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李昌菊:文化精英散播西洋画理论对油画本土化的影响_中国画--出版-刘海粟-西洋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编者按:2017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李昌菊的最新著作《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

  编者按:2017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李昌菊的最新著作《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在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世纪初,油画作为改良中国画的重要画种引进中国,参与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过几代油画家的努力,油画已成为本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中,李昌菊大致依循20世纪前期(1900—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1949—1978年)和新时期以来到世纪末(1978—2000年)三大部分,探讨中国不同时段的油画本土化现象。本篇文章为第一篇《引进、传播与融入(1900-1949)》的第二章节《积极的传播》的第五节内容,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化精英与画家对西洋画的言论、观点介绍,探讨理论实践对西洋画乃至油画本土化的宣传推动功效。

  理论散播

  伴随着西画的进入,与之相关的教材、画册、著作等得到编写、翻译、出版,学术刊物陆续创立和发行,画派、技法、画家、作品、艺术潮流等知识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理论形态的西洋画知识传播,为普通人群与专业人士接触、感知、了解西洋画开辟了途径,同时构成时代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 1–2–19 《美术》杂志封面

图 1–2–20 1928 年《亚波罗》封面

图 1–2–21 《艺术旬刊》杂志封面

  西洋画理论知识,与美术教育、社团、展览等相互联接支持,共同构成了更立体完整的本土西洋画发展与传播生态。美术学校为西洋画知识的传播储备和培养了人才,如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汪亚尘等均在美术学校任职,美术学校还为办刊提供了学术平台,如上海美专创办的《美术》[1](1918年10月创刊)杂志(图1-2-19)、国立西湖艺专创办的《亚波罗》(Apollo)[2](1928年11月创刊)(图1-2-20)等。油画课程设置也促使相关教材(画法、美术史、艺术概论)陆续编写出版。西画社团则以办刊与文章表达艺术理想,分享西洋画知识,如摩社办的《艺术旬刊》[3](1932年创刊)(图1-2-21)、杭州艺风社主办的《艺风》[4](1933年1月),注重发表现代艺术研究文章。美术展览激活了评论家的思路,批评文章紧随展事,与艺术实践相得益彰。

图 1–2–22 1931 年丰子恺所著 《西洋画派十二讲》

  除了以上美术界的联合,还有各印书馆和出版单位也为美术常识、美术思想、美术评论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如开明书店出版了丰子恺的《西洋美术史》、《名画巡礼》、《现代艺术十二讲》(图1-2-22)等。据初步统计,1921年—1950年间,书局、印书馆、书店共出版西洋美术史类译(编)著70余本,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画法研究等也得以分门别类出版。其他在学术上影响较大的综合性杂志如《东方杂志》[5](1904年3月创刊)、《青年杂志》(1915年9月创刊)等,均曾发表多篇美术文章,有力扩散了西洋美术的影响。

  讨论评析

  文化精英与画家的言论、观点,涉及西洋画各个方面,既前瞻构想未来,也反思艺术实践。这些话语讨论与争鸣,文本批评与分析,大则掀起美术思潮,波及对美术道路、方向的选择,小则抒发对画作的感受,指引观众欣赏具体作品。它们活跃了人们的文化思维,激起一波一波的回响,引发人群的思考和关注。

  对西洋画的价值认定与选择,多来源于一些重要文化人士的观点与倡导。如20世纪初的美术变革与美术革命,康有为、陈独秀、吕澂等人的言论,让更多人意识到写实绘画乃至油画对于本土文化的价值,为中国引进何种西洋画确立了大方向,写实绘画先入为主的占据了不少文化人的意识。徐悲鸿选择写实的思想便源于此,此后的岁月中,他充分发挥了话语的力量,持续为写实艺术呐喊助威。如《中国今日急须提倡之美术》(《新中华》第1卷第10期,1933年5月25日)、《对中国近代艺术的意见》(《工商日报》香港,1937年5月12日)、《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时事新报》重庆版,1943年3月15日)、《西洋美术对中国艺术之影响》(《时事新报》重庆版,1944年1月1日)、《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益世报》1948年4月30日)等一系列文章均强调了写实绘画之重要,将写实观念推至更广泛的时空。如林风眠在《东西艺术之前途》中提出中西调和论,主张调和中西绘画,他自己不仅亲力亲为,其艺术观念还深刻影响不少学子,多年后出现中西融合大家吴冠中、赵无极等。

  借助言论,宣告自己的艺术主张,是不少画家采取的方式方法,这些主张包含了对艺术道路、派别、思潮、创作等的种种判断与思考,在报刊等媒体的舆论宣传支持下,它们不断冲击当时的画坛,带来活泼新鲜的生气。不少画家将留学(游学)所学所见的西方艺术加以介绍与推荐(尤其对最新艺术动态抱以热情),以期掀起现代美术运动,将现代派油画植入本土。以决澜社为例,并举办第一次展览之时,除了其自身以破旧立新的宣言横空出世,美术界的声援同样给力,在《艺术旬刊》第一卷第五期《决澜社第一次展览会特刊》上,刊登了李宝泉的《洪水泛了》,王济远的《决澜短喝》等文章。在《洪水泛了》文中,李宝泉赞美决澜社的力量“这是多么的伟大啊!洪水泛了!泛了。”王济远则为决澜社疾呼:“负了新兴艺术的使命,在风雨凄淇的墓道上,在深夜崎岖的路中,奔走着,狂呼着!”决澜社成员倪贻德执笔了《决澜社宣言》,并《艺术旬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西方现代派研究文章。[6]这些话语集结成合力,推动本土西洋画运动。不少言论带来了艺术观念的变革,如刘海粟关于人体模特的论战,便是通过数年激烈的争论,终于让人体模特写生这一重要绘画练习为社会大众接受。

  思考艺术前途,探讨艺术现状,表明艺术立场,报导展览情况,推介画家,评析作品,这些理论活动使不同思想、流派、方法得到切磋交流,为油画生存创造了良性的文化环境。正如前文谈到的现代派、写实派辩论,它们是派别之争。而艺术为艺术、艺术为人生的论争,则为道路与前途思考。除了《艺术》月刊于1933年初开辟专栏讨论《中国艺术界之前路》,发表相关文章八篇,尚有傅雷的《现代中国艺术之恐慌》(《艺术旬刊》1932年第1卷第4期),李朴园《中国艺术的前途》(《前途》创刊号,1933年1月),姜丹书《对中国艺术前途之意见》,林风眠《什么是我们的坦途》等文章,也曾探讨中国艺术的前景。

  艺术取向为人关注,具体的艺术实践亦倍受瞩目,关于创作、展览的批评十分活跃,1929年举办的全国第一次美术展览大会,和1937年举办的全国第二次美术展览大会,激起迅速的评论反应,胡根天发表《看了第一次全国美展西画出品的印象》(《艺观》杂志,1929年第三期),对林风眠、汪亚尘、潘玉良的画作进行了评价。李寓一发表《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妇女杂志》1929年第15卷第7号第8号),对展览全貌进行了介绍。《良友画报》第82期和第111期曾专门针对决澜社的第二次、第三次画展进行了报导,并采用大篇幅发表画作。为社团、画派、个人展览而写的批评文章极为常见,如对于蔡威廉的自画像,曾有如是评价:“她那两幅自画像,着色多么深实,用笔多么简洁,线条多么单纯,而结构多么劲健!”[7]此外,邓以蛰的《观林风眠的绘画展览会因论及中西画的差别》,刘海粟《天马会究竟是什么》《江苏省第一届美展》,汪亚尘《天马会感言》《联合展览会感言》,倪贻德《刘海粟的艺术》等文章均是此类文章。这些讨论与艺术实践及时互动,为人们了解艺坛现状、解读艺术作品提供了途径。

  翻译介绍

  美术界乃至文化界人士共同致力于启蒙与普及西洋美术,对西洋画的译介,遍及艺术原理、系统的西洋画历史知识,和具体的技法画法,它们依次解决着“何为艺术”、“西洋画知识”、“西洋画技法”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呈现出从上至下的合理结构。如果说讨论、批评意味着观点的争鸣、表达与交流,它们时时撞击人们的思维,激起大众、专业人群的关注,那么大量的教材、书籍的出版,普及了西洋画知识、技法,为人们了解、接受、研习油画拓宽了更平易的道路。

图 1–2–23 1939 年倪贻德 《西洋画研究》

  关于艺术本质的理论书籍[8]与文章,让人们接触到西方的研究方法(哲学、美学、社会学)与艺术观,为油画不同派别的引入,予以理论的铺垫与支持。如最早出版的黄忏华的《美术概论》(1927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在第一章美术的本质中,作者对柏拉图、莱辛、席勒、黑格尔、叔本华、托尔斯泰有关艺术的本质说进行简评,并对“模仿冲动说”、“游戏冲动说”、“装饰冲动说”、“表情冲动说”等进行探讨,作者认为艺术是精神的情感的发现。这些理论推介对其他画家潜移默化,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决定了画家选择何种画派。如接受印象派的画家,其艺术本质观基本倾向认为艺术情感论或表现论。倪贻德的《西洋画研究》(商务印书馆1938年出版)(图1-2-23)是一本对西洋画进行综合研究的专著,该书对中西绘画空间与文化的不同点做了初步探讨。在《何为艺术》(1930年)的长文中(三万字),林文铮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艺术家表现的情绪与个性。就当时而言,对表现论的认同是不少画家的共识,如刘海粟[9]、汪亚尘[10],皆在撰写的大量文章中流露这种艺术观。这些观点,对印象派至现代派的本土引入发挥了观念的助力与支撑。

图 1–2–24 1927 年黄忏华 《近代美术思潮》

图 1–2–25 1934 年倪贻德 《现代绘画概观》

图 1–2–26 1932 年刘海粟 《世界名画第三集·梵高》

  西方美术史[11]的翻译、编写与出版,加上各种有关西洋画的介绍性文章,为人们了解西洋画打开了窗口,也为人们树立了艺术历史观念。除了西欧美术,苏联美术[12]从20年代末期就介绍到国内。更早可见黄忏华在1927年撰写的《近代美术思潮》(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图1-2-24)篇幅不大,共71页,内容却包括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到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分离派(现代设计流派),该书介绍了西方最新的美术思潮及其观点、创作特点,对中国美术界了解西方现代美术有开拓之功。鲁迅1928年翻译了日本学者板垣鹰穗所著的《近代美术史潮论》,次年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该书从法兰西大革命时代起,直至20世纪20年代的表现主义和立体派。其“便使中国读者能系统地掌握西方近现代美术思潮的演变过程,为中国的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做了理论准备。”[13]此前郭沫若的《西洋美术史提要》(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便是以板垣鹰穗的《近代美术史潮论》为蓝本。丰子恺、倪贻德[14]、刘海粟为引介西洋美术颇有贡献,他于1925年翻译出版了《现代的艺术十二讲》(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28年出版《西洋美术史》(开明书店出版),该书将西方美术从原始时代到未来派、表现派、抽象派囊括其中,全面而新颖。倪贻德翻译出版了《现代绘画概观》(开明书店1934年出版)(图1-2-25),刘海粟于1932年编印了《世界名画集》丛书,包括《莫奈》、《雷诺阿》、《塞尚》、《凡·高》、《高更》、《马蒂斯》、《毕加索》等分集(图1-2-26)。在《欧游随笔》(中华书局1935年3月出版)中,介绍了现代派。他还翻译出版了《现代绘画论》(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这些出版物对西方艺术,尤其现代艺术进行了详尽分析介绍。汪亚尘在20年代撰写了不少介绍西洋画的文章,如《西洋画概论》《洋画漫谈》《近五十年来西洋画的趋势》《印象主义的艺术》《从印象派到表现派》等。

图 1–2–27 1934 年刘海粟 《色粉画》

  表现技法类书籍[15]如透视学、艺用解剖学、色彩学、构图学以及素描画法、油画入门等的出版,为西洋画在本土的传播发挥奠基作用,这些技法无不与油画学习有着密切联系。素描是西洋画的基础,如黄觉寺在《素描画述要》(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中,分六章讲解了素描种类、画法,并附有西方经典作品。色彩方面有史岩的《色彩学》(中华书局1932年9月出版),介绍了色彩产生的原因、色彩的分类、调和、搭配等多种知识。其他还有吕澂的《色彩学纲要》、俞寄凡的《色彩学ABC》、刘海粟的《色粉画》(图1-2-27)等,艺用解剖学与透视学对西画表现极为重要,姜丹书的《艺用解剖学》(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透视学》(中华书局1933年出版)是国内最早的专著,“该书填补了我国这一学科的空白。”[16]陈抱一对油画技法介绍方面贡献较多,他出版的著作有《油画法之基础》(中华书局1926年出版)、《洋画ABC》(开明书店1928年出版)、《人物画研究》(商务印书馆1938年出版)、《静物画研究》(商务印书馆1938年出版)、《洋画欣赏及美术常识》(世界书局1940年出版)。此外他发表的有关油画艺术的文章还有《油画鉴赏说》(1925年)、《油画艺术是什么》(1925年)、《关于西洋画上的几个问题》(1935年)《洋画运动过程略记》(1941年)等。

  正如林文铮1927年大声疾呼的那样:“如果大多数人没有懂得艺术的理论,没有懂得艺术的来历的话,单有真正的艺术作品,又有谁懂得鉴赏呢?”他认为所有艺术界的同志们“都应该把发表艺术的言论,看作一件要事!”留学生主体积极承担了这一职责,依托教材、报纸、刊物、文章、著作、画册等等各种形式,他们围绕西洋画展开翻译、介绍、讨论与辨析,展现了充分的学识与眼光。理论的译介与探讨,既是西洋画进入本土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包含国人为西洋画本土化在理论层面的努力,可以说,理论实践为西洋画乃至油画本土化在营造氛围,普及知识,提升鉴赏能力,倡导运动,探索规律,指导实践,扩大影响等方面,发挥了相当积极的宣传推动功效。

  更多内容尽在[李昌菊专栏]

  李昌菊简介

  湖北荆州人。199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2000年获该院美术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学文理学院美术史系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在《美术》《美术观察》《中国文艺评论》等专业刊物上独立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民族化再探索——1949至1966年中国油画的重要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人民出版社,2017年)。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艺术学青年项目1项,2篇文章分别入选第十一届(2009)、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4)“当代美术创作论坛”。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08年),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14年),2016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评论作品,“历史与现状”首届青年艺术成果优秀论文奖(2017年)。

  注释:

  [1] “该刊在美术史、美术理论研究、西洋美术介绍、美术教育研究和报导国内重要美术活动方面均起了一定的作用。发表的较重要的文章有刘海粟的《西洋风景画史略》和《风景画的变迁》、俞寄凡的《我国历代的绘画》和《造型美术的沿革》、吕澂的《艺术批评的根据》和《美术发展的前途径》、汪亚尘的《图画教育的方针应该怎么样》和《个性在绘画中的重点》及《绘画上应该注意的条件》、吕凤子的《图画教法》、济远的《绘画不能进步之原因》、唐熊的《国粹画源流》、许士骐的《我对于国粹画的观念》、俞宗杰的《评画的我见》。该刊问世后,在美术界产生一定影响,蔡元培特意为该刊题写“宏约深美”予以表彰,鲁迅在1918年12月29日《每周评论》上发表评论进行表扬。可以说该刊物开辟了20世纪运用美术刊物推动美术研究、美术评论的先河,其文章有的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见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48-49页。

  [2] 该刊又名为《国立艺术院半月刊》,开始由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编,从第13期起改由西湖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艺术运动社编辑出版发行。该刊在美术理论研究、西洋美术介绍、中国画研究方面发挥了作用。发表的重要文章有《艺术运动社宣言》、林文铮的《由自由之循环而探讨现代艺术之趋势》、《三十年来西欧绘画的趋势》、李朴园的《艺术之批评》、《中国艺术家的出路》、孙福熙的《中国艺术的出路》等。

  [3] 有刘海粟、傅雷、倪贻德、王济远、庞薰琹等人参加。该刊重视推介现代艺术,包括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等。发表的文章有倪贻德关于西洋画之研究、傅雷关于中国现代艺术之研究、滕固关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史的研究,由摩社发起的决澜社的宣言、论文也在该刊发表,影响较大。

  [4] 该刊注重发表现代艺术研究文章,曾由常书鸿、吕斯百、周圭等人编辑出版“现代艺术号”,对外国现代绘画做了详细介绍。

  [5] 该刊开展了中西文化论战,也即关于“新学”“旧学”的讨论,为美术界的中西艺术问题讨论提供了思想背景。该刊还发表了一些重要的美术文章,如刘海粟的《写实主义艺术及大师》(1925年2月25日出版),和林风眠的《东西艺术之前途》(1926年5月25日出版)等。

  [6] 这些文章包括《超现实主义的绘画》、《立体主义及其作家》、《现代绘画的取材论》、《现代绘画的精神论》、《野兽主义研究》等。

  [7] 殷淑:《谈肖像画之演化并论蔡威廉女士之画》,《亚波罗》1929年第8期,第33页。

  [8] 此类艺术理论书籍并不少见,如《艺术论》(托尔斯泰著,耿济之译,商务印书馆1921年出版)、《艺术概论》(黑田鹏信著,丰子恺译,开明书店1928年出版)、《艺术论》(金子筑水著,蒋经三译,明日书店1929年出版)《艺术简论》(青野季吉著,陈望道译,上海大江书铺1928年出版)等。

  [9] 刘海粟在上世纪20年代发表了不少文章探讨艺术的本质特点。如《艺术是生命的表现》(1923年3月18日《学灯》)、《艺术与人格》(1924年10月26日)《艺术》周刊第75期、《艺术与生命表白》(1924年12月1日《晨报六周年纪念增刊》)等。

  [10] 汪亚尘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回国后曾经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任教,主编《时事新报》的《艺术周刊》,1928年又赴欧游学2年,这期间撰文多篇,涉及艺术本体、艺术创作、欣赏、思潮与批评等。他认为艺术是主观精神的表现,推崇个性、情感。此类文章如《主观的艺术》、《艺术品与艺术家的个性》、《艺术上的情感与技巧》等。

  [11] 1921年—1950年间关于西洋美术史的书籍有70余种,如《现代西洋绘画》(俞寄凡,商务印书馆1924年出版)、《西洋美术史大纲》(梁得所编,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29年出版)、《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开明书店1931年出版)、《世界美术名著二十讲》(傅雷,1934年完成)、《现代欧洲的艺术》(玛察著,冯雪峰译,上海大江书铺1930年出版)、《西洋美术史》(吕澂,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西洋美术概论》(陈之佛,现代书局1934年出版)、《西洋绘画史话》(陈之佛、陈影梅编,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等。

  [12] 《俄国西洋画史》(邱景梅译,良友公司1927年出版)、《苏俄艺术总论》(J·Freeman等,克己译,大江书铺1933年出版。)

  [13] 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

  [14] 倪贻德对西洋画和西方美术史的研究著述颇丰,出版专著进十种。如《近代艺术》(上海金屋书店1929年出版)、《西洋画法纲要》(中华书局1935年出版)、《西洋美术史纲》(1933年)、《西洋画解说》(1937年)等,除此,还出版《西画论丛》(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西画论丛续集》(中华书局1937年出版),两本著作收集文章35篇,内容包括绘画的基本理论、西画鉴赏、西方现代绘画介绍等。

  [15] 技法类书籍还有《活用透视画法》(黄涵秋,开明书店1930年出版)、《实用色彩学》(李慰慈,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色彩学》(刘以祥,商务印书馆1931年出版)、《透视学》(魏元信,商务印书馆1939年出版)等。

  [16] 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87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出版,刘海粟,西洋,油画,中国画出版 刘海粟 西洋 油画 中国画
下一篇:卢杰:违章建筑_长征空间--的是||上一篇:开封出土明代王府遗址——_见证黄河灌城的苦难历史_周藩-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明代-考古-发掘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