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看见思考_|_李洪波论坛分享_李洪波-观众-思考-自己的

编辑:裴刚 来源:雅昌发布
 
  许多人认识李洪波多是通过他名声国际的展览和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作品,然而这些作品背后究竟蕴藏了怎样的

QPR03r7PJ3NpgeyacGoKx7AniEDZwzcpPjBv5pTs.png

  许多人认识李洪波多是通过他名声国际的展览和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作品,然而这些作品背后究竟蕴藏了怎样的逻辑,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艺术家产生了这样的创作语言?

  这样的问题是观众在观看展览时所缺失的讯息,同样也是普通观众在观看“当代艺术”展览中经常觉得“看不懂”的原因,因为人们往往只是看到了作品,却看不到“思考的过程”,或者说尚未掌握通过作品,阅读思考维度的方法。

  许多艺术家都会选择刻意回避解释自己的作品,因为我们思维习惯的“标准答案”会限制作品意义的发散。论坛“看见思考”为观众提供了这样的一次深度解读的机会,由艺术家本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思考过程,李洪波在论坛中诚恳地提到,艺术家的不在场通常是为了让作品在观众的感知系统中,开启更广阔的理解,自己这样做其实有反常规。

T0hZ6b4ArkAsnFuC1bvcEaGyQeorpKMdGzgZ2Xgm.png

lUEvXSxeEOuLcepogbjLK8ATBI5WdivWgCHlNrhO.png

  但是有趣的是,他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作品深入浅出地解构在观众面前,恰恰将这种思考如他的代表作一般,非但没有将意义消解,反而在更广泛的观众脑海里,延展出了意料之外的形态,给予了普通观众一种挖掘意义的工具。

mRyob3nUFcEfrFlLd50r28C0FiLows8YTnILe0y1.png

  论坛中,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儿时就展露出来的敏锐观察,从本能表达的涂涂抹抹,到成年之后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再到与故宫博物院翁连溪,两人耗时十几年遍访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搜集散佚的宗教版画、翻阅地方志、典籍,而后编纂成册的《中国佛教版画全集》与《中国佛教版画全集》。

yPi3TWzhyk1cgXoCS69wtMomgXUC4thUXNckcpMp.png

  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精神维度的探索以及对自己艺术语言的逐步塑造。李洪波曾多次强调,他所探索的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形式的突破。他透过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灵感,将当代艺术的观念重新阐述。通过简单的素材,为作品注入一种现实的关切,同时也提升了素材的象征性含义。

6lSv51a4n9vW109geVGYOW6iwaKad2iSsr6XIhIZ.png

《教具系列——贵妇》尺寸可变,纸雕塑、装置,2014年

  所谓“语言”,是人类的复合性交流系统,而非狭义上的话语。创造一种艺术语言,则可理解为出于美学表达的目的创造一种用于沟通的符号系统。这套系统不仅包括符号载体(作品的媒介),更是融入了艺术家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我们可以看到李洪波虽然以「纸」为媒介的作品最广为人们所熟知,但是他所追求的并不是人们对于技术和形式的惊叹,而是希望以此能够让观者更加关注物质材料本身及其带来的可能性,以及对于常识与惯例重新思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由其它材料创作的作品,仍旧以他的意志为观众叙述除了物质与意象的丰富之间丰富的张力。

QvN95ao4n9xiuYbFo34ziyA4BBX88SDIeaBEx7sL.png

《刀影系列——轮回》尺寸可变,装置,2014年

  李洪波强调,“人们对于任何事情都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概念,这种固定思维甚至影响到人类对于自身的判断和理解。而当你改变了物体的外在形态,人们便会重新考虑物质本身以及它背后的创作动机。这才是我最在乎的结果。”

JOt5xKS3VkSEBVMezYjT6icdYFNZmbhOhnX8eiol.png

  在2012年创作的大型作品《我》中,李洪波则搜集世界各国不同语言的报纸,制作了黑白黄棕四个不同人种的女人体形象。她们的肢体互相缠绕,不仅象征着不同国家的人们所生存的外在世界中,纷纷扰扰的信息的纠缠;更似乎隐喻着从非洲远古时期以来,人类自身基因信息的祖源连结。

RxggRfv8Fa4zylC1NXDJAyBiqUF5M7pR65XmRAJO.png

中粮·置地广场“童话世界”展览现场

oYSTsi7wLEXihtNdA991yAtQOoqJpdjqavIqOrnx.png

“看见思考”论坛现场

  李洪波的作品模糊了材料和形态,古典石膏、石头、木头、陶瓷器皿、一段段来自森林的树木、一个个后冷战时期的兵器……都以艺术家的意志,将感知的现实变成一种种文化的叙事,从而反射出世象百态以及其中隐隐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我们最为熟悉的事物,在艺术家手上形成了交织的结构,裂变出了不可思议的景象:具象变成了抽象,形体变成了情境,微观事物变成了如同当下世界一样的迷宫空间和无数种不可预料的风景。

  一个美术馆活动回放

  在公共项目的实践中,一个美术馆沿用了传统“白盒子”内的一切必要元素,拓宽美术馆展览方式及其固定受众,通过极简的展览形态,出现在人群预期之外的视野之中。

  除本次论坛外,我们还策划了手工坊活动,为观众深入了解作品提供机会。

6cMj2Fi5AcGgNZMEXhKtz6972JKy3zkfLJRM9lHf.png

  展览设计力图从受众角度出发,以通俗易懂的语境策展,使受众更容易从展览中找到与生活的关联,并获得更多启发和思考,构筑价值认同社群,从而让展览产生更丰富的反应结果。竹林中庭、B1层媒体空间与活动的有机融合,为商务空间与人文艺术的深度碰撞,不仅是对策展思维赋能物理空间理念的践行,更为楼内办公青年及周边群众,带来了一次可持续的、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

93hzgSpayak5ZN2Fx52ii2GcHhsQ1CGRtWlvDFbj.gif

ym5jPoaey6jfgaDZNCSP7KKrKVOqlBBW2Plb8VZK.png

h4TiZHB8G9RqZ08IyHCkaRLusNky3K2DujcMMshR.png

TVcMHQcE4z5hltbbk7d3BJ7PbiKYldjvCcYoPdR5.png


关键字: 内容标签:观众,思考,自己的,装置,李洪波,观众 思考 自己的 装置 李洪波
下一篇:《夏承焘致谢玉岑手札笺释》(修订版)_​周退密_叶嘉莹_郑重_王蛰堪_联袂推_夏承焘-手札-谢玉岑-释文-修订版-之美||上一篇:宋代小品画:草虫小品画_花鸟画-设色-画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