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台北故宫四展来袭:宋人花鸟画的极致_台北故宫-黄筌-崔白-徐熙--故宫-大展-画家

编辑:陈小利 来源:雅昌网
 
上海博物馆董其昌大展、辽宁博物馆王羲之欧阳询书法大咖展、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大展.

         上海博物馆董其昌大展、辽宁博物馆王羲之欧阳询书法大咖展、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大展......燃爆2018年尾。台北故宫博物院作为重量级文博机构,也不甘寂寞,先是大方借出馆藏“天下行草第二”的颜真卿真迹《祭姪文稿》给日本,而后另辟蹊径,在顶级大展林立的空档中,推出以花鸟为主题的小清新展览,黄筌、崔白等花鸟画高手均列为其中,为冬季的台北带来一丝春天的气息。

oR8fEOGMAYoxsny3s81lGMSixdxzKLCYBopPj1jl.jpg

APtKASnFssl9nZP0Wfebdkwo16h9TQi4QFPnArUx.jpg

mZ8SNt7CCpkW4qm04nIMJHPuiS9pHMyDdlwd12AW.jpg

台北故宫2019年新展

这其实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在跨年之际献给书画爱好者的新年礼物,推出包括来禽图——翎毛与花果的和谐奏鸣在内,笔墨见真章—历代书法选萃、看画.读画—历代名迹选萃、受赠名品展—广东绘画选萃等四个展览,囊括宋、元、明、清至近代,形式与题材迥异,均于2019年1月1日开幕。  

0ya5JJcbPn0Pd7TB9lKSuvyL9VTu2Ai0krzQrLwk.jpg

来禽图——翎毛与花果的和谐奏鸣展海报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展览莫过于“来禽图——翎毛与花果的和谐奏鸣展”,据官方公布的展件清单,展出31件,作品时代从宋至近代,其中,宋人的花鸟写生册页和手卷就有二十多件,包括黄筌、黄居寀父子、徐崇嗣、崔白、崔悫、惠崇、李安忠、李迪、马麟、以及日本明治时期的“花蹊女史”迹见泷等。

古代画家习惯将禽鸟称为“翎毛”,其实早在上世纪台北故宫就曾经举办过三场重量级的翎毛花卉大展,并且台北故宫此类题材的馆藏丰富,有超过两千件以上的以翎毛为描绘对象的古画。

即将开幕的来禽图——翎毛与花果的和谐奏鸣展无疑将再次掀起对于花鸟画这一传统题材的讨论热度。

宋人花鸟画更是其中最耀眼的组成部分。我们常常会听到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画没有写实传统,所以不如西画,但以宋徽宗为代表的宋代画院第一个“不服”,宋画的写实水平非常高。有学者认为“宋画”的写实精神与宋代儒家“理学”发达,强调“格物致知”有关。所以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还会搭配禽鸟的写真照片一并陈列,观众可以透过绘画与照片的详细比对,具体理解历代画家对于禽鸟生态缜密的观察力,以及当想要突破形似局限时,如何借助笔墨与万物对话,来抒发内心情感的创作力。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奠定后世花鸟画之格局

一般画史公认“花鸟画”作为独立画科的出现是在唐代以后,在画史中有记载的花鸟画家就有80余人。在翎毛画方面,薛稷为画鹤名手,边鸾擅长鸟雀,冯绍正画鹰、鸡等甚为精妙。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名家的作品都没有遗留下来。所谓旧题唐某某之作,也多是后人的摹本。

aZmf7TlCIjITzixuK7v3g0vPqU1bb4PDh0gcpCwn.jpg

黄筌《苹婆山鸟》台北故宫收藏

五代至北宋初期出现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手法,分别表达不同的志趣。黄筌,为后蜀宫廷画家,以设色富丽的鸟虫见长;徐熙,乃南唐士夫画家,曾退隐山林,以水墨渲淡的花竹擅名(落墨法)。“黄家富贵”一直代表宫廷最高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的审美观念,成为院体花鸟画的典范;而“徐熙野逸”则首开水墨淡彩和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河,代表着在野文人和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成为民间“士夫画”和“文人画”的先驱。徐氏的笔墨技巧,对于后世影响很大,乃至于影响到明清时期的水墨写意花鸟画。遗憾的是他的真迹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此后各个朝代的花鸟画都是在这两大流派的基础上不断地演进、变化。由此可以说,徐、黄两大流派揭开了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新纪元。

jOoxO4pR3zqA7VfBq61t1ACttROypGrH5O5E7KpG.jpg

黄筌《苹婆山鸟》台北故宫收藏

MJpIuZdbPcnbBrvYucHmSlCKcjA0nZl82H10Xtuc.jpg

这件黄筌《苹婆山鸟》为早期花鸟画中的经典之作,想见它一面,不容易啊,上次露面是2010年《文艺绍兴‧南宋特展》。有意思的是,北京故宫收藏的南宋高宗朝画院待诏林椿《果熟来禽图》与此图酷似,反映宋代画院经常出现“一稿多本”的现象。

jH1ovnNvkKxs1jQyaGh1I56CLJx1j2QtQzp2xfxT.jpg

南宋 林椿《果熟来禽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纵26.9cm,横27.2cm

署款“林椿”。有“宋荦审定”藏印一方 清宫旧藏

关于此画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它的果实(即苹果)味道甘醇、甜美,因此常常能吸引许多鸟禽来此聚集的缘故。至于画名以“苹婆”(即柰,又名凤眼珠)相称,应是古人误题了,两者事实上并不相同。画家选取果木的一枝写秋景:寂静的山林木叶泛黄,沉甸甸的果实早已熟透却无人采摘,任由虫儿噬蚀。一只小鸟蓦然飞上枝头,打破了空间的宁静。忽而,它转颈回眸,振翅欲飞,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它是否被画面外更为诱人的景色所吸引呢?

zAgGdTM873uOsQjiVYMyRFjOxTKQdRHVL0vOxaK1.jpg

黃筌 嘉穗珍禽 25.5x26.5 绢本设色

事实上,黄筌入宋仅六年即去世,徐熙在南唐覆亡前已逝,所以,严格说来,“徐黄异体”应是五代之事。而真正的两家之争,当落在他们的子孙身上。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花鸟画,台北故宫,黄筌,崔白,徐熙,,故宫,大展,画家花鸟画 台北故宫 黄筌 崔白 徐熙 故宫 大展 画家
下一篇:既有人间_又有山外__北京画院徐卫国、魏葵汇报三年艺术创作_北京画院美术馆-魏葵-徐卫国--画家-画面-批评家||上一篇:鲁慕迅的“芳草地”:九十高龄仍求变_鲁慕迅-芳草地-抽象中国画--中国-变法-衰年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