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李新国:我画牡丹三十年_书画-牡丹-一二美术馆--富贵-作品-长卷

编辑:江静 来源:雅昌网
 
牡丹素来被誉为“花魁”,国色天香,是雍容华贵的代表。但是,在艺术家李新国笔下,牡丹却被形容为“风骨铮

牡丹素来被誉为“花魁”,国色天香,是雍容华贵的代表。但是,在艺术家李新国笔下,牡丹却被形容为“风骨铮铮”,与美人无关,大写意的手法下自有一番风味。近日,"聊以丹青藉此身"李新国牡丹画展在湖北省宜昌市一二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展出画家李新国作品30余幅。

63f0vWaxrS81Z7nxPdk6716QLHVgGmhvOlW7TWOI.jpg

开幕现场

lqguPX1w2QKJruM8D9CXVXgL91TGXQio9or9zjGi.jpg

开幕现场

AyoXn7fpWvJNwMZlKhwFDbzt8TfTb1FrCsP93jZE.jpg

开幕现场

上世纪70年代,李新国毕业于西安美院国画系,先后师从刘文西、杨之光等当今著名画家。毕业后回到老家河南驻马店,尝试过其他行业后最终选择伏案作画。他曾用十年时间三易其稿,创作一幅大型工笔重彩牡丹百米长卷《国花颂》,在新世纪转入大写意后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如今,李新国已年至古稀,画牡丹已将近30年。艺术网对其进行专访,聊起他最爱的牡丹和牡丹情缘,他从最爱的奶奶开始讲起。

dLQ9dC00Oj2eyJVPovv8CX2DSzFTgb4PDzat0YSk.jpg

艺术家李新国

李新国的老家并没有牡丹。“我的第一印象是我奶奶剪的花。她告诉我,这是富贵花,叫牡丹。我们虽然很穷,但是也向往富贵。”看了奶奶的剪纸,李新国耳濡目染,在高中上学时凭空想象,在大花瓶上画上牡丹花,年关拿到街上卖掉了。关于自己画画的本领,李新国说,没有任何家传,就是天赋。

李新国第一次见到真牡丹是1983年。“那年,报纸上刊登了洛阳牡丹花会的消息,我想着一定要看,搭7个半小时的火车到了洛阳。一到那儿就激动不已,怎么那么好看!。从那以后,我每年都去。花会门票是2.5毛,我后来找到了一个牡丹基因库,那里不要门票,而且品种很全。我第一年去的时候,选了三株牡丹做了三个记号,等到第二年再去时找到了被标记的牡丹。那株牡丹跟去年开得不一样,去年是绣球形,今年是荷花型,而且颜色比去年要好。我多年以后,我才弄懂原因,天气变化、施肥、营养等等因素都能导致牡丹花型的不同。这个习惯一共持续了8年。”在这八年中,李新国经历了外出打工、三次高考,以及在西安美院完成了四年的学习:“我老婆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干农活,开了个小门面卖农药,支持我上完了大学。”

c8m3ncUbrgbXiCTlGffSSM2SQ7cMcz5k0z2uc15P.jpg

李新国作品

对于毕业后的出路,李新国很早就开始想了,他想画画,但是没有选好主题:“画人物吧,老师刘文西在前面;画山水吧,超不了何海霞;画花鸟吧,张之光老师在前面呢。被高峰包围,我要怎么突围呢?我想起了牡丹。大画家都不会画牡丹。以前艺术家画牡丹都是用工笔,我最开始就是用工笔画牡丹。”

1989年,李新国开始创作牡丹长卷。草图非常难画,费时三年完成了第一幅百米长卷草图在。1992年,李新国带上刚完成的作品坐着火车哐当哐当,花了15个小时到西安。当时的场景现在想来历历在目:老师一看,哎呀,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向你学习。李新国听着很高兴,后来又听老师问,你画的是什么呀?牡丹呀!“老师说,那看着怎么像动物园呢?我在牡丹画旁边加了很多动物,牡丹与鸡,牡丹与鸽子,暗指富贵吉祥,和平富贵。我当时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赶紧卷着就回家了。”

李新国没有放弃,马上投入到第二轮创作中。他去掉了动物,花两年半完成了第二幅百米长卷,满怀期待地揣着去了学校。“系主任召集老师来给我提意见,开始都说不错不错,后来有人说,你画个啥嘛?怎么是波浪式构图?我迷迷糊糊地回去了,怎么到驻马店的我都不知道。“

六年过去了,所有的努力等于0。“我自己反思,我不画了,当老师去了。后来在校长办公室看到了中国地图,一下子来劲了,我怎么不动动脑子,每个省份的地图都不同啊!第三次百米创作开始了。那时候一天啥都不干,就画画。有一天画着画着,手就动不了了,啊的一声就倒下去了。幸亏我老婆在外面,给了我一粒速效救生丸。后来慢慢缓过来,脸色蜡黄,豆大的汗珠从头发上滴下来。老婆后来不让我画了。画画本来是很轻松的事情,为什么要以生命为代价呢?可是我还是继续下去了。画面上还画了一万只蜜蜂,99只鹌鹑,还有和平鸽,象征和谐。1999年,这幅画完成了,拿着百米长卷上了中央电视台“国色天香画牡丹”,主持人是赵忠祥。”

A8tcMTdwTBJpJ5TFCj959U9Tpc9IJZuNOk7sKREd.jpg

李新国作品

李新国出名了。从2003年开始,他的新国画牡丹展陆续在郑州博物院,北京小汤山、武汉、岭南等地展出。与长卷不同,展出的都是写意画。“从2000年我开始转向写意牡丹花。在那十年里,我从最普通的题材、最劳累的工笔,最普通的农民身份去创作,一笔一笔勾勒。那是做奴隶的阶段。我那时候也想,为什么我要这么艰辛呢?现在想想都不寒而栗,没有好好珍惜生命。但是这十年给现在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就可以喊‘一二三’。想牡丹在哪里就在哪里,想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每走一笔,都感觉牡丹在通气,牡丹在说话。我把牡丹当成一个人来画,边画边交流。”

SGOEzP2G4D0EHo65nkL2RFUngmSAzMAGMnMeoshL.jpg

牡丹十二品 · 青龙卧墨

现在,李新国在老家置了一个大宅子,种上了一大片牡丹。他和牡丹朝夕相处,日夜观察,从严冬的枯枝、到初春的花蕾,从刚出土的幼芽、到凋谢的残花,无不搜集于他的画稿之中:“牡丹的作息时我都知道。上午9点-11点,牡丹花开得最好,那也是它最累的时候,过了12点就慢慢淡了。他们晚上休息,到了半夜2、3点,大花瓣盖住小花瓣,露水就渗不进去。天冷的时候,牡丹花不开,是为了保护种子。到了天气暖和,花没有了,种子也成熟了。牡丹要死的时候,叶子全部都干枯掉,把所有的养分都供给花。这就是奉献的精神。”

此次他把他的新作牡丹带到了湖北宜昌:“宜昌没有牡丹,这次展览更像是一个科普展,向大家普及牡丹知识。历代文人大师都歌颂牡丹,但是牡丹有多好,却很少有人能感受。我们要看到牡丹的精神,奉献的精神。”

iJ3sq0U3UjROTubuaulEDGekEfU51jI5O56FgEya.jpg

展览现场

vDxMSsYuYm9t7f3KiDv0Pr5gIxE6g2aXxehjrif0.jpg

展览现场

Q:艺术网

A:画家李新国

Q: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展览的情况

A:这个展览筹备将近一年,围绕这次展览,量身创作了此次作品。此次展览作品包括牡丹的十大花型,十二名品,九大色系以及寒来暑往的牡丹之歌和唐诗意蕴五个系列。在这些画作中,表现出的不仅是牡丹的千年进化史,更有中国传统文化参天地之化育的精神。可以说这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的表达,更有着它内在科普教育的阐述。宜昌人没有见过牡丹,我们要带领人们来了解牡丹。牡丹不是单一的,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去观察。

Q:展览主题为“聊以丹青籍此身”,有何含义?

A:这个主题是美术馆定的,非常悲壮,但是结合我的经历来看,恰巧跟我特别吻合。我这一生都是画画,就是为画而生。我今年快70了,我预感我的生命要画上句号。美术馆从建馆到现在,一直很关注我。我要把最好的东西交给美术馆。牡丹这个题材可大可小,从微观上看就是个牡丹花,但是从宏观上来说就很有历史感了沈周他们都在画牡丹。我们有很大不同,生活的年代不一样,观察生活的方式不一样,笔墨也不一样。在他们眼里,牡丹是优雅的,是幸福的,而在我看来,牡丹是非常凄凉和贫穷。冰封大地的时候,孕育生命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它把美丽献给人间。你说它娇媚,单单娇媚的生命哪有这么丰满?

ljH4wW39R6OL8ExlmPqVzdpgGisTiOmzZzDEJcd0.jpg

李新国作品

Q:是什么原因让您开始画牡丹?

A:历史上的画家成千上万,但是提起牡丹花,都说俗不可堪,太俗了。很多画家不愿意去看。我愿意去画。有人说,画牡丹花,有啥看头?我要把没看头变成有看头。

Q:牡丹入画早已有之,远的有徐熙、钱选、恽寿平、沈周,近的有任伯年、谢稚柳等。您是否有所学习和借鉴?

A:借鉴了不少。虚谷画了一幅牡丹,是他的应酬之作。画得很快,叭叭画好了,就让人拿走了。任伯年画的牡丹很有生活气,非常潇洒,灵性很大。我在他身上学到很多。跟古人对话,怎样去表现牡丹,才能端正自己的位置。我既不能仿古,也不能追求现代,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什么我跟他们不一样?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一样。人家的富贵是世袭的,我的富贵是用生命来换的。

Q:您一直在画牡丹,您的画在哪些层面有了变化?在笔墨和技法上有哪些心得和创新?

A:2000年到2008年,只知道象征意义地去画,有时候把牡丹花按照太阳的图案去画,寓意吉祥。牡丹花瓣很大,很粗犷,往大了画,赋予它一些吉祥的象征。画大画的劲儿还没有换过来。2008年以后,我就开始往小收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前总是很有激情,现在也很有激情,但是更多是想法。

tw0j4BY9kCqzygT6X3PQJO5bwQhRPf5EOE8NAmvA.jpg

牡丹十二品 · 白鹤卧雪(局部)

Q:这么多年怎么会坚持画牡丹?

A:这是个好问题。越接近牡丹,就感觉牡丹内涵太深,牡丹可以表现的方面太多了。这次展览是牡丹的表现,还有民间很多跟牡丹有关的传说,比如绿珠坠楼、紫斑牡丹等。都说赵飞燕善舞,可以让她在牡丹上跳舞。

Q:平时要收集这些故事?

A:我在洛阳有个工作室。几乎每个洛阳人都能讲出一个故事。每天我就找人去聊,跟市民聊,跟牡丹专家、种植户去聊。

Q:现在您算是牡丹专家了吗?

A:不算,我还有很多地方不太了解。画完每一幅牡丹总觉得不太满意,还可以更好。

Q:听说您最近的作品又有了新面貌,能介绍一下吗?

A:此次展出的唐诗意韵系列就是一个新尝试。将牡丹与唐诗相结合,画面中出现了人物和其他的元素。

Q:未来有哪些创作计划?

A:在未来几年会推出新的作品,从牡丹题材往外拓展,可能还会尝试人物画和山水画。过几年再回去画牡丹,可能感觉又不一样。

Q:谢谢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书画,牡丹,一二美术馆,,富贵,作品,长卷展览 书画 牡丹 一二美术馆 富贵 作品 长卷
下一篇:范迪安: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致辞_范迪安--美术家-新时代-美协||上一篇:第十三届全国美展13个展区举办地确认:中国画在山东_油画在重庆_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展区申办会--申办-作品展-美展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