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8日,“第二届武汉水墨双年展之预热平行展:‘水墨新进’展(第一回)”在武汉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作为第二届武汉水墨双年展的预热平行展,是武汉美术馆自主策划的重要年度展览之一,特别邀请杜小同、杭春晖、郝世明、黄瑛、李军、林聪文、彭薇、王光林、王雪树、谢天卓、杨平、杨飞、杨鹏、曾健勇、朱雅梅15位青年水墨艺术家,共展出其50余件作品。
在这次的水墨展中,策展人、批评家鲁虹将关注点聚焦于新一代水墨艺术家。鲁虹认为,尽管参展艺术家表现的题材范围与表现手法不尽相同,却有着极为相似的特点:一方面他们都在十分尊重水墨媒材特点的前提下,强调对中外艺术传统的学习与转换。另一方面他们的创作亦引发了“图像转向”或“虚拟现实”状况的出现。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出生的年轻艺术家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曾参加过文革或上山下乡运动,并接受过宏大的革命理想教育不同,他们的世界观完全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于这一批艺术家主要生活在工业与科技高度发展、消费文化盛行的特殊氛围中,所以,他们大多开始了在新的历史或文化框架中重溯水墨的叙事方式。
对于15位青年艺术家带来的参展作品,鲁虹将其基本走向大致分为三类:“第一是直接以作品对当下人的生存状态,还有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例如杨平对当下青年女性私密空间与少年儿童悲惨遭遇的表现、王光林对地铁上乘客麻木表情的表现、李军借笼中鸟、王雪树与谢天卓分别以环境与人形成的关系对当下人生存状态所进行的隐寓性表现、林聪文以超现实方式对工业与消费文化的运行后果所采取的夸张性表现”。
“第二是作品虽不表现人,却通过对人造环境的直接表现强调了当下人面临的重大生存问题,如杨飞的相关作品就很说明问题;第三是以寄情山水或自然风光的方式表示出对于现实的逃遁心理,例如曾健勇、杜小同、朱雅梅、黄瑛的作品表现”。
每个时代的艺术形态都根植于当下的社会环境,每个时代的艺术家也都在时代语境的背景下探索他们的绘画语言。水墨画处在不断的演变和渐进的行进中,水墨在其发展的无数次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不仅是在作品的视觉效果上进行更新探索,更是立足于与当下生活戚戚相关的文化内容来表现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
武汉美术馆副馆长刘宇也认为此次展出的水墨艺术家有着更强烈的时代特点:“随着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的节奏越来越快,这些青年艺术家群体的表达内容更加宽泛和多元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其影响也越发明显。他们善于用水墨话语直接呈现个人的能动性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力,对当下社会人的生存环境和精神风貌做出陈述”。
在刘宇看来,这一代水墨艺术家对当下青年一代的生存状态,还有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以及消费社会的运作逻辑表达了深刻反思,“通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青年艺术家正在不停的进行创造和超越,迸发出更多的艺术活力。”
武汉水墨双年展是武汉美术馆于2017年创设的一个学术品牌展。刘宇介绍说:“武汉美术馆从开馆伊始,即积极致力于美术馆的长期学术规划与建设,其中之一就是加强水墨艺术的学术研究,以美术馆作为历史承载体对其进行深度与广度的叙述和书写,从不同学术视点来展开水墨的当代对话,为当下铺设路标,为未来留存历史。”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9年3月8日展至3月31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水墨,武汉美术馆,武汉水墨双年展,,美术馆,表现,作品,他们的水墨 武汉美术馆 武汉水墨双年展 美术馆 表现 作品 他们的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