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首次聚焦毕加索晚期创作__“战争与情感”_艺术展3月15日亮相上海_毕加索-雕塑-画作-展区-时期

编辑:王璐 来源:雅昌网
 
巴勃罗·毕加索PabloPicasso(1881-1973)他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浩

ogjfP2wKIj0YoNZ7mZj46Tn70Z8HDH4Mvb3DwJa9.jpeg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

他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浩瀚而漫长的世界美术艺术史,至今世界十大最贵名画,他一个人就占了三幅。大众或许都听说过他: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但有多少人能说已看够或看懂“他”呢?

与那些英年早逝的艺术天才不同,活了近一个世纪的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一生留下了近37000件作品,从8岁学艺算起,他平均每天一件作品的创作力及奇思异想的创造力惊世骇俗。

szzikGaVZMLBAarvwKW30QiFfcvFb4y1Vl5sKhBE.jpeg

“战争与情感”毕加索艺术展海报

“毕加索”是看不够的。因此,3月15日,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与嘉泰拍卖联袂将在上海展览中心东二馆B层主办“战争与情感”为主题的毕加索艺术展,大展首次将目光聚焦毕加索艺术创作晚期,共展出西班牙索菲亚王后国家美术馆馆藏的81件毕加索作品,包括毕加索生平重量级雕塑、画作、装置艺术等,特别注意的是毕加索代表性巨作《格尔尼卡》也以独特的“拼图”形式首次登陆。展区除了“格尔尼卡”及“情感系列”两大主题展区,还设置了沉浸式影院、亲子互动展区、“艺术生平”及衍生售卖区。本次展览策展人马伊莎认为,引入毕加索为代表的国际顶尖艺术展,已不仅仅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蓬勃的信号,更重要的是让更多普通大众,更多年轻大众能够走近展馆,翻开历史一角、感受艺术之美、培养审美之趣、传承创新之力。

rAqBN1MyOIFEe3Rwfcpc9TRymVuExZFigaRIjztv.jpeg

9岁时期作品

在幼年时在泥土中勾勾画画,直至91岁生命的最后时刻,巴勃罗·毕加索毕生致力于锤炼自己的个人艺术,至今依然有人在研究他作品的内涵所指,也依然有人在膜拜其作品的创造性。受其诸多情人和其他艺术家的影响,毕加索作品的主题和风格始终在变化,尤其以“蓝色时期”及“玫瑰时期”的作品广为津津乐道。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画风变化无常不可捉摸,却永远忠于——自由。

4cclOSrSuzl73h1OluNSGpDJMVIY4hUslqm065Lq.jpeg

12岁时期作品

JmaHx0ULbG3TpM91MJKaUJx3YR4w4KpjDGeYDwd7.jpeg

15岁时期作品

cpbBOlCCbw0LPdgWLDR2RxNIvtJrtZGSqAxinctM.jpeg

16岁时期作品

“我14岁时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毕加索的画作,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太抽象了,看不懂!其实看过他的早期作品就知道,毕加索的绘画技巧在很小的时候就已达到专业程度,14岁时就赶超其任职美术教师的父亲。

从19岁开始,毕加索开始摸索自己的风格,他自我突破的速度极快——经历了蓝色时期和玫瑰时期、非洲时期、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创作了数千件雕塑、素描、铜版画、陶瓷以及油画。进入晚期,这是毕加索最多变的时期,难以用风格来定义,这时候毕加索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

VikSwBVqoPFVGPkgHtlFSQIad23XJ38LLGsT0VGi.jpeg

5bcDN5LV0xvmTy7fb31fFej35mEbBq4WLYRxgOm1.jpeg

本次展出的部分毕加索晚期画作

毕加索晚期作品中朝气蓬勃、强烈对比的手法起先面对的是评论界的敌意,他的画商拒绝代理这些作品,甚至自己的朋友也宣称这些作品是“一个垂暮的老人语无伦次的涂鸦”。如今回首该时期作品,正如我国老子《道德经》中“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的理念,毕加索则是用最高招的技术去还原这个世界上最纯粹的内心。

mnmrbN8eaVNGK8YI90QgefSPlNHsggYZ5NFDhlRa.jpeg

“格尔尼卡”展区空间示意图

“靠精神价值观生活和工作的艺术家,在面临一场即将摧毁人性和文明的最高价值的冲突时,不能也不应漠然视之。”作为此次展览中的核心展品、毕加索的巅峰巨作——创作于1937年的《格尔尼卡》却并没有像他的作者那样被更多人所熟知,乍看之下它甚至并不是一幅“好看”的作品。画面由黑白灰三色组成,视觉感官错乱不堪,完全打乱了惯有的欣赏习惯。然而它的奇妙之处却在于,即使不懂抽象派艺术,当你站在它面前时依然能够读懂它。

WeKDpFZkMEXkxjs3qZ4X9a1VCtCAZymq0uEUBvdP.jpeg

收藏于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美术馆的《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原作收藏于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美术馆,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揭露了纳粹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无辜平民的大规模轰炸,反映出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毕加索以半写实的、立体主义的、寓意的和象征的形象,把复杂的法西斯暴行的场面揭露出来。尽管是一些几何形人物,广用线条,寓意复杂,但观众都能领会,其强烈的感人之处不亚于一幅写实的力作。

《格尔尼卡》的诞生,以激动人心的艺术语言展示了画家毕加索精湛的技巧和艺术表现力,更揭示了画家身处特定时代所赋予的灵感和观念,使得画作不论历经多少岁月,依然保有着不灭的艺术生命力。

“画作如同生物一样是有生命的,生活日复一日加在我们身上的那些变化,画作也同样经历着。这很自然,因为画作只活在观赏者眼中。”随着国人对艺术需求的日益增长,以毕加索作品为对象的艺术大展国内已举办过不少。此次以“战争与情感”为主题的展出放弃了对毕加索不同时期画作的泛泛展示,将目光聚焦到其个人创作风格最为多变,情感表现更为坦诚露骨的晚期。

4IYrOChrwRdW3wRKh1uhzlAPmaFPJcwRyEShfeuw.jpeg

部分展区空间示意图

本次在上海展览中心内的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美术馆展出的毕加索版画精品,国内难得一见,除此之外还多形式地展现毕加索重量级雕塑,画作,装置艺术等,多侧面为观众奉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体验。展区除了“格尔尼卡”及“情感系列”两大主题展区,还设置了沉浸式影院、亲子互动展区、“艺术生平”及衍生品展售区。

主题艺术展区及多元复合展区的设置,实现了生活方式与艺术追求的交融。在满足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科普的基础上,折射出画家对特定时代及人性情感的思考与主张,现代化展示手段及互动体验的设置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加深对艺术家创作和艺术风格形成了解的有效途径,并从中有所体悟和获得。


关键字: 内容标签:画作,展区,时期,版画,毕加索,雕塑,画作 展区 时期 版画 毕加索 雕塑
下一篇:2019年“法语活动月”序幕拉开_西南地区活动安排出炉_2019年“法语活动月”-多样文化交流-活动-法国-摄影师||上一篇:在现实中即将消失的“艺术美景”_高更-艺术史-岛屿-亚马逊-斯托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