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潇湘砚语”研讨会在长沙召开_探讨湘砚传承与发展_研讨会-盛砚博物馆--研讨会-湖南-嘉宾

编辑:江静 来源:雅昌网
 
研讨会现场3月23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砚文化委员会主办、长沙盛砚博物馆承办、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qcJUYKB8CQdwI2GsxyJuLMAT7wPkVNKM33FjhyOt.jpg

研讨会现场

3月23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砚文化委员会主办、长沙盛砚博物馆承办、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作为支持单位的砚事盛会-"潇湘砚语-湘砚的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长沙盛砚博物馆举行。这是湖南省举办的首次以“湘砚”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国民协砚委会会长吴笠谷、湖南省民协秘书长吴帼屏女士、盛砚博物馆馆长吴胜利、湖南省诗歌协会会长彭崇谷以及"湘砚"砚文化研究学者、多砚种代表、砚雕家、收藏家、砚文化产业负责人共30余人参与。

直播回放:研讨会 | 潇湘砚语—湘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mguv4ABtsQvRANwzzil0Q4mqR3steuHvIBtI5ljb.png

7wHViTPY7Jkh5HK1kEssZjV0xsrBWmV2K6SAxZb5.jpg

与会嘉宾在盛砚博物馆中品评砚台

ma8pPiX8pGmg8M6DM9POPBGrpjwU7bbTlj2koZ2B.jpg

与会嘉宾在盛砚博物馆中品评砚台

本次活动分两个板块:评品古今湘砚、探讨当代湘砚的传承和发展。在品评环节,来宾品评的古代湘砚以盛砚博物馆馆藏品中的数十方古代湘砚、数十方湘军将领遗砚为主,也有一些为藏砚嘉宾所携参会的古代湘砚。当代"湘砚"为与会各砚种制砚名家所携参会的自制精品砚作品;探讨当代湘砚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研讨会由吴笠谷作学术主持,大家就湘砚的历史影响、工艺特点、地域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前景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u8okZfjEJlFhUXOoVrxtXrFf796vTmgeHa8h8SnT.jpg

从左至右分别为:主持人梁婧、湖南省民协秘书长吴帼屏、中国民协砚委会会长吴笠谷、湖南省诗歌协会会长彭崇谷

据湘潭市"湘砚"博物馆谌颖馆长的不完全统计,湖南全省历史上曾出产过的砚达30余种之多(少数砚种有不同别名的情况),以砚种计,湖南是个砚文化大省。唐宋以来,湖南出产的砚都占有一定的砚史地位。从出土文物看,唐代长沙窑就有砚的烧制;从现存文献看,长沙谷山砚被大书法家米芾记入《砚史》,芷江明山石砚南宋初曾作为贡品进献内廷,明清时期也有大量砚台、文房用品行世。祁阳石也曾经是砚林名品,双峰溪砚、浏阳菊花石砚也是近代湖南的名砚,受到曾国藩、谭嗣同等本地高官名宦、仁人志士的喜爱。国画大师齐白石、开国领袖毛泽东也都对家乡的方物——“湘砚”,颇有感情,喜爱有加。在传统的砚雕工艺方面,湖南砚也有一定的地域特点,比如菊花石砚,其纹饰就有很强的装饰性;明山石砚、石屏在俏色巧雕上也具有很鲜明的特色。

作为此次研讨会的特邀嘉宾,湖南省诗歌协会会长彭崇谷发言:“中国四大名砚多以石材划分,而一方好砚台应该是石材和文化的完美结合,好的砚台一定有好的文化底蕴。都说人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砚有诗书品质高。要打造湖湘砚文化的高度,就要把砚台和文化、市场相结合。”他表示,湖南省诗词学会将和砚文化有更深层的合作。

本身也是砚雕大家、藏砚家、砚文化学者的吴笠谷认为:三湘大地,钟灵毓秀,孕育了丰富的砚文化遗产。行业中也有很多专业出身的“湘砚”界的中坚艺匠,具有创新理念,作品别开生面,这些都是“湘砚”复兴的有力根基。

GNiwR4b0p8SEnOZgiTqXbRrS8KPLfFNDZdK8hZUx.jpg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雕刻部部长陈兴旺正在发言中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雕刻部部长陈兴旺是一名80后制砚人。他从网上购买了两方砚台作为现代制砚的反面教材,均是对石头的不合理利用,反而失去了石头原本的韵味。他提议,面对石头需要有一颗谦虚的心,不要盲目下刀。“制砚的人首先要使用砚台,只有自己体验之后才会对砚台有感觉。”

7AFeb0IMy8qvf0DFyIXeeahHYYN5l7vlju4hPfFO.jpg

明山石雕非遗传承人张小花

明山石雕非遗传承人张小花也是这个传统行业中的年轻力量,她提出了行业中的人才储备问题。砚人作为手艺人,普遍地位不高,很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怎么让这个行业继续发展下去,让手艺一直流传下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BQlfalJtyKy8crWi1vubehzVoYwxVCAxnPxIYOI.jpg

祁阳县祁阳石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

在祁阳县祁阳石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龙超看来,传承需要产业。“我们要先有产业,才能保住那些手工艺。”他原是一名大学教师,因为爱好收藏砚台进入制砚行业,“以前一方砚台高的可以卖几万,现在行情不好,同在一条街的两家制砚厂都倒闭了,就我还在坚持着。”为了这份坚持,龙超开民宿、做买卖,用其他生意中赚到的钱去养着制砚厂,同时他也在调整思路:“那就少赚点。每一方赚个一两百,最少的只赚30元。最起码先活下来,把工匠师傅的工钱给付了。”

0CK9D0wIbvyzIKeuF5hfwdOff8rrA0sxENxVweqe.jpg

肖焱发言中

肖焱是参与研讨会的人员中唯一一位“行外人”。她是一名小学校长,曾在一所书法特色小学任职多年。她在一次偶然机会来到了盛砚博物馆,参观砚台后,与馆长进行了深入交谈,对砚台有了重新认识,并申请加入此次研讨会:“我作为一位从事书法教育多年的教育者尚且如此,估计其他人对此了解也不会很多。”她提议,应该对包括砚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进行大力推广,让孩子们更早接触的同时,也应该让艺术融入生活,让更多成年人了解它。

此次研讨会一直持续了近3个半小时,各位嘉宾发言都很积极,希望与问题并存。虽然行业中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吴笠谷对砚文化产业充满了信心:“上海正在展出的董其昌大展,如果换成今天的墨汁,那些画是保存不下来的。这就是笔墨纸砚这些传统文化存在的价值。”而如何将传统的技艺有效地继承下来,并结合开风气之先的湖湘文化,把“湘砚”打造成湖湘文化重要名片之一,需要湖南砚界、当地政府,乃至全国砚界喜爱湘砚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

yTqQF12EydaIPFIWY33WtsPyTbD7YZgo9lByysj3.jpg

研讨会嘉宾合影

这次研讨会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砚文化委员会成立后举办的首次活动。吴笠谷介绍,砚委会于去年年底成立,是中国民协领导下的砚文化专业组织,其使命定位于三个方面-艺术、学术、社会责任。具体措施是搭建砚文化交流平台,团结砚界同仁,为促进当代制砚艺术的有序传承、砚文化学术的深入研究、砚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对外传播中华砚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吴笠谷表示:“这次研讨会的举办,目的就是品古论今,集思广义,为湘砚的研究、保护、传承,乃至复兴做一些有意义的探讨。湖南首站之后,我们将会在其他地方举办类似活动,希望可以对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中图片均由盛砚博物馆提供)


关键字: 内容标签:砚台,研讨会,盛砚博物馆,,研讨会,湖南,嘉宾砚台 研讨会 盛砚博物馆 研讨会 湖南 嘉宾
下一篇:历时十二年_意大利归还中国文物796件(套)_中国国家博物馆--流失-意大利-汉代||上一篇:在地的全球化_在场的当代性:打卡黄桷坪首届重庆国际实验影像双年展_时间之镜-在地性-黄桷坪--重庆-影像-艺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