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徐卫国与魏葵,是三年前进入北京画院的年轻画家。进入画院三年之际,以艺术创作完成汇报,这是北京画院的传统。2018年12月27日,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的“人间·山外”就是徐卫国与魏葵进入北京画院的三年汇报展。
艺术家徐卫国
徐卫国,1970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师从程振国、张复兴先生。
艺术家魏葵
魏葵,四川成都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
魏葵 窗外
展览主题里,所谓人间,是指魏葵,他的中国画创作多以人物、动物、生活场景为主,画面营造的是一种有“人情味儿”的现实世界,无论是大尺幅人物画,还是方寸之间的场景描绘,亦或是手掌内的动物描绘,魏葵画面中真挚的情感最为动人,渲染之中看到了我们回不去的过去,和那些已经走远的孩童年代。
八千里路云和月 魏葵
告别的年代 魏葵
《告别的年代》是魏葵的典型创作。画面中,20世纪80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木门、水泥水池、晾衣绳、小板凳、塑料外壳暖瓶,这一切的构建不仅仅是一种时代景象,更是魏葵的情感诉说,这是历史,更是情怀。
另外,所谓山外,是指徐卫国。他的大山大水中透露出的是一位艺术家笔下的气势,就如李白口中所说:“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徐卫国是这个时代并不多见的画家,所以很多人说他画画很难,很孤独,尤其是并非科班出身的他,对厅堂山水的把握,实属难得。
故塬瑞雪 徐卫国
《故塬瑞雪》里,那苍茫白雪覆盖下的笔痕墨迹掩映生辉,枯树冰川间除了隆隆寒意,安卧于山水间的矮屋与前景中的红叶却传递着丝丝生机,空阔辽远的远景好似望不到边;《翠岭烟云一江清》中层层叠叠的群山与蜿蜒曲折的大江,在画家强大的画面掌控力中山川与笔墨相得益彰,雄阔山水间的人文情怀得以在皴擦点染间挥洒自如。
陕北记忆 徐卫国
展览开展之际,北京画院举办两位艺术家创作的座谈会,邀请多位批评家、艺术家对于徐卫国与魏葵的作品方向提出中肯的评价与建议。
北京画院原院长王明明
批评家刘墨
批评家刘墨在谈及两位艺术家的创作时认为,在当下的中国画创作中,画得好的艺术家越来越多,但是让人感动的绘画却越来越少。艺术在当下,总要面对与表达现实,但是艺术家的个人特殊性在画面中是灵魂,就是能够让人感动的部分。而如何在社会现实和个人特性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是当下艺术家所要面对的问题。刘墨认为,魏葵的画就找到了灵魂,他的画面中会有四川画家笔下特有的巴山蜀水的地方气息。谈及徐卫国的绘画时,刘墨认为徐卫国对湖面清新、完整的把握度很高,总体来说,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比较难画的,需要对书法、诗词、哲学的深入研究,还需要突破画面的表面功夫,去表达永恒与自然,才是山水画的最终方向。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北京画院美术馆,魏葵,徐卫国,,画家,画面,批评家中国画 北京画院美术馆 魏葵 徐卫国 画家 画面 批评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