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谢海:吃茶去_谢海--泉水-要把-禅师

编辑:洪镁 来源:雅昌网
 
  汉雅水墨(第一集)  武汉大雅--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个案研究展  出品人/张长明  学术顾问/周韶华  策展人/沈 伟  学术主持/沈 伟 谢 海

  汉雅水墨(第一集)

  武汉大雅--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个案研究展

  出品人/张长明

  学术顾问/周韶华

  策展人/沈 伟

  学术主持/沈 伟  谢 海

  展览执行/胡梦醒

  主办单位/湖北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汉雅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8年6月30—8月18日

  开幕时间/6月30日16:30

  展览地点/汉雅美术馆

  (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16号创意天地)

  活到120岁从谂禅师年轻时在观音院禅修,有僧来拜谒,他问来者:“曾到此间否?”答:“曾到。”从谂说:“吃茶去!”又有僧来,从谂问:“曾来此间否?”答:“未曾来。”从谂说:“吃茶去!”

  从谂禅师圆寂前两年才得到燕赵二王的供养,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而在此前,他和他的观音院的师傅们一直都过着很清苦的生活。我在想,那时当他面对求佛开示的后学,寻找顿悟的众生,不说“吃茶去”能说什么呢?

  “吃茶去”原本并没有什么玄机,所谓玄机引发的禅机是因为无数人对这个公案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和体会。正是因为大家对“吃茶去”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有着不同维度的观点,同与不同之间于是就有了高低、好坏、顾盼等等话题,就像我们谈春晚、谈娱乐八卦一样,最不济的还可以谈星座,总得找一个话题。

  “吃茶去”这个公案向我们揭示了学习佛法不是一个知性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的问题解决了,佛学道理也就容易理顺了。要了解茶道,你首先要知道茶的味道,知茶就得亲自去喝那茶,然后才会知道它是龙井、碧螺春、花茶还是乌龙、普洱。知茶才刚刚起步,还需要知道中泠泉水最好,惠山泉水第二,虎丘泉水第三,观音泉水第四,大明寺泉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和淮水为第七。知茶水还不行,还得识器,什么壶、什么杯、什么盏、什么碗……还得观火候……还得对时节……当然,还得懂茶礼……多的不得了。从谂禅师指导僧人心注一境“吃茶去”,无非是启迪常人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可以虔诚修行,从而达到一个禅的境界。

  先遍览佛法,再通晓佛学,继而法无定法,我有我法,应该是“吃茶去”禅偈命门之所在。

  画画之道和禅的体验差不多,我不太喜欢讲画理,更不喜欢讲画学,到了不惑之后,画画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我还明明知道,我画的折枝花卉喜欢的人多,我的瓶花系列的拥趸者都是一些文艺青年,“小黑板”根本没人看,但是,我还是满心欢喜地想画什么画什么。

  有时候,我也扪心自问,我为什么画画?为什么画了这么多别人不喜欢的画?这不是矫情——这是我40岁以前一个困扰我的一个最头疼的心结,特别像我在30岁之前总是问我自己我能干什么一样,也像我20岁以前总是追问自己“我是谁”一样。我是一个爱问自己问题的人,我从来不否认这一点。但是,好在问题都被时间解决了。所以,我特别信老辈们说的话,信他们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信他们说的无为而无所不为。很多时候,我还信这个世界真有一只无形之手,不断地矫正我前行的方向。

  十几、二十郎当岁的时候,我留着长发,扎过小辫,蓄几许山羊胡,穿中装,像个艺术家的样子混迹于尘世,后来发现这太不靠谱了,艺术的好坏和头发的长短也不成正比,于是,修炼成了今天的样子——放人堆里找不到人影。后来,别人说我文笔好,天天写文章,又有人说我组织能力强,脑瓜好使,于是时不时操持展览,正襟危坐地做学术主持,过的也人模狗样的,但是,这都不是我要的生活。

  30岁的时候,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画画,原本只为找一个乐子,后来发现其乐无穷。更为关键的是,我赶上中国艺术市场的黄金时代。可以自愉悦,可以换酒钱,我的天哪……没地方说理去!

  再后来,问题复杂了。国际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的艺术市场栽了跟头,加上藏家越来越专业化,是一张画就能换成钱的时代渐行渐远。最为关键的是,我发现我除了会画画、会写文章,其他什么都不会,我不会玩微信、不会开车、不会打电玩、不会外语,甚至不会应酬,我终于发现,是我自己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离这个世界渐行渐远。

  画画变成了我的唯一,画画承载了它与我之间太多的风花雪月。

  我要把我的画给搞评论的谢海看,我要把我的画给搞策展的谢海看,我要把我的画给写文章的谢海看,如此这般,别人看不看重要吗?别人喜不喜欢重要吗?滚犊子,自己还忙不过来。

  事实上,在红尘纷扰的社会里绝对的我行我素是不成立的,那么你能不能画给自己看呢?就像喝茶,你觉得茶好,可不可以不和别人分享,不与人说。

  “吃茶去”深蕴妙理,画画其实也暗藏禅机。不为美术史而画的画画,不为换钱而画的画画,我想,就一定能画出好画来。如果你真爱画画,你就去画,你去为它付出时间,为它受苦,为它高兴,你就认识它了。再如果,它能打动你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在大自在的境界里“游于艺”了。

  吃茶去,可以心存智能,顿悟了无挂碍,善事一桩;画画去,可以豁达胸怀,体验悠哉洒脱,善事一桩!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谢海中国画 谢海
下一篇:李林:《黍离》之悲——兼谈汪为新作品_汪为新--贫乏-纯净-灵魂||上一篇:弋舟:于悠然自远中迫近澎湃的肉身_王犁--壅塞-反思-中产阶级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