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艺术基金会(北京)道格·阿提肯个展,作品《新纪元》展出现场
()2019年3月22日,林冠艺术基金会(北京)推出了享誉世界的美国艺术家道格·阿提肯的同名个展。这是艺术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首次个展。
阿提肯创作的多媒体作品广泛涵盖多种媒介,融入影像、声音、摄影、雕塑、表演、偶发艺术和现场特定装置。展览展出影像作品《新纪元》、以及装置《三个现代人(不要忘记呼吸)》、《越界》三件作品。
林冠艺术基金会(北京)道格·阿提肯个展,作品《新纪元》展出现场
面对飞速发展的世界,阿提肯的作品是一种极其孤立的景观,直指科技文明发展进步下,越来越异化的的社会与人类。在一个大的加速发展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新的时代症候群:社交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制造出“集体孤独”的奇观。由林冠艺术基金会推出的此次个展,通过三件彼此关联的作品回应了这一主题。
道格·阿提肯 《新纪元》 2018 年 剧照 图片提供:艺术家、303 画廊(纽约)、伊娃·培森胡柏画廊(苏黎 世 / 纽约)、维多利亚米罗画廊(伦敦)和雷根项目画廊(洛杉矶)
进入画廊的第一个空间,《新纪元》创造了一个六角形的交替镜面投影空间。作品的初始想法源自移动电话之父马丁·库帕于1973年发明的第一部移动电话。作品中的叙述是解构和抽象的,影射出互联和自由这对截然相反的概念在范式转换的历史时刻如何被突显强化。
道格·阿提肯 《三个现代人(不要忘记呼吸)》 2018 年 浇铸磨砂树脂、程控 LED 灯及组件、电子扬声器及配件 伊娃·培森胡柏画廊(苏黎世)展场图片 图片提供:艺术家、303 画廊(纽约)和伊娃·培森胡柏画廊(苏黎 世 / 纽约) 摄影:斯蒂芬· 阿尔滕堡
步入第二个空间,观众将邂逅安置在原木地板上的三个现代人。《三个现代人(不要忘记呼吸)》所呈现的并非英雄人物,而是仿佛时间冻结时现代人的真实快照,光线在空心的雕塑体内散发、闪烁,犹如拥有脉动。
道格·阿提肯 《越界》 2018 年 装置 水、钢、木头、玻璃纤维、石头和水泥 图片提供:艺术家和伊娃·培森胡柏画廊(苏黎世 / 纽约) 摄影:达科塔· 希金斯
在第三个黑暗的空间里矗立着一座视觉平行重叠的野兽主义纪念像,高十二英尺的岩石混凝土雕塑名为《越界》。石板和混凝土板被切割成圣雄甘地的剪影形状。水滴声在空旷的空间里规律回响,水从石板的豁口渗出。
本次展览的三件作品经由三个空间的关系贯通串联,以手机的发明为始,反映了技术时代人类同步和非同步的方式,并以《越界》结束。展览创造了当今数字当代风景的碎片化叙事。在这个景观中,阿提肯的作品犹如路标,让观众暂留,驻足评估周遭的环境。
道格·阿提肯肖像 2017 年 摄影:艾米·苏
艺术家Doug Aitken专访
艺术网: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目前正在展出的群展“文明:现代生活启示录”中,其中一个单元谈到了“集体孤独”这一当代文明社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您的作品中,如何回应这一议题的?作为一位美国艺术家,您认为这个问题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吗?
Doug Aitken:我认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我们都处于一个大加速的背景下。我们所处的历史的时刻是前所未有的,一切都在加速,信息在扁平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前所未有的增加。面对这一现实,从进化的角度而言,人类并没有为之做好准备。我们更像是被无知的扔进这样一个加速的扁平的空间里,没有在这个世界里面导航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设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道格·阿提肯 《新纪元》 2018 年 剧照 图片提供:艺术家、303 画廊(纽约)、伊娃·培森胡柏画廊(苏黎 世 / 纽约)、维多利亚米罗画廊(伦敦)和雷根项目画廊(洛杉矶)
艺术网:在当代社会,科技的进步大大超越了人们的想象,改变了我们生活交流的方式。比如我们如今观看展览,不一定需要亲自去到现场,已经没有了这种集体的仪式感,您觉得这是“集体孤独”的一种表现吗?
Doug Aitken:对我而言,这个问题其实在谈我们同时生活在一个物理的和屏幕的世界里。或者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无间道”的夹缝世界里。就像通过屏幕看展览一样,在人们去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某种程度上,他已经离开了物理的现实的世界,挪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虚构的世界,它不是物理世界,而是由人造出来的空间,这是很有意思的。
我可以举例来谈虚构与非虚构,物理与电子空间的区别。这次展览影像作品的音乐,是通过我自己发明的一种乐器制作而成,那是一个大的风铃,有点像编钟。风吹过来会发出这种声音,这是我本人亲自带着这些设备去到森林里面录下来的。在我录这些声音的时候,我置身于这一物理环境中,身边环绕着树木,有风吹过,但我录下来的声音却被用在一个录像作品里。我想它们带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道格·阿提肯 《三个现代人(不要忘记呼吸)》 2018 年 浇铸磨砂树脂、程控 LED 灯及组件、电子扬声器及配件 伊娃·培森胡柏画廊(苏黎世)展场图片 图片提供:艺术家、303 画廊(纽约)和伊娃·培森胡柏画廊(苏黎 世 / 纽约) 摄影:斯蒂芬· 阿尔滕堡
艺术网:在您作品里所探讨的“集体孤独”的主题,看起来是跟我们这个时代紧密相关的,但这是否不仅仅只是关于这个时代,它也可能存在于历史上,或者存在于永恒中?
Doug Aitken:我是这么理解“孤独”的,如果时间是以一个匀速的速度向前行,社会是一个速度向前行,我们每个人也以一个速度向前行,在某一个瞬间,某个人停下来了,这个人在这一瞬间可能就会产生“孤独”感。在我们的时代,“孤独”发生的更多,因为时间线移的更快,我们越来越跟不上。
艺术网:所以您的创作是基于这一前提进行的,它关照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
Doug Aitken:艺术作品存在的前提,首先是有时间。我们在一个时间点看见一件作品,体验这件作品,并记住这件作品。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生活就是一种时间的编码。比如我们看到一件让我们特别感动的艺术作品,可能就是我们答对了这个密码,留下了生活存在的印记,在那一个瞬间,我们的生活就慢下来了,也让我们更好地体验生活。这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加速时代里无比珍贵的。所以在我们的时代,更需要这种真诚的艺术的作品。
关键字: 内容标签:装置,影像,林冠艺术基金会,西方艺术家,DougAitken,道格·阿提肯,,苏黎世,新纪元,艺术家装置 影像 林冠艺术基金会 西方艺术家 DougAitken 道格·阿提肯 苏黎世 新纪元 艺术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