术家“压箱底”的宝贝——整套创作于1986年的组画《带阁楼的房子》,全部都展出了。

何多苓一直很喜欢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带阁楼的房子》,他回忆自己在下乡时每每翻阅内心都会有所颤动。何多苓将每一幅的画面都处理成独幅画,不依托文字可以单独成为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去过俄罗斯的何多苓看来,这组画画出了俄罗斯的感觉,所体现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具有契科夫的精神象征,也与他这代人的俄罗斯情结。

Ij5bFHciYjt7h2VCsBiLvhv9QnmHuO9aTWVCUk4v.jpg

gEvPyHD4Rc2pPMHWbyVSDoLucP12zOkw9SiYKy7R.jpg

C6VzYxTzeFH7U6cRTsGHWnT4W6aBzE5v21pbsweV.jpg

《带阁楼的房子》组画 布面油画 1986

“我特别喜欢《带阁楼的房子》这篇小说,几乎是奉为《圣经》一般,都能把它本下来!因此在86年,我在成都画院时,觉得时机成熟了,用了3个月的时间将这本小说画了下来。它跟时代没有太大关系,更多的属于灵光一现类型的创作。作为一个偶然的事件,具有不可重复性。并且这组画很多人想出高价买,我都拒绝了,这也是我90年代唯一留下来的作品。”

杂花写生系列

lLLZJmo0F6Xtjv1XB9ypcEk3LslWoJrqB0ZkDwOO.jpg

L8ssYYjkitWdlyVpCUE5A740YrlJL2Bb0P1o4fmY.jpg

另外一个展厅,展示了艺术家2012年至2019年的杂花写生系列作品,共45幅,包括何多苓在70岁生日时送给自己的礼物《七十而立》。观众可以看到艺术家每一年在杂花写生创作中的丰富变化,从色彩和笔触中对看到艺术家对杂花不同阶段的理解和感受。

PqLOCZrcGm0rCCdYj7MGLOOwncBSoVIbJR4v1COX.jpg

《杂花写生卷》 布面油画 80x300cm 2015

5uMe6NL6BlcUg0bY7YcgjoxZgHtFS5e3hMPhPPJ2.jpg

《杂花写生 NO.6-2》 布面油画 50x100cm 2016

JpW4r3NB5hrxo6ajwIzmIXsSInMYkVfXOLEJD6f1.jpg

各个时期的杂花写生系列作品

BCNTlrRrj2PbFVlV4bvHuXVVIvoferv6GYDaSonR.jpg

《杂花写生-七十而立卷》 50x200cm 2018

2012年,何多苓开始描绘杂花。蓝顶工作室的花园为艺术家提供了最为真实的写生现场,之所以回到写生,何多苓表示,写生作为学画之人的常态,通过眼睛、大脑、手创作出画面,是从古至今所有画家面对的状态。“恢复写生状态下,练习一些技法的同时,我也加入了中国画写意的方法。对中国花鸟画我一直有所关注,尤其是工笔,想着如何将这些元素用在油画当中,展厅中的这些创作正是如此,每一年都会有小小的变化。”

M41ctLwZxHHH9omEhbM27gLmC07e7UIogrxx92IA.jpg

展览开幕式由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兵主持,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何多苓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赵欢,艺术家何多苓相继致辞,并由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李进宣布展览开幕。

A4lwnJ6XF4OlaYJ63FXmKY5eSvsq75jzLkMIYyGc.jpg

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兵主持开幕式

f3sCOy9gbosCeDMpxM64oKraKCwlk1X2KnlqYO6N.jpg

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

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讲到,本次展览是何多苓多年来第一次在家乡举行的大型个人画展,对何多苓、四川文艺界、四川美术界,对四川广大观众和父老乡亲而言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省文联作为本次展览的主办方,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大力宣传四川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宣传四川文艺界的丰硕成果,推动四川文艺大发展、大繁荣,能够让四川百姓近距离地感受到中国当代顶级的油画艺术。

tTUIRVeOq3Wr0bDl5bXQWW6MAMYDU8MJOgCl97M4.jpg

何多苓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赵欢

何多苓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赵欢致辞时表示,本次展览从前期策划到执行展出付出了很多努力,感谢对展览给予帮助的各位。“展厅的墙上用到少量学术的评论和近两年来媒体对何多苓撰写的大众点击量最高的文章作为客观的方式从侧面展示了何多苓先生这四十多年来的创作成果,让每一位观众自由评述,也是何多苓先生真诚的艺术态度。”

THIiGhofUsQZaCZ4L2M6rJOttT88t35UcuFoIcP1.jpg

艺术家何多苓

本次展览主角、艺术家何多苓致辞时谈到,本次展览经过一年的筹备,得以在今天呈现,感谢付出努力的各位和热情的观众。“作为第一次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展,这100多幅作品中有些是大家熟悉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很多年都没有见到的。我从学画到现在已经四十六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在此把这场展览作为一份礼物献给自己的家乡,家乡的人民和朋友们。”

tlVy8hrWimAPZP28NNJZHaCskjaWcOhPA47kI2TN.jpg

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李进宣布展览开幕

参加展览的领导及嘉宾有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李进,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郑晓幸,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兵,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白屿淞,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凯,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梁时民,省文联办公室主任赵晴,省文联组联处处长吴彬,省文联人事处处长贺嫚,省文联老干处处长胡蓉,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杨梁相,四川美术馆馆长罗雪村,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马晓峰、邝明惠、李青稞、张跃进、林跃、黄宗贤、管苠㭎,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邓乐、许燎源、张国平、张国忠、武海成,四川美术馆副馆长刘克萍,成都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何红英,四川省文旅厅艺术处主任科员杨德刚。莅临现场的还有众多艺术家朋友,他们是何多苓老朋友朱成、唐雯、何世平、赵秀文、何一兵,成都各专业艺术机构及高校代表魏言、刘杰、杜坚、王婧、李杰、金延、丁奋起、于侃、田萌、王奇、张骏、石颖,美术批评家张颖川、陈默;艺术家金平、王建军、郭际、邱黯雄、吴天宁、张志发、魏葵、小满等。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4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何多苓,四川美术馆,野原——何多苓个人作品展,,艺术家,展览,系列何多苓 四川美术馆 野原——何多苓个人作品展 艺术家 展览 系列
下一篇:7.6亿干草堆_6.26亿不锈钢兔子_中国艺术品你有必要认真了解下_书画-张辉-艺术头条APP--中国-市场-家具||上一篇:高校美术馆藏品活化的“国美”之路_大家风范-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展览-历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