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寄托众多的人文情怀,众多瓷器中哪个最能代表中国?柴窑是中国唯一以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姓氏命名的御窑,距今已有1000多年,柴窑只烧制短短数年便销声匿迹,成为中国古陶瓷的千古之谜。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学武夫妇这对劳模伴侣、瓷情夫妻穷竭所有与柴窑结下不解之缘。
王学武夫妻
见 证“瓷 皇”
柴窑在明初就被称“近世少见”、“片同金翠”。近来有些地方在争“中国瓷皇”,有江西“景德镇柴窑说”、浙江“越窑柴窑说”、河南“郑州柴窑说”,甚至还有“日本柴窑说”。日本人拿了件“蓝色花觚”瓷器曾发问:“中国是瓷器发明国又是产瓷大国,‘瓷皇'找见了吗?”
此人在北京某个座谈会上说他在日本找见了,电视作过报道,影响很大。电视栏目导演说决决中华,瓷皇居然在日本?当时全国唯有西安柴窑研究所在网上发布“致日本友人的一封公开信”,指出“蓝色花觚”不是柴窑的7条理由。电视导演知道后打电话给王学式要联系日本人进行交流,王学武积极答应约好在2009年元旦那天见面。
见面前王学武先拜访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首席专家、故宫博物院中国瓷器鉴定泰斗耿宝昌。耿先生表示:“柴窑说到底是咱中国的,可让人家先讲”。请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陶瓷研究所所长吕成龙与我同去交流。
王学武问日本的对中如云:“这个花觚'明如镜'怎么讲?”日本人说花觚呈圆形,像古代的镜子,倒满酒可照出他的面容。王学武说:“要这么理解,拿件碗倒满水也能照出人的影子来,水有折射反光。”中国古人讲“明如镜”则是指瓷器釉面“明亮如镜子能照出人的影子来”。
日本人想了想问:“是在1000多年前吗?怎么可能?”王学武说没错,当时日本只会烧陶器,瓷器是从中国过去的。王学武打开中国古代的“明如镜”瓷器让日本人看时,对方看了“哇”地一声,能照出手指和指纹。收藏皇帝乾隆御题诗《咏柴窑碗》:“千年火气稳,一片水光披”。柴窑瓷器釉面就像泼层水一样光洁明亮“瓷可鉴人”。
王学武再问他“声如磬”咋理解?他说这个花觚倒满酒后朝外倒,能听到“涪(fu)——”“乓(pang)——”“倥(kong)——”的响声。王学武听后说:“要这么理解,拿个鼓腹花瓶也能‘声如磬'。”王学武说,中国“磬”是能敲击的,如古代的石磬打击后声音悠长悦耳、延绵不断、绕梁三日。
王学武拿出柴窑薄壁盏轻轻一敲,对中如云听后激动地伸出大拇指说“好!从此后不再跟柴窑叫板了”。
对中如云此前还去过有“柴窑说”的其它省市都不服输,唯与王学武交流后口服心服。中国瓷皇柴窑的“声如磬”至今仍余音绕梁、回旋在西安。
收藏皇帝乾隆御题诗:“汝州建青窑,珍学柴周式”;又赞:“宋时秘色四称名,不及柴窑一片瑛”。“瑛”玉也;好瓷如玉,唯柴窑瓷器白胎如玉,柴窑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
上一页 123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日本人,西安,乾隆,王学武,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日本人 西安 乾隆 王学武 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