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要:“超大城市”指转型国家在发展密集型加工业时所出现的城市快速扩张的现象。随着工厂的大量出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一方面,人口转移势必加快城市扩张的速度;另一方面,城市新人口的出现,急剧地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经济与生活模式,造成新一轮的冲突,这一冲突是原有城乡冲突的一个延续。在此发展模式之下,城市人口发生了新的分化,一部分人口走向贫困化,形成新的城市贫民阶层。此一现象是城市扩张所难以避免的,并给城市建设者和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本文试图提出这一方面的问题,以期引起讨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本文的任务,本文写作的目的是希望引发人们对这一类城市现象的思考,从而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超大城市 城乡冲突 豪华孤岛 城市贫困化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标志是沿海的城市化浪潮锐不可挡,几乎所有城市在最近十年都得到了令人吃惊的扩张,拆毁与新建的速度可能超过历史上的欧洲与北美国家。从城市学角度看,对城市过度扩张的现象有一个词,叫“超大城市”。“超大城市”一般出现在处于转型中且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国家,同时,“超大城市”是该地区贫富过度悬殊的一种典型现象。在中国,“超大城市”还和另外一种我称之为“豪华孤岛”,也就是由房地产商开发的商业楼盘小区的现象有关。言下之意是说,超大城市本身恰恰说明了城乡差距正在日益扩大。今天,这种扩大的速度已经引起了敏感的城市学者的高度关注。[1]
从历史上看,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进程,包含着城乡相互替代与过渡的不同模式。一般而言,人们总是从人口密度和城市生活习性这样两个方面考察城市化进程,人口密度既指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增长的速度,也指城乡之间人口的比例关系。城市生活习性指城市化对人类的影响。这说明,城市会形成其独特的价值观念,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城市中人比乡村的人们更为守时,等等。当然,城市还产生了乡村所不可能具有的、专门为城市生活服务的种种设施。事实上,人口密度和城市生活习性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我们从人口统计和生态发展这两个角度去考察城市发展的现象,就会发现,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会严重地影响到那些居住在这两个地区的人民。反过来说,这种影响又会呈现在不断的城乡转变当中,甚至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冲突。从这个意义来看,从乡村向城市的转变就是由一连串的冲突与对冲突的解决来构成的。所以,城市学者慎重指出,城市进程本身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冲突。[2]
明白这个基本道理,城市学者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考察城市化进程当中所发生的各种表现,寻找其中因城乡冲突、社会/文化冲突所产生的特殊形态,确认什么才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其中,对人口的有效统计如何体现这些个变化的因素。实际上,城市学者必须从若干种现象入手,比如,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去描述城市化的真实进程。
此外,城市学者还要专门研究城市与其腹地的互补关系,了解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与意识发展的不同模式。举例来说:在欧洲和北美,工业与城市化是导致城市大规模发展的动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生产力量,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浪潮随着资本在全球的扩张而漫延,形成了历史学家所说的“西方化”的运动。所谓“西方化”运动,归根结底就是西方中心主义的社会运动,它隐含着一种西方文明的优越论,掩盖了非西方国家在文明发展史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3]
事实上,为了摆脱“西方化”所形成的偏见,研究城市化的学者不得不把眼光投注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他们发现,一旦具有这样的眼光,就会发现发生在欧洲和北美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是有其特定的文明与传统的基础,而漫延到其他国家与地区时,往往伴随着与当地的文明价值体系与实际利益发生某种鲜明的冲突,其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地方,西方文化与当地文化总是呈现出某种对立,这充分说明,同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运动,在欧美的表现和在第三世界的表现会有不同的模式。此外,城市学者还看到,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与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事实上可以概括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当地的农业经济体系与乡村生活方式的双重蚕食。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城乡,进程,发展,城市发展城乡 进程 发展 城市发展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