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巫鸿:将经验形诸于文字_当代已然成史_黄专-AAC艺术中国-艺术出版物--当代-艺术-已然

编辑:段维佳 来源:雅昌网
 
“我们失去的可能比我们现在感到的要多得多、深得多,黄专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良知。”在第十届AAC艺

“我们失去的可能比我们现在感到的要多得多、深得多,黄专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良知。”在第十届AAC艺术中国的颁奖典礼现场,学术主持巫鸿教授讲述了一段深情且深刻的感言。

E52yvS30JQzrH90srdRMZfCJ6feynauPZluruoZF.jpg

2016年第十届AAC艺术中国的颁奖典礼 巫鸿致辞

uauEZAdAgXReQHDc4ynFhCAB0dAI2M1frMtfoRiZ.jpg

缅怀黄专教授

巫鸿教授也表示,让走过十个年头的“AAC艺术中国”评选逐步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观,继续黄专教授未竟的事业,是我们表达缅怀和哀思的最好方式,也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责任。

KcDFZTMQyFSTO3rCSCjoWHJOCadDG3EOMrgjomm5.jpg

《当代已然成史:我(们)与黄专》

主编:巫鸿

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01

经评审委员会投票,第十三届AAC年度艺术出版物《当代已然成史:我(们)与黄专》获得提名奖。由巫鸿教授担任主编,在团队协同努力下,成书最终收录了78位与黄专有着深入交往的学者、策划人、艺术家、批评家等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 “历史”是大家将自己的经验形诸于文字,变成历史的一部分史料,将来的人可以读,作为史料参照。他们的叙述,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记录,更呈现出黄专作为一位艺术史教授、研究者、策划人和机构实践者的各个侧面,同时也映照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

黄专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积极参与了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在其后的30 年中撰写了大量艺术批评和理论性文字,参与了《美术思潮》、《画廊》等多种书刊的编辑,策划了多个带有地标性的展览,并推动了何香凝美术馆、OCAT等当代艺术机构的建立。

巫鸿教授说:“我的希望是我们以黄专为榜样,继承他的遗志,从不同方面努力地、专注地、诚实地不断建设中国当代美术。”

JOO9kfOMszYJmL2BXckFBNr1Upbo9AqXWNwfw1JH.jpg

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评委会由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策展人侯瀚如(Hou Hanru)担任评选委员会轮值主席,评委包括: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董冰峰(Dong Bingfeng)、刘小东(Liu Xiaodong)、片冈真实(Mami Kataoka)、菲利普·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郑胜天(Zheng Shengtian)。

年度艺术出版物奖: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当代艺术出版物,语种不限,包括数字出版物。侧重评价其在学术研究和理论梳理上的价值,以表彰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有推动作用的本年度艺术出版物。

5月27日,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将在北京故宫颁发“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策展人”、“年度艺术出版物”四大奖项的提名奖及揭晓最终大奖,开启中国当代艺术的荣耀之夜。

艺术网&巫鸿

艺术网:这本书最一开始的计划是由您来提出的,初衷是什么?

巫鸿:我最初的想法是是:黄专是中国当代美术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他的记忆不单是私人性的东西,也包括很多重要的历史信息,比如有关不同时期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动,也包括他个人参与和主持的一些事情,如编杂志、做展览,推动何香凝美术馆、OCAT等等。很多事情既包含了个人的记忆,又属于一种公共的、学术的和历史的层面,很值得编出来,这将是研究中国当代美术的一份重要资料。

OX2ebKAXUXsRoQpc7IQKzyR3hacRMZ7j0Lb4oRMU.png

《当代已然成史:我(们)与黄专》出版座谈会与会者合影

虽然我是这套书的主编,但是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大家的事情,它的具体工作是由很多人参与进行的。黄专既是学者、策展人,同时又是朋友,而且还是同事、老师。当时大家就产生了一个共识,就是记录到这套书里的回忆不光是个人的缅怀,也是一种知识的、历史的记录,同时也含有一种责任心。我们感到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或者让将来的人也知道这些回忆。

X0wkXbmTFDk0KtoJ1vVVnsOGmz7Qm7yBY7WPIxph.jpg

出版座谈会现场

艺术网:成书最终收录了78位与黄专老师有着深入交往的学者、策划人、艺术家等重要的回忆,这份访谈的名单是如何来拟定并确认的?上下卷的排序如何划分?

巫鸿:收录者都是与黄专曾有过比较深的个人和工作上的联系,包括多年交往和合作的学者、艺术家、策展人、建筑师和设计师,与他共同建立当代美术机构和策划大型展览的企业家和馆长,也包括他的一些老朋友和老同学。选择和访问是由黄专身前好友严善錞和OCAT工作团队共同进行的,他们在确定名单和访谈工作中都起到很大作用。

3CniorkL3CWp44lH2niHEGGhyYRam8KS8sEaU9bZ.jpg

《当代已然成史:我(们)与黄专》新书揭幕仪式

左起:栾倩、巫鸿、李健军、严善錞

艺术网:在一步步的采访和编辑的过程,有哪些困难的事情?

巫鸿:总的说来,这项计划得到了所有被采访者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因此整个过程是比较顺利的。但是这么大的一个计划,在操作和协同,以及录音、修改、编辑、校对等技术层次上都具有相当挑战。而最大的挑战是为了能够及时出版,必须做很多联系、协同工作。

ZSRWMbFTcFix6zTh7V7bx5jG8naXEFGHOcn286WY.jpg

艺术网:对于您与黄专老师的相识经历来说,有哪一段让您一直印象深刻的?

巫鸿:这要从最开始谈。我认识黄专比较晚,是1999年我回国对当代美术的机构和展览情况进行研究的构成中,在广州和深圳比较深度地访问了黄专。他对当代艺术的责任感、严肃性和广阔视野都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因此当王璜生邀请我担任首届广州三年展策展人的时候,我就提出请黄专和冯博一两人和我组成一个策展团队。虽然后来黄专因为生病未能全程参与,但是在选择艺术家和设想整体内容等方面都做了很大贡献。

组建OCAT是黄专对中国当代美术的一大贡献。在这之后我们的合作就更多了。一直到成立北京的OCAT研究中心,我们不断在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每次交流他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既严肃又十分风趣,既有学术上的前瞻性又善于和人合作创立机构,既有很强的道德感又不拘泥死板。他是我见到的最“全面”和优秀的一个人。

8bjB6Qn4D5SkMhBNPFCJBcFfDLC4MfxsO4TrAwJZ.jpg

艺术网:关于书名“当代已然成史”如何阐释?

巫鸿:原来黄专写过一篇短文叫《当代何以成史?》,他想的问题是大家都在谈当代艺术,但是到了一定时刻,“当代艺术”就会变成“历史”。比如现在研究的美国“战后艺术”在当时也是当代艺术,现在看已经是历史了。中国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艺术在当时是当代艺术,现在也是历史了。所以当时黄专在那篇短文中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个转化是怎么发生的?这套书的题目“当代已然成史”可以说是对他提出的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

这个题目可以有两种意义:一是黄专已经是故人,因此已经成为历史。二是他所参与的,包括和大家一起进行的所有的事情也已经是历史。所以副标题是“我(们)与黄专”,因为这个历史不是黄专一个人写的,而是大家共同参与的历史。

5YM3SdZLosvVjF5eGdlD2xYLMn4Yr7OTtlvdw5do.jpg

艺术网:这本书的意义或是影响在哪里体现?

巫鸿:这套书中记录的“历史”是大家将自己的经验形诸于文字,变成历史的一部分史料,将来的人可以读,作为史料参照。这是“当代已然成史”的主要意义,它所记录的事情是从无数发生过的事情中抽出来的,变成了一种书写的历史,成为历史的资料。我感到这是很有意义的。

此外,这套书的一个特点是有很多不同方面的人参与了回忆,其中包括学者、艺术家、设计师、美术馆实践者等。他们的回忆共同组成了一幅很三维的描绘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图画。这种综合性的史学材料是不多的。

艺术网:《当代已然成史:我(们)与黄专》获得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艺术出版物提名奖,能否有一些寄语分享给大家?

巫鸿:我很高兴我们的努力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我的希望是我们以黄专为榜样,继承他的遗志,从不同方面努力地、专注地、诚实地不断建设中国当代美术。


关键字: 内容标签:巫鸿,黄专,AAC艺术中国,艺术出版物,,当代,艺术,已然巫鸿 黄专 AAC艺术中国 艺术出版物 当代 艺术 已然
下一篇:第58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Re-睿”展览开幕_吴洪亮-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Re-睿--艺术家-国家-开幕式||上一篇: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_辽宁主场三大看点公布_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中国古代-碑志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