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陈汉波:余任天研究札记二则_-性情-自然-二字

编辑:邹萍 来源:美术报
 
  文房斋名是中国书房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文脉源远流长。传统的不说,近现代画家中,如潘天寿的听天阁

  文房斋名是中国书房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文脉源远流长。传统的不说,近现代画家中,如潘天寿的听天阁、张大千的大风堂、丰子恺的缘缘堂、李可染的师牛堂就颇有影响。

  斋名的性情、志趣

  “斋者,戒洁也。”(《说文解字》)有清心、洁净的意思。书斋(也包括亭、馆、堂、楼、阁、居、阁、舍、榭等)的出现,使书房有了独立的居室身份,也关乎取用者之性情、志趣、品位、学养等。

  余任天先生平生所用的斋名,目前知道的有:莲谷斋、强学斋、任自然室、归汉室、天霞阁、嘉砖砚斋。其中的莲谷斋、任自然室、归汉室尤须留意。

  莲谷斋约用于20岁前后,为目前所见余任天最早的斋名。莲即陈老莲,谷是王石谷,这二位是余先生生平中用力较多的传统人物。他不但师法、鉴藏陈洪绶的书画,还编《陈洪绶年谱》。对王石谷则“凡出版王石谷画册、手卷,无不临摹不遗。”(《自写传略》语)。

  任自然室约取用于1940年前后,语出《昭明文选,鹪鹩赋》:“任自然以为资。”大抵有两层意思:一是以自然造化为师;二是为人处事顺其自然。可以“艺事取资在自然”、“人生画理俱参得,从此应须顺自然”等诗为证。

  归汉室见于1946年(39岁)刻的印章,边款:“丙戌十月,余于金石书法,皆以汉为归。因镌是印,示专精也。”应可定为用此斋名之始。“归汉”二字有两点可说:一是取法汉印规整一路(余任天刻过不少这一路的印);二是崇尚汉风。考察余任天整体的艺术志趣及诸暨式的性情,他更看重、适应类似汉风中的雄放、简朴、硬朗之气。

  另再说说天庐。天庐虽为余任天的字,也不妨看作斋外之斋。余先生的名字中本带有天,以天为庐,是否受到竹林七贤中刘伶以天地为栋宇的影响呢?而自然和旷达亦合余先生的性情。(1991年西泠印社出版的《余任天印集》中,收有各不相同的“天庐”印九方,可见余先生自己对此二字的看重。)带天字的斋名或字,刘海粟用“存天阁”,潘天寿用“听天阁”,余任天用“天庐”,各有心胸气度在焉!

  若将莲谷斋-任自然室-归汉室-天庐串起来看,余先生的性情、志趣更为明晰。

  这样说来,斋名也不可小觑呢!

  诗心照人

  读余任天的画,不可不读余任天的诗。欲认识余任天整体的艺术旨趣,不妨由其诗中探骊得珠。

  从17岁开始作诗到临终不久绝笔,60年心吟不辍,遗诗两千余首。尤以题画论艺诗成就为高,在同时代画家中独树一帜。

  一、学古取资——唐风宋气。志趣偏于唐宋,亦参乡前辈王冕、杨维桢、陈洪绶,抑或取径历代题画诗。善学善化,并不深拘一人一家。所谓唐诗是喊出来的(脱口而出),宋诗是想出来的(理趣)。“春入西湖好,氤氲万象新。东风大手笔,红绿一齐酣。”有点太白的味道。“树密山深里,疑无径路通。静中听天籁,涧水与松风”略近王维,而“笔须生动墨须浓,黑白精神孺子瞳。画地三分一分画,一分题字一分空。”“一艺功成岂偶然,人工天分两相连。还须滋养源头水,寂寞楼居四十年。”便是像宋的哲理诗了。

  二、诗风清正、平易、晓畅。虽生计局促,病目老弱,却不作穷愁凄怨之叹。而是“忘忧忘老又忘贫”、“世间无过清贫乐,眼底荣枯袖手看”的乐观、超拔。余诗极少用典,为求直白、自然、口语式的诗风,不惜失粘出律。如“蓬蓬云气出,吃没观音峰。只余眼前地,一我一株松。”也不失为余诗中的佳句。

  另一值得注意的,余诗中多爱用“烟”、“雨”二字。读2002年内刊的《任自然室诗稿》,210余首诗中,带烟的33句,带雨的40句,烟雨连用重复出现的15处。何也?我的推测,烟雨既是江南山水的特征之一;亦是余先生向往的烟云供养、浑厚华滋的山水境界吧!

  三、诗画浑成。一切艺术皆关乎诗,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文学的诗和形象的画有机融合,提升了中国写意画的可读性。余任天一生的艺术追求中,诗与画是密不可分的。或诗成画就,或画成诗就。“每于画里寄诗情,雨后看山思更清。随意拈来多好句,偶然写去气浑成。”读余任天的画,不读余任天的诗,可乎?


关键字: 内容标签:性情,自然,二字,性情 自然 二字
下一篇:裴媛媛:文人精英引领的诗画江南_-归去来-文人-草书||上一篇:王进玉:__水墨__不只是一种材料_-传统-品性-精神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