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西沐:中国艺术金融监管问题的若干思考_-发展-艺术品-阶段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由于艺术金融服务及其资产都有其明显的特质,所以,艺术金融是一种特种金融。艺术金融首先进行的是一种

  由于艺术金融服务及其资产都有其明显的特质,所以,艺术金融是一种特种金融。艺术金融首先进行的是一种金融服务,进行适度有效的系统监管,可以说是艺术金融创新的需要,更是进一步发展的保障。艺术金融作为一种特种金融,在金融监管的大框架下,根据其风险偏好,建构具有其特色的监管理念体系与方法很有必要。

  经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在世界范围内阿各国都纷纷强化金融监管,它们大多通过变革创新寻求新的出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金融结构正在悄然发生结构性调整,事实上,金融结构的变化预示着中国金融的功能转型,即逐步由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慢慢转变成融资和投资并重的金融体系,而且未来逐渐向以投资和财富管理为主的金融体系转变,这是我国金融体系发展变革中的大势。特别是随着金融风险结构的重大结构性变化、科技对中国金融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国金融越来越国际化等的影响不断深入,一方面,金融创新一定要强调有监管的创新,另一方面,金融创新需要有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也为艺术金融创新的监管埋下了伏笔。在艺术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艺术金融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取得如下共识:

  1.建构具有其特色的艺术金融监管,要注意风险管控。艺术金融具有金融功能属性和金融风险属性,应把不确定性可能引发的风险控制在可预期、可承受的范围内。这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规范管理,促进这一以创新为动力的新型金融服务业态在可持续的轨道上健康发展1。

  2.建构具有其特色的艺术金融监管,要注意鼓励艺术金融创新。艺术金融创新不仅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而且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支撑,对于其创新机制、服务与产品,应当冷静地分析总结,给予积极支持;对一些金融创新的业务与产品,如果有利于服务市场与产业的创新发展,应该给予一定的实验空间,使之受到尊重和鼓励。

  3.建构具有其特色的艺术金融监管,要建构创新艺术金融监管体制与体系。艺术金融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比较长的价值链延伸过程,其中,金融的介入及诚信机制的建构尤为重要。面对着复杂的金融参与过程,如何保证各方的利益,尤其是投资者的利益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进一步从文化建设、制度、规范、政策与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在创新监管体制与体系基础上的合法合规监管。

  一、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基本轨迹

  中国艺术金融的监管必须要与其发展相适配,必须从其发展的过程中发现监管的逻辑。在分析艺术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是从资金的聚拢为起点的。因此,对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一方面要用历史与逻辑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根据艺术金融的发展进行分层分析。

  (一)形态分析

  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从其基本历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大的基本阶段:

  1.基金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是解决资金的聚合问题,整合更多的资金来购买价格更高或数量更多的艺术品。随着购买行为的增多,基金的回报需要在一定的时空下有效地退出。

  2.投资的简单退出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是解决作品的变现问题。退出主要有两个路径:第一,在市场交易中退出,主要是利用拍卖通道进行变现退出;第二,在金融机构与类金融机构间进行变现。在这一阶段,主要的形式是银行质押融资与典当行典当融资。

  3.投资阶段。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的需求更加综合化,出现了文交所平台。基于文交所这一平台,扩大了艺术品投资创新的空间,虽然艺术品份额化的创新实践遇到了挫折,但是开启了人们基于平台的投资创新的视野。

  4.投资大众化阶段。核心是利用“平台+互联网”机制,使艺术品投资打开了大众化的大门,主要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基于平台化的交易模式创新,如艺术电商的发展、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模式的创新探索;另一个是互联网艺术金融的开拓发展,表现为以P2P、艺术众筹等为主体的产品体系的不断推出与运营。这一阶段,通过“互联网+”机制,使交易更便捷、安全,门槛更低。

  5.艺术金融发展的资本市场阶段,核心是艺术企业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即上市。从当前看,艺术机构(企业)上市主板的门槛较高,存在很大的障碍,但新三板的推出与快速发展,为艺术机构(企业)进入活跃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可能与便利。艺术金融发展到资本市场的介入阶段,可以说是中国艺术金融不断成熟与上规模的重要表现。特别是基于艺术产业与艺术股权投资基金的艺术新三板推动机制的形成,会极大地推动艺术资本市场,以及基于资本市场平台的兼并、并购市场的形成。这一趋势将不断活跃、做大艺术资本市场,推进中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向纵深发展。

  (二)业态分析

  艺术金融的发展,也不断使业界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艺术金融首先是一种特种金融服务,艺术金融更是一个新的产业业态,其核心任务是服务于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对艺术金融发展过程的认知,总体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投资需求(融资)阶段,解决资金聚合的问题。

  2.艺术+金融阶段,尝试探索艺术品市场如何引入金融力量的问题。

  3.金融工具论阶段,探索如何将金融产品改变为艺术金融产品,为艺术品市场及艺术品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性金融支持路径。

  4.艺术媒介论阶段,在认识到艺术的资产特性后,进一步探索围绕艺术品的资源特性来发展金融服务。

  5.艺术资源资产化、金融化阶段,把艺术品资源及其资产作为艺术金融发展的基本对象,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是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产业不断发展进化的结果。

  二、中国艺术金融为什么需要监管

  金融监管是为了降低金融市场的成本,维持正常合理的金融秩序,提升公众对金融的信心。金融监管是在世界范围内金融领域所广泛存在的现象,金融监管的存在不是权宜之计,具有非常深层次的原因与意义。监管是一种公共物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旨在提高公众金融信心的监管,是对金融市场缺陷的有效和必要补充。金融监管首先是试图以一种有效方式来纠正金融市场失灵,其次是防范道德风险,第三是货币制度演变创新的需要,第四是信用创造的需要。特别是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发展,某一国出现的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金融市场的作用表现得更为直接迅速。基于此,研究探讨中国艺术金融的监管,显得尤为必要与及时。

  1.艺术金融虽然是特种金融,但它的本质还是金融服务,它是金融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接受监管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2.中国艺术金融是在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市场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交易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行业特色,会直接映射到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风险分析、风险识别、风险管控问题多、任务重,急需要进行监管。

  3.由于艺术品资产的特质与运营规律,艺术金融的发展需要更为系统、更为全面的支撑服务与体系,这就决定了其所面对的风险更为复杂、更为繁多,并且道德风险突出。

  4.在我国,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自发的,或者是由下而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草根”市场。由于国家很少对其关注、引领与支持,更多的情况是一种自发市场,没有被监管。与此相对应,中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也沿袭了这一基本态势,造成了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发育处于自发状态,自生自灭,缺乏监管。

  5.以往的金融监管体系对艺术金融等一些新兴与创新领域的监管是缺失的。我国以前对金融行业实行的是“一行三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专业监管体制,但对于民间融资行为,目前相关法律的管理主体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没有针对民间融资而设立的系统而完善的监管体系。以至于当民间金融正常运行时,相关部门默许它存在;当出现问题时,就会进行更为严厉的制裁,严重制约了艺术金融业的发展。面对一些新兴与创新领域,如何进行监管,如何进行创新与探索,成为一个大的问题。

  6.艺术金融的特质需要建构新的监管理念与框架。由于艺术金融所面对的资产对象是艺术品,艺术品资产的特质使得艺术金融服务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而这些特点与特质,并不与现行的一些金融监管理念、规则、方法与体系相适配,但又很难为艺术金融的发展另外建构一套相应的监管体系与系统。所以,必须探索如何在已有的监管框架下,创新监管理念、规则、方法与体系,以适应建构新的、与艺术金融发展特质相适配的监管理念、定位与框架。

  近期,问题平台数量大增的因素较多,对互联网艺术金融冲击较大。其中包括:金融监管不断趋严,备案延期后平台在较高成本下无法继续运营;问题平台持续出现,导致投资人对背景较差的平台持谨慎态度,使得平台经营困难。近期集中爆雷,也是网贷行业挤压泡沫的正常表现。除了纯粹的庞氏骗局之外,设立资金池、变相自融、关联担保等违规操作是常见原因。面对小微企业、个人旺盛的融资需求和大众的投资需求,P2P网贷模式一旦进入规范健康轨道,今后仍然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此外,P2P借贷依托互联网技术,借贷、投资体验比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更好,未来仍然会得到年轻一代用户的支持。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监管。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发展,艺术品,阶段,艺术金融发展 艺术品 阶段 艺术金融
下一篇:杨小彦:漫画是自由的尺度_漫画--漫画家-攻击-幽默画||上一篇:陈履生:我与大桥_-大桥-中山陵-兴宁县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