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历博国宝厅新展出的西汉鎏金铜马
导语:“它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鉴别良马的标准模型。”近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茂陵博物馆承办的“天马西来——陕西国宝系列特展之西汉‘鎏金铜马’”2019年元月1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厅开展,展期三个月。
“天马”与天子
天马是良马的指代。汉武帝爱良马,四处秘寻,认为是帝国大业的保证,马骑们确实为大汉立下不朽战功。汉武帝曾为得良马写过这样的诗:
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水中后所作《太一天马歌》
天马来兮从西极,径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汉武帝得天马于大宛后所作《西极天马歌》
不同角度的鎏金铜马
西汉初期,骑兵在军队编制中已成为主要的作战力量。为了建设精锐的骑兵,驯养良马成为关键。为提高中原马匹的品质,汉朝统治者通过纳贡、互市、战争等手段大力引进外来优良马种,以对原有马种进行改良。西域自古盛产名马,尤其以乌孙马和大宛马最为著名。伴随着丝路上的往来交流,骁腾万里的西域良驹进入中原,深受统治者的喜爱和追崇。汉武帝时期,曾遣细君公主出嫁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得乌孙马千匹,又多次派遣使者赴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及西域诸国寻求良马,甚至不惜付出战争的高昂代价。大宛汗血马高大健壮、神骏非凡,更胜于乌孙马,汉武帝于是更名乌孙马为“西极马”,而称大宛马为“天马”。
这些来自西域的良驹使汉马“既杂胡马,马乃益壮”,此后“天马”便成为良马的代名词。这些良马使汉王朝的骑兵力量不断壮大,增强了西汉的军事实力,为西汉战胜匈奴奠定了基础。
此次陕历博展出的鎏金铜马是天马的艺术形象,其原型是汉武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引进外来优秀马种。西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陈列展览部副部长杨效俊告诉艺术网:这件国宝是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茂陵一号随葬坑。与鎏金铜马同时出土的很多器物上刻有“阳信家”铭文,考古工作者据此推断该无名冢可能是阳信公主家之墓。阳信公主是汉武帝之姐,卫青之妻,其随葬的鎏金铜马很可能来自汉武帝的赏赐。
上一页 12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国宝系列展,鎏金铜马,杨效俊,陕历博,西汉,,鎏金,阳信,西域国宝系列展 鎏金铜马 杨效俊 陕历博 西汉 鎏金 阳信 西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