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研究型展览如何策划?OCAT北京呈现“记忆寓所”_OCAT-展览策划-摄影--研究-展览-历史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开幕式现场【直播回放】研讨会|后现代视觉叙事的研究、书写与实践(上)【直播回放】研讨会|后现

NSDUTYhvtxyb4G6qKsC6G7CpIpgF5MWGsfiHMaPt.jpg

开幕式现场

【直播回放】研讨会 | 后现代视觉叙事的研究、书写与实践(上)

【直播回放】研讨会 | 后现代视觉叙事的研究、书写与实践(下)

2019年3月8日,“记忆寓所”OCAT研究中心发起的首届“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的优胜方案“描绘历史:中国当代摄影中的历史叙事”的汇报展览在北京开幕。展览聚焦中国当代摄影中主要运用摄影进入历史叙事的若干案例,试图通过对产生这种潮流的原因进行语境分析,考察诸位实践者所运用的不同策略,并从不同角度来探索摄影在历史叙事中所提供的独特视角。

yjD2HnV26hMtEzwVLa9dDGWzu0xhM56R9xDWfLxQ.jpg

策展人何伊宁导览现场

wPol1cF4Mn9xm8eOlwjeSFaIEHUeLPWvjb0L7rrZ.jpg

策展人何伊宁导览现场

策展人何伊宁表示,“此次展览与我的研究路径有关,以七位艺术家为案例,来讨论叙事,展览有两条隐形的线索,首先,我想通过展览探讨个人记忆、家庭记忆、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社会记忆之间的关联。其次,一部分艺术家们的作品记录了全球贸易的线索,在他们的作品中,不断地穿插殖民和全球贸易,想要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此外,她还想要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摄影的趋势与符号学、图像学等等学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摄影与历史记忆理论之间的纠缠特别吸引我,在读了大量来自不同学科之间的读本之后,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方案呈现出来。”

5v8WY7SPbmpDQa6k8YLI90Yu4dGGyMPTnF7ZJTxr.jpg

研讨会现场

MkAPKq4M7CJG3L8VDIhThEI7w3wV2dFwzJDcLZpb.jpg

研讨会现场

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郭伟其讲到,“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希望大家到这个平台来展示你的研究成果,形成交流,看看我们不干涉的情况下,项目能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这是我们的一个理想。”

策展人导览

展览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展厅,第一展厅展示了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都是从家庭影像中找到切入点,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带领我们重新回顾家庭影像跟记忆、历史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会穿过一个走廊,进入到展厅里面,就像是突然走进了一段历史之中一样,带领大家进入我的研究。

ldBEvX32QvPYkkM7zMaaNRgx9mpMz5gxP9jGkiOJ.jpg

展厅现场

JVAnGfr1mdQ992hFGqjKjS7YJ4y9FAISCT77apkp.jpg

1974年的大事记

wo5xxGirtSWKhQt59sBRtuw5Q1PbjO6dHxA6O2xo.jpg

黎朗作品现场

在进入走廊之后,首先会看到关于1974年的大事记,艺术家黎朗通过这种方式,将观众带入到历史的维度中,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1974年发生的事情,会对上面的信息会产疑问和自己的想法。

带着问题走进展场之后,会走进一个黑屋子,可以看到五台幻灯机不停的播放390张幻灯片,艺术家在每幅照片上都写了时间,当我们在听这个文本的时候,结合图片,会思考照片真的那么可靠吗?上面写的日期真的是当时的时间吗?这件作品的两条线索,通过文本、声音和幻灯片的图像,不断地带我们在艺术家的记忆以及真实和虚构之间进行转换,让我们重新思考照片、记忆和真实之间的关系。走出展厅之后,还可以看到艺术家在面墙上的手写的文本。

29jwqasGtc3OX2s4IR4CpFaTQwOa3AfPsg4ObImJ.jpg

唐景锋《女王、主席与我》

第二件作品来自艺术家唐景锋《女王、主席与我》,记录了唐景锋家族几代人100年间的变迁,作品本身是一本摄影书,这本书是艺术家写给他女儿的。唐景锋很小的时候就去了英国,他的父亲在英国留学,他娶了一位苏格兰太太,现在在香港生活,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混血女儿家族的历史。

在墙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唐景锋家族移民到香港之前的老照片,如果我们抛开作品本身的逻辑,只看这些图像,其实能看出非常多有趣的点。与这些照片对应的是艺术家现在在香港和英国拍摄的图像,讨论移民和家庭记忆与老照片之间的关系。

WJgpHcgWmhUT0TDnyK39ORKFYlUy2awlZTdInHbl.jpg

唐景锋《女王、主席与我》

策展人何伊宁表示,这样的作品,让我们重新去思考,家庭相册作为档案或者创作的文本,都是可以被艺术家利用的。“其实,在海外的华人艺术家,通过家庭相册,制作新作品的还是挺多的。对于有这种移民背景的人来说,这个议题可能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点,所以我把它纳入到整个研究中。”

EDEKurXB4B238UG4aN4rtrd5lkwoDofCRGMkgyjM.jpg

艺术家石真作品

4yyYwSqic0n3oRz7QLPZWozF1rNbSKw9RX8yWNgK.jpg

艺术家石真作品

第三件作品是由艺术家石真创作,作品源于一本日记,整本日记,记述的是整个家族1872年至1954年间五代人的故事:LLDM,女,1872年12月12日出生,日记也自那一刻开始记录,出生、成长、见闻……她就是这本日记的主人,身在很有名的政治司法家族。按日记中所载,早在十九世纪末,LLDM就已经乘蒸汽游轮环球旅行;首届巴黎参观巴黎世界博览会,LLDM就已经和父母一起参加了;稍年长,她也写一战二战烽烟四起,也写上层社会女权运动萌芽、身为女性的自省和抗争……生活的浪漫意义,不就是在琐屑的小事之中找到闪光吗?

1953年12月,日记终了。一个时代,仿佛就在合上日记本的那一刻,像蝴蝶那般轻轻收拢了翅膀。他人所记载的故事,结束了。而当日记中的线索不再能够填满好奇心,那么再度挖掘就成为了主题。石真开始了对LLDM和她的家族故事进行系谱研究,通过档案及历史资料的反复对比,逐步将日记中的人物和故事进行了还原。作品第二部分,艺术家把我们带入了现在,第三部分艺术家还在创作中。

OEDwwGM5IXYhATa7zAGeI2LRJantVWDKO1yNf9eZ.jpg

陈旻作品《JATP集合体》

2OwSZjngr6HhArLXyq0cC1Lpg6GK18GiUfQuEkvV.jpg

陈旻作品《JATP集合体》

接下来通过一个走廊,进入地下展厅,在通道中展示的是陈旻作品《JATP集合体》,JATP是巴黎热带农学园的缩写,作为一个地点这里承载了非常多的记忆,比如它曾经被作为一个博览会的现场,把一些非洲的原住民带到这里进行展览等等,此次展览的作品针对的是殖民化的问题,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黑人进入到了凡尔赛宫里或者在埃菲尔铁塔前,这些照片都是艺术家拼贴的作品,艺术家将他们带到了巴黎最市中心的地方,而在那个时代他们是不可能出现在那里的,所以陈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重新思考历史以及殖民这样的话题。

dQFpiEAUhTeUYY07tGsZExm2J88mstBHCmDoCiBW.jpg

董宇翔作品《T01_[Z.32.45.37]-T04_[UN.1-7]》

地下一层展厅中,右手边呈现的是艺术家董宇翔的作品《T01_[Z.32.45.37]-T04_[UN.1-7]》,这件作品占据了三个独立的空间,艺术家像百科全书式图书馆管理员,带我们进入到一本本书籍当中。他考据了大量的抗日电视剧,从中截取各种素材,把这些可能是虚构的图像重新编辑,让我们去思考真实档案之间的复杂关系。

67x67Wxso3Jndz615jj1d9MChMiDXCYC3lCvUJkZ.jpg

董宇翔作品《T01_[Z.32.45.37]-T04_[UN.1-7]》

RqCkI0JBKrF1NliiHaR8VUYEhloKRnNDMR4PfTbk.jpg

董宇翔作品《T01_[Z.32.45.37]-T04_[UN.1-7]》

作品开始,以档案的形式呈现了抗日电视剧中的一个人物周卫国的37张照片,此外还可以看到艺术家对小王庄战役的研究,以及发现的文物,给我们呈现出一个非常真实的现场,让我们去相信这些都是历史中真实事件留下来的物件,整组作品,艺术家重新思考档案的真实性历史,以及我们该如何去重新呈现这种档案的研究。

RAVdSOwYWDV9urj63O5qRB4IzGhKTjT016zYM3Mi.jpg

朱岚清作品《沉船发掘记》

展厅的左半部分,呈现的是艺术家朱岚清作品《沉船发掘记》,这组作品的创作与1973年,泉州湾后渚港一艘宋代沉船考古发掘有关,艺术家想要在这里探讨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泉州迅速的进行着现代化与工业化,但这里为我们保存了一段什么样的历史,历史又在今天留下了什么样的痕迹,朱岚清从四十多年前的那次沉船考古挖掘出发,想要去寻找泉州的现实。

Z12CH49Vc1aaw1kUSQTmzwydga06i1UJMPdJZ21M.jpg

杨圆圆作品《来自20世纪的若干回响和其他故事》

展厅的最后一部分,呈现了艺术家杨圆圆作品《来自20世纪的若干回响和其他故事》,展览呈现了艺术家过去五年,以20世纪战争和移民历史为线索所创作的四个系列选作,展示了艺术家关注的20世纪历史对个人命运、身份、记忆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她在创作中对于挑战主流及传统历史诠释的视觉叙事兴趣,另外一方面呈现了艺术家力图通过不同的文本搭建复杂视觉叙事的尝试,并通过搜集的文献与资料为入口来发掘特定的事件或过去历史的方法。

对话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郭伟其

艺术网:此次展览是首届“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优胜方案展,首先请您介绍下研究性展览策划计划的初衷是什么?

郭伟其:黄专老师还在的时候,就一直有个愿望,把他从事当代艺术研究的成果、经验以及想要做的事情集中在北京OCAT研究中心来做。他从事当代艺术研究这么多年,对当代艺术是又爱又恨,看到了就很多问题,所以就想把经典艺术研究和方法和理论联系到当代艺术研究中,然后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研究性展览计划的提出,我们希望策展人拿出来的方案,是经过系统研究的,这个方案不一定要非常成熟,但是要具有潜力,是朝着学术性研究去做展览,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初衷。

艺术网:在方案选择上,侧重点是什么?

郭伟其:侧重点在于策展人本人的研究性,展览的项目不是简简单单的将艺术品进行展示,而是要看策展人是通过什么样的逻辑体现出他的学术训练,然后再将其展示出来。

艺术网:能否谈谈“记忆寓所”产生的过程?

郭伟其:首届征集计划发出之后,我们收到了17份的方案,在对这17份方案进行详细阅读之后,与评审团一起进行评估。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提交方案的基本上都是青年策展人,虽然我们的初衷并不是想要做一个青年策展人推广计划,反映出年轻人对于学术的热爱,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具体的评选过程中,我们对好几份方案都感兴趣,所以做了一个预展呈现了其中的五份,当时还开了一个论证会,大家把自己的方案拿出来进行讲解,“记忆寓所”是大家最终的选择。从目前的反馈来说,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比如展览的设置和安排上,首先是研讨会,然后会举办艺术家分享会,还会有出版物,和我们的兴趣是契合的。当然,并不是说今后每一个方案都要标配研讨会等等。

艺术网:目前,活动的方案征集情况是怎样的?

郭伟其:这个活动从一开始,我们面向的就是全球,第一届投稿的大多为中文学者,第二届目前已经收到一些英文世界的方案。其实不管是面向中文学者还是英文学者,我们还是以研究性这一核心来考虑问题。

现在很多学者尤其是一些年轻学者,他们一直在做研究性的方案,所以我们对征集还是很有信心的,相信每年都会选出具有研究兴趣倾向的方案,虽然无法预测今后会怎样,但历史研究和人文学科研究将会是我们观察的重点。核心还是推动艺术史的发展,在严肃的艺术史和当代艺术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何伊宁,OCAT,展览策划,摄影,,研究,展览,历史何伊宁 OCAT 展览策划 摄影 研究 展览 历史
下一篇:叶永青首度回应:等待西尔万先生的回复_叶永青--西尔-作品-事件||上一篇:庞茂琨:面向历史、今天、未来的多重追问_四川美术学院-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庞茂琨--相遇-系列-展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