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陆俨少为什么这么爱杜甫?_“一丘藏曲折缓步有跻攀”陆俨少杜甫诗意画专题展-杜甫-杜册页-创作-作品-笔意

编辑:李家丽 来源:雅昌网
 
2004年,一件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页》拍出6930万元,成为当时中国书画作品全球拍卖的最高记录。

2004年,一件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页》拍出6930万元,成为当时中国书画作品全球拍卖的最高记录。这一表现除了给书画市场带来一股“震荡波”,也让陆俨少与“杜甫”之间的故事,慢慢显现在大众视觉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陆俨少的创作生涯中,诗意画约占据其全部作品的半数以上,其中的“杜甫诗意画”占多数。陆俨少也因“杜甫诗意画”改变了人生。

MFa7hEdmaV3zcR0ukQjwo8G4ZzX6tm1wbhFzTaUA.jpg

展览现场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陆俨少如此钟爱“杜甫诗意画”?

近期,入选2019年国家文旅部精品展出季项目的“一丘藏曲折 缓步有跻攀”陆俨少杜甫诗意画专题展为观众提供了一份详细答案。

展览是陆俨少纪念馆举办的陆俨少1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以“萌芽”、“缘起”、“迸发”、“延伸”四部分,展示出陆俨少和杜甫相似病痛折磨、辗转经历、家国情怀的经历,并通过文献背景支撑,让展览更加丰满和立体。

kzSx0YHldu9tByDHi0Mbyrwe1IZSwxU8cYx1c4I7.jpg

kMpIbKqEKjP9akKeHotunMcFICbwSSIPkikBLDqj.jpg

一楼展厅现场

【陆俨少的“杜甫情结”缘起】

陆俨少自幼酷爱绘画,读书很分有天分。就读的上海澄衷中学在20年代开设有“读经复古”课程,要求每位学生每年自学一部古代经典,这让陆俨少对诗文、书画及刻印产生了兴趣。1926年,在无锡美术专科学院学习中国画,聪颖的陆俨少对学校师资力量水平失望而辍学。

陆俨少并未懈怠学业,而是带着几幅山水画求教晚清翰林王同愈,并希望拜师门下。但王同愈生平不为人师,婉拒后与陆俨少成为忘年交。在指导诗文书画过程中,他给陆俨少带来最大影响的是,养成了“白天作画、晚上读书”的习惯。

bAhpxSNn7E1mhD5hZJiCfAhJDd1YaJTiebTMG1aL.jpg

一楼展厅现场

从这时候开始,陆俨少越来越多地接触杜诗,每晚品读中几乎把杜诗全部通读了一遍,并仿照杜诗创作了《游王氏园林》,受到王同愈赞许,从而对学习杜诗更有兴趣。当然涉猎广泛地陆俨少,也会研究别的诗家,不过以选读为主。

23岁, 抗日战争爆发,平淡幸福的小家被迫举家避难,陆俨少在路上感受风寒,种下哮喘病根。而在他的自述中有介绍,“我入蜀前行李中只带一本《钱注杜诗》,闲时吟咏。”

带着一本杜诗,陆俨少踏上了重庆的土地,期间去成都举办画展,两人就这样,隔着时间的长河,在四川相遇了。看着杜诗中描绘的山水景象,感受杜甫想要表达的情感。

OHLy0t2YWh9VKFN5E5SF4I169eS6wAkN11VDwAVC.jpg

SipL2Fse7iTpCelPRbXvgH4HtJ0jastgKE22sqQy.jpg

二楼展厅现场

至于我们经常提到的两人经历相同,可以从一组对比来看:

早年的杜甫过着十分优游的生活;青年时仕途极其不顺而陷入生活困境,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来到成都;隐居建立“杜甫草堂”,创作出大批流传于世的千古名诗;后思乡心切,乘舟出峡。

早年的陆俨少衣食无忧;青年时因躲避战争,陆俨少辗转浙江、山西、天津、烟台、宜昌,最终在重庆生活;在重庆7年间,陆俨少从真实的风景中体会杜诗,并创作一系列诗意作品;后回到上海中国画院。

陆俨少与杜甫同样的入川经历,同样被哮喘折磨的痛苦,同样的战火纷飞与颠沛流离,使陆俨少对杜甫惺惺相惜。但真正使陆俨少将杜甫视为知己与师长的,还是两人相同的家国情怀。

陆俨少在杜甫的诗歌中找到了共鸣,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战乱时民间苍生疾苦的担忧,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守,仿佛都在千年前借杜甫的笔说尽了。他被杜甫的诗文和人格魅力所折服,一生心中深爱着杜甫。他与杜甫,在诗与画的交流中,实现了跨越时间的沟通。

因此,在陆俨少之子陆亨看来,“父亲能创作大量杜甫诗意画,除了入蜀后对风景身临其境的深切感触,还因其良好的文学功底。”

mSu24nlfWllX43J447YMpGgCtFcvvYmYz0XTxSmT.jpg

t8qHEe6gPyp4ySGZZyYZt64ISgPC0795y35ifS4E.jpg

二楼展厅现场

【一波三折:《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

“手卷易好,册页难成”,一百幅集中表现杜诗的《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篇篇有新,张张不同更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这是陆俨少为纪念杜甫诞生1250周年,在1959年创作的。起初提出时也得到了吴湖帆的赞赏。陆俨少先成25幅,用正楷书款,后又续成100幅,用隶书书款。完成后,《杜甫诗意图百开册》先在画院展出,后拿到浙江美院展出后又亮相苏州,均得到好评。

但遗憾的是,在1966年的特殊时期,《杜甫诗意图百开册》一直存放在画院,由于当初资料室未曾对这些作品进行登记,也没有借阅手续,在不断借去观看过程中,最终归还给陆俨少的《杜甫诗意图百开册》只剩下65幅。1989年,在荣宝斋王大山的提议下,陆俨少补足了100幅,了结了心中的遗憾。

5CzN13pKOjgpqX7AFROPLYeOqvtWhJXjx4HPWjuj.jpg

《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展厅现场

但是陆俨少对于重补的35幅《杜甫诗意图百开册》,认为“情怀殊恶,由笔纸俱不佳,苦不惬意,未能代表此时期水平”,于是在1991年对其中16开进行重新创作。

从资料中所见,早在当年5月,晚至当年9月,陆俨少一直在依照同一尺幅创作杜甫诗意册,因此所画的不只16开,而是29开。而1991年的这批新作,不久就捐给当时正在拟建中的陆俨少艺术院了。

因此,该册完整集合了陆俨少早中晚年的山水面貌。从“参酌各家笔意”,不囿于一家一派,到广师造化,创新一格,体现出了陆俨少“传统与创新”及“变化”的艺术理念,这两种理念在《杜甫诗意图百开册》创作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A2SwmjFRLae3NA7aS0YbmsWyVaLJJfwUjFVa2k68.jpg

《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局部

更有意思的是,对于1991年重新创作的作品,陆俨少并没有用新作替换旧作。“延伸”单元可以直接看到两种风格、画面布局不同,但主题一样的作品,以真迹和图片的形式进行同台展示。

对车鹏飞来说,看陆俨少先生作品是“常看常新”,他认为这本融合了其早中晚不同风格的册页,可以彻底了解陆老的艺术发展道路,难能可贵。

【“杜甫诗意图”中看陆俨少的风格变化】

“杜甫诗意图”以山水为主,少有人物,鲜见花鸟;形制多见册页手卷;画法工笔、写意、水墨、浅绛、青绿,技法极为丰富完备。从《杜甫诗意画百开册页》中,便可以对比看到陆俨少中年工致缜密、灵气流溢,晚年雄健豪放、简约浑厚的风格。

陆俨少早期绘画学习以摹古为主,他向来把传统文人画的“天然去雕饰”视为创作的最高准则,十分注重笔墨。也正是如此,陆俨少早期十分着重笔墨的细微变化,其作品呈缜密娟丽、神韵流动之感,较多留有古人笔意。虽然在章法上力求出新,但在营造整幅气势方面,尚未达到左右逢源的境界。

wEl1KwRvwwC8jiNpvApxfM2axsyVjeCWwpYeXbFE.jpg

杜陵秋兴诗意图卷之一

zaencmMdZICJdO0cYMlge3OcLe5LP3prBIDnwoFN.jpg

杜陵秋兴诗意图卷之六

陆俨少首次尝试创作“杜甫诗意画”是在1950年,他根据杜甫《秋兴八首》而创作《杜陵秋兴诗意》系列作品,并依照杜诗内容,描写当年他所看到的和所想的景物,并参以亲身的体会。画面中的青绿山水,均可看出陆俨少早期工缜的笔意中透出一股书卷气。

1946年前,他在绘画中“参酌各家笔意”,作品大部分是对古代传统技法的消化和吸收,如董源疏林远树、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致;石涛笔墨中生拙浪漫,构图新奇小巧。

AUK1QbCQNYSKlDMUzC7zVomhp7gdqjyQyXOYMlty.jpg

杜陵秋兴诗意图卷之七

XjF5MlVR92KlFMqPSVPx7UVwpKMM9WVXXNDknFrQ.jpg

杜陵秋兴诗意图卷之八

但陆俨少不囿于一家,而是创新传统,不断探索改进。特别是在70年代到80年代,陆俨少在画水上,使用线条作半圈弧形,水作漩涡状,横波外溢,留出白地,以破其平;有时干脆间杂"网巾水",或波头泛澜之法,以求变化。他将以前对传统山水画的局部改造转换为有意识地建立个人风格。

93Netjw1WVeNspiQncCHeh1FgaoTLDmqxlAUHYDU.jpg

院藏品:一丘藏曲折 缓步有跻攀——陆俨少杜甫诗意画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到70岁左右,陆俨少的山水画创作出现了传统表现技法少有的勾云、留白、墨块等画法,俗作“七十变法”。“留白”即是用水墨留出白痕,通常被用来表现云雾,也可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因留白需以墨色反衬,陆俨少又创“墨块”之法,即以浓墨积点成块。

cKwlKadErNz5unu15f7EGOXA6HUu7bmeqlllcXRF.jpg

杜甫诗意百开册    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

LgY2t8dp6xpjI9pJy0DMzzGTLoiCCPYQ0v9mck2I.jpg

杜甫诗意百开册   溪回日气暖,径转山田熟

这一时期,陆俨少画云、水尤为一绝,他的勾云运笔自如、流畅飞扬,极具飞动之势,以墨的浓淡表现云的阴阳两面,泾渭分明;他的块云积墨成块,层层叠叠,或以线条勾之,或下笔审时度势,计白当黑,回环反复,留白之处恰到好处。当勾云和块墨二者共用时,更是精妙绝伦。山前用墨积蕴,山石后以线勾烘而出,动静分明,极具神采,气象万千。

DLawjNK2j1BJluTSV410D2nbCEzDDwHa6M7vfaEX.jpg

杜甫诗意百开册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RhlsAxkdTlXmtZpH4t1Fsms74S6Bvr7VT9XyIDFg.jpg

杜甫诗意百开册   一丘藏曲折,缓步有跻攀

表现技法的创新及阅历的增加,使陆俨少此时期的绘画呈浑厚苍润、犷放简约,糅南北二宗画风,个性鲜明,风格独具。

创新之初,陆俨少并非胸有成竹,实是在一片灰暗中寻光前行。他曾在一幅设色山水中题云:“予于山水画寝馈古法六十年,今耄老,辄欲绝去依傍,另起炉灶,而未知所往,如黑夜行路,前方似又光亮而闪烁靡定,转去转远”。

Gg6b1Gnq2sxMQOGPXhdJDckdV4oL1lRySAZSck6I.jpg

杜甫诗意画 车箱入谷无归路  1991年  陆俨少

到90年代,陆俨少的艺术风格到达一个新的高峰。这一时期,陆俨少心情不畅、疾病缠身,加上商品经济的冲击,使其晚年再求变法。虽终未如愿以偿,但这一时期的作品呈现出于中期完全不同的气象,显得粗疏漫溢、荒率颓唐,别有一番韵味。至此,陆俨少的画达到了缜密趋向简淡,简淡中又具犷达多变的境界。他的画既充实又空灵,充实中蕴含着空灵,空灵中饱含真实。

XfgtPOLoxlloyJnsflQv4tqogip5XtR2saVBAnNq.jpg

杜甫诗意画 荻岸如秋水  1991年  陆俨少

6pkDcUJJ8JhxekyUjokmBikUUiIflrh7W9TmxP7E.jpg

杜甫诗意画 漾舟千山内  1991年  陆俨少

此次展览展出的1991年6至7月间重画的《杜甫诗意图百开》即是如此。画中用笔豪放,线条流畅,收放自如。位置经营恰如其分,气势磊然,墨的多层次表达使云、山、树、石均归入整体浑沦的境界,在这浑然一气、大化流行的境界中,时间、空间逐渐弥散成一片苍茫,宇宙万物实现了呼吸。

qnMCcnUgE80SICaFFif7aYEyig536J0IW79vfVUu.jpg

杜甫诗意画 溪回日气暖  1991年  陆俨少

陆俨少在中国画的成就十分突出,以至有人说:“在中国当代画家里,专以深入传统笔墨精华乞求变法的,能获得成功的很少,能达到雅俗共赏的则更少。能深入传统而又形成自己突出风格的近代画家,除了黄宾虹先生之外,大约也只有陆俨少先生了。”

【陆俨少杜甫诗意画专题展】相关信息

时间:2019.8.2-9.25

地点:陆俨少艺术院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东大街358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09:00-16:30)


关键字: 内容标签:2019年国家文旅部精品展出季项目,“一丘藏曲折缓步有跻攀”陆俨少杜甫诗意画专题展,杜甫,杜甫诗意百开册页,陆俨少,,册页,创作,作品,笔意2019年国家文旅部精品展出季项目 “一丘藏曲折缓步有跻攀”陆俨少杜甫诗意画专题展 杜甫 杜甫诗意百开册页 陆俨少 册页 创作 作品 笔意
下一篇:“丝路泥旅”西安开启___意大利陶艺家的中国实验_丝路泥旅-意大利陶艺-曲江富陶-曲江-陶瓷-作品-博物馆||上一篇:龙腾太行——中国美协河山画会红旗渠写生创作展开幕_书画-展览-山水画-河山画会-美协-红旗渠-画院-会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