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台湾女大学生的考古情结:华夏文化在召唤我_考古-遗址-台湾-铜矿

编辑:谭娟 来源:湖北日报网
 
图为:吴映蓁与同在屈家岭实习的学生交流。  挖土、刨坑、测量、绘图……在

图为:吴映蓁与同在屈家岭实习的学生交流。

图为:吴映蓁与同在屈家岭实习的学生交流。

  挖土、刨坑、测量、绘图……在他人看来枯燥的考古发掘,一名来湖北实习的台湾女大学生却乐此不疲,还立为人生志向。8月2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荆门屈家岭采访吴映蓁在湖北考古的酸甜苦辣。

  第一次接触古尸手在颤抖

  7月17日,我省首批“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在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大四学生吴映蓁没和同学一起回台湾,选择留了下来,成为唯一一名留在屈家岭实习5个月的台湾大学生。1.70米的个头,大眼睛,乌黑长发,皮肤晒得黝黑。“考古实习日晒雨淋,但我学会了如何判别灰坑范围、地层有多深、夹砂陶与夹炭陶的区分……”谈起最近1个月的考古实习经历,23岁的吴映蓁说出一套考古术语,乐在其中。

  8月8日,吴映蓁跟随考古队到云梦县参加战国墓群的考古发掘。她负责一个战国古墓的发掘,用手铲轻轻去掉表土,观察有无人骨痕迹,学习如何使用平铲、刨锄,找墓壁、棺痕,观察埋葬方向,小心翼翼。“第一次接触到古尸,我紧张得手都在颤抖。”发掘不到一周时间,她负责的墓虽然最小,但出土器物最多,有7件,包括陶鬲、陶豆等。考古队工作人员还带她到屈家岭附近的考古遗址参观学习,如正在发掘的沙洋县城河遗址,壮观的古墓群深深触动了她。

  首次发现屈家岭铜矿石

  荆门屈家岭遗址发现于1954年,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距今5300年至4500年,已先后经过4次发掘。吴映蓁实习工地是田家集发掘现场,指导老师让她负责考古发掘一个探方,先观察地表土色,再学会动手测量、绘图,解剖灰坑。“我通过观察土质、土色、包含物,记录灰坑的特点,与相邻灰坑有何不同。老师还教给我许多地层学、类型学知识。”吴映蓁说。她负责的第一个探方,历经半个多月发掘,发现两袋碎陶片,还有陶纺轮、陶球、石锛,最珍贵的是发掘有一枚铜矿石。这是屈家岭遗址为期3年的第4次发掘过程中首次发现铜矿石。“老师说我很幸运,与考古很有缘分。”吴映蓁兴奋地说。

  由于天气炎热,考古人员工作时间是上午6时至10时,下午4时至7时。吴映蓁坚持每天写考古实习日记,及时把收获和感想记下来,还绘有草图。她说,每天都充满乐趣。在屈家岭遗址管理处副主任罗祖俊看来,吴映蓁的吃苦劲甚至超过男生。她实习正值酷暑时节,从住处到工地2公里,吴映蓁每天顶着烈日,骑自行车来去。露天工地只有遮阳网,高温超过40℃,汗水常常湿透衣服,她从不叫苦。

  希望留在内地考古

  令吴映蓁惊喜的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是湖北钟祥人,她这次有机会参观了钟祥的寨子山遗址和博物馆,走进李济纪念专馆,感到格外亲切。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屈家岭遗址联合考古队副队长张德伟说,吴映蓁刻苦好学,动手能力强,工作笔记详细,思考能力强,是“考古的好苗子”。“老师们在生活上也很关照,帮我办手机卡,陪我到超市购物。”吴映蓁说,在这里有一种家的温馨,“我喜欢这里的米茶,喝着清爽。”“在台湾学中国历史,我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这次实习更增强了我对考古事业的喜爱,加深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灿烂的华夏文化在召唤我,让我心有所属。”吴映蓁说,今年底,她准备申报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考古专业研究生。她非常珍惜这个实习机会,希望多向专家取经,增加实践经验,并希望能留在内地一辈子从事考古工作。


关键字: 内容标签:遗址,台湾,铜矿,台湾,考古,遗址 台湾 铜矿 台湾 考古
下一篇:致敬流光溢彩的你——教师节玻璃彩饰活动_玻璃彩饰活动-教师节活动-琉璃-器物-欧洲||上一篇:南京博物院入选“南京十大文化地标”_南京十大文化地标-十大-又有-博物院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