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宣汉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研究》论文集新书发布与座谈会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召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长高大伦研究员,原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与民族文学所联合党委书记包明德研究员,科学出版社副总经理、文物考古分社闫向东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主编蔡一帆、编导习昆,达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江,达州市文体广新局局长李冰雪、副局长曾军、文化遗产保护科科长唐文彪等嘉宾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高大伦院长主持。
作为《宣汉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研究》的主编,高大伦院长首先对罗家坝遗址和该论文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罗家坝遗址地处秦、楚、巴、蜀交界,是四川省20世纪末所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内涵最丰富的先秦时期巴文化遗址。本书为2017年11月召开的“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文章32篇,内容涉及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墓葬形制、文化内涵以及巴文化起源、传承与交流等多个方面。高大伦表示,20年来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社科院考古所以及达州市、宣汉县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随着发掘报告和学术论文集的先后出版,罗家坝遗址已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和阶段性成果。他期望考古成果的公布能够带动学术界的相互切磋,从而充分发掘遗址内涵,进一步拓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最后他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科学出版社、社科院考古所以及达州市委市政府、宣汉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表示感谢。
中共宣汉县委副书记张巨汉受唐廷教书记委托,代表中共宣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132万宣汉人民对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他强调要积极推动巴文化资源的发掘,推动巴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努力做到传承、引领和弘扬巴文化,这为打造一个更好的平台,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国祥研究员在致辞中回顾了2017年11月底“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的缘起,70余位与会专家对罗家坝遗址的学术定位对于推进罗家坝遗址的发展、打造巴文化研究高地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强调,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将诸多学者的论文集结成册、高效地分享学术成果,离不开出版社领导以及参编人员的默默付出。细化深入文化的来龙去脉,将考古、历史、民族学研究与巴文化相互结合,重视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并将研究成果以合适的方式展现给公众,这些都是罗家坝遗址考古工作带来的启示,他希望学界对罗家坝遗址和巴文化的研究可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据闫向东社长介绍,本论文集由于编纂任务重、专业性强且时间紧迫,得到了出版社的高度关注。在不影响论文集质量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夜以继日,从编辑排版到校对设计再到印刷等环节,仅百余天,在多方人员的相互理解、包容和支持下,《宣汉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研究》论文集的如约出版为宣汉增添了一张金色名片,也为巴文化研究续写新的篇章。
在座谈会上,多位学者与发掘者围绕罗家坝遗址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结合在文物考古大省河南多年的工作经验,孙英民先生认为罗家坝遗址以往侧重于墓葬的发掘,今后有待于在聚落和社会组织形态的研究方面进行进一步揭示,加大综合研究力度。唯有对核心遗址进行科学地发掘和研究方能真正确认巴文化的内涵,从而开发文化资源,增强宣汉软实力、促进宣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罗家坝遗址是巴文化研究的重要突破点,此前由于考古发现的不足,所以巴文化研究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小荷才露尖尖角,这是探索考古学文化的魅力所在。巴蜀在天府之国共存,既是兄弟也是冤家。”王仁湘研究员说道。包明德研究员以19世纪英国“宁可失去印度次大陆,也不可丢掉莎士比亚”的主流社会对文化观念的认识为例,强调考古事业对于丰富中华文明内涵、实现中华文明的整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上央视纪录片 究竟是什么让宣汉脱颖而出……
座谈会后,举行了《考古中华·宣汉罗家坝》纪录片开机仪式,开机仪式由宣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升国主持,宣汉县常务副县长王飞致辞。据了解,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组即将走进宣汉,对罗家坝遗址进行纪录片拍摄工作。
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主编蔡一帆先生在开机仪式上对社科院考古所、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达州市委市政府、宣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表示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拍摄制作《考古中华》系列节目的根本宗旨和原则,也是对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一次落到实处的工作实践。
作为《考古中华》系列考古纪录片总策划,社科院考古所刘国祥研究员在回顾了2014年起考古所和科教频道的数次合作后表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应与全民共享,希望考古人与摄制组精诚合作,互相交换理念与想法,向观众呈现优秀的考古纪录片。央视纪录片的收视影响力不容小觑,进一步展示有温度、有内涵的宣汉,展示宣汉人民的时代追求和文化自信并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据介绍,《考古中华》系列节目,立足于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大众化传播,弘扬灿烂的中华文明,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文物遗产保护意识,对建国以来的重大考古发掘活动进行全面、权威、重点的梳理与讲述。对参与这些重大发掘和研究的考古人进行采访和记录,抢救保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
宣汉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委宣传部、县人大教工委、县政协文史委、县教科局、县文广新局、县旅游局、巴山大峡谷景区管理中心、县文联、县社科联、县志办、县广播电视台、罗家坝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指挥部办公室、巴山大峡谷旅游开发公司等多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化,罗家,文物,文化 罗家 文物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