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侯样祥:芜湖铁画及其他_芜湖铁画--创作-美术

编辑:杨晓萌 来源:中国美术报 
 
传统工艺(美术)最令我着迷的地方,或许就是它往往能以自己非常特殊的理念与方式将其制造物成功实现艺术化

传统工艺(美术)最令我着迷的地方,或许就是它往往能以自己非常特殊的理念与方式将其制造物成功实现艺术化。芜湖铁画正是这种令人着迷的传统工艺(美术)。

芜湖铁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与它结识已有两年多。2017年5月19日,应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高飞先生之邀,我为该校师生作了一场《科技主义时代的艺术》的学术报告。那次,我初识了芜湖铁画。有缘的是,28天后的6月16日,我受邀再次来到芜湖。这次则是专为安徽师范大学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的学员授课。此后我多次去芜湖,每次除了完成在安徽师范大学的学术交流任务之外,都会刻意留出半天甚至一天时间,用来更多地接触和了解芜湖铁画。其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储金霞和张家康两位铁画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今年6月24日,安徽师范大学将另一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芜湖铁画艺术作品展”带到了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京师美术馆,我有幸同时与90幅有代表性的芜湖铁画相遇,并在“新时代·新铁画”学术座谈会上作了简要的发言。

JHPOkXV9uFzEyt3DLLJMOM2UD4mPWhidpQbJgEC8.jpg

芜湖铁画作品

去年9月,为论证传统工艺(美术)的身份,我连续在杭州的《美术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文章的基本观点是:就词汇来讲,工艺美术是由本土词汇“工艺”和外来词汇“美术”合成的;就身份来讲,作为以工艺见长的美术,它是艺术,是造型艺术;就形式而言,与国、油、版、雕等都有所不同,工艺美术作品往往附着于日常生活用器上,其形式既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还有平面兼立体的……显然,从芜湖铁画的发展历史与创作现状来看,视其为造型艺术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不仅如此,如果就芜湖铁画已经完全脱离了生活实用性,而成为一种纯粹欣赏性的创作来论,将其视为纯艺术创作也未尝不可。当然,就艺术创作而论,芜湖铁画与其他传统工艺(美术)门类十分相似,基本上属于“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是我从戏剧界借来的一个概念,它在戏剧界用得比较广泛。一般来讲,编剧和剧本往往被视为“一度创作”,而导演与舞台等则属于“二度创作”。毫无疑问,芜湖铁画从其诞生之日起,画稿就往往来源于他者,因而将其列为“二度创作”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然而,在艺术界,对戏剧的创作,无论是“一度创作”还是“二度创作”都是艺术创作,这点似乎从来就没有人怀疑过。可是,包括芜湖铁画在内的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二度创作”,尽管其已经从材料、技艺、审美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了与“一度创作”迥然有别的艺术特点,却屡屡遭到人们的怀疑,甚至是贬斥。更有意思的是,一些以抄写唐诗宋词为主的书法创作和一些靠临摹照片进行的绘画创作等,虽然也都属于“二度创作”,却并未遭到过这种不公平待遇。看来在艺术大家庭里,对相类性质的事物采取不同品评标准的不公平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这对于一直自诩为人文学的核心、并以追求人文精神为己任的艺术而言,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自嘲与自讽!

“旧”与“新”的关系,是近年来艺术学界讨论得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也是本次《中国美术报》重点组织讨论的内容。然而,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自然科学发展史更多呈现的是“淘汰式”特征,而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艺术发展史往往呈现的是“叠加式”特征。换句话说就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一旦“旧”了,即无异于生命力式微,或面临被淘汰。而在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艺术领域,“旧”不仅可以与“新”共存,有时候“旧”本身即是“新”,甚至相对于某些“新”而言,“旧”的生命力更强。因为历史早已证实,在艺术领域,“旧”并不等同于“丑”,“新”未必意味着“美”。显然,面对芜湖铁画等传统工艺(美术)的未来,采用“叠加式”思维,守“旧”又拓“新”,或许是比较好的选择。

Yec7XzJmwYrgQLCWgcwaFlNo6nbtcBpnHxDF67Pw.jpg

​芜湖铁画作品

众所周知,“一棵树,两匹马,四株草”是芜湖铁画的主打传统题材。但它却成了一些人无理诟病芜湖铁画之“保守”与“落后”的说辞。事实上,两年多来,每当我与芜湖铁画近距离接触之时,相较于一些所谓的创新铁画,我反倒对这些传统题材的作品喜欢得更多一些。何故?因为它们是一代又一代芜湖铁画艺术家们心血的结晶,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大浪淘沙、历史验证之后的成功艺术创作。尤其是相对于当下一些对铁材料认识不足、锻打技艺掌握不精、唯靠造型搞怪的所谓创新之作而言,它们可以说是需要我们努力传承的艺术经典。当然,铁画艺术空间无限广大,远不止“一棵树,两匹马,四株草”,如何在守“旧”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芜湖铁画题材的深度与广度,进而选择适合锻制铁画的题材和图式,亦是芜湖铁画人必须直面的问题。

传统工艺(美术)在命名上有个显著特点,即往往以材料命名。这种命名法,既意味着材料在其艺术创作中处于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也暗示着努力挖掘材料的艺术表现力是任何一门传统工艺(美术)的不二选择。于是我们发现,传统工艺(美术)人在“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等“天地人”相通合一的思想基础上,长期追求的是“物不足而饰之”,甚至“化腐朽为神奇”。铁画,顾名思义,是以铁为主材的艺术创作。然而,铁为何物?据资料:铁乃化学元素,元素符号Fe;其物理性质是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锻造、铸造性;铁最重要的氧化态是+2和+3;二价铁离子呈淡绿色,在较强的氧化剂作用下会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的颜色随水解程度的增大而由黄色经橙色变到棕色……毫无疑问,铁是非常适合艺术创作的材料。

然而,我们发现,芜湖铁画,在挖掘铁材料的艺术表现力之同时,又在自觉不自觉地破坏铁材料的艺术表现力。一方面,铁画通过锻制工艺,让绘画在保持平面感的基础上,又产生了立体感,外加铁画所形成的光影效果,使铁画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绘画形式。另一方面,或许受过分追求中国画之黑白效果的影响,铁画竟然有一道髹黑漆的工艺。殊不知,这道工序,破坏的不仅是铁材料之与生俱来的材质美及其丰富性,而且还使在人工锻制过程中遗留的许多不可复制的美丽肌理被破坏殆尽,甚至还有可能损害铁画的独立性、纯粹性和合法性。应该说,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事实上,即便是铁锈也是铁,也可以成为铁画在艺术表现中的一部分。青铜器的绿锈之美,不正可以视作他山之石吗?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创作,美术,工艺美术 芜湖铁画创作 美术 工艺美术 芜湖铁画
下一篇:王犁:艺术家在搞什么鬼?_中国画-视觉艺术-现代主义--画家-古诗词-拿来||上一篇:彭德:再谈不朝西方走_-美术界-世纪-文化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