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流活(guo)活(guo)》的名称来自《诗经》中的一句话“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就是描写黄河流水的声音。与许多中国人一样,张克纯对黄河有种特殊的情感,在读了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后,他被书中滚烫的文字所感染,这驱使着他去黄河边走一走。他希望去感受黄河父亲般的博大和宽广,寻找他的根。张克纯的拍摄过程(图片来源:一条视频)
Ⅱ
其实,除了张承志的小说外,张克纯同样受到摄影师Alec Soth的《眠于密西西比河河畔》的影响,他希望捕捉到黄河诗意般的景象以及有理想的人们。但他开始项目的拍摄时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现实中的黄河异常寂静,没有那么多的雄浑壮阔。他始终无法捕捉到黄河诗意的一面,更不要提小说中“彩陶流成了河”的奇幻画面。取而代之的是环境的污染、城市的变迁、疯狂的建设……他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不禁让张克纯陷入了思考,当今的黄河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不断的调整后,张克纯向我们呈现出了他的思考:颜色灰白、暗淡;恢弘的景观下,人物被安排的像蚂蚁一样。这份思考既与张克纯自己的主观意识有关,更与当下中国的社会发展相关。从国家与社会发展来看,张克纯思考与创作的时间正是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的蓄力期。拔节般的经济增长与剧烈的社会变迁留下了大量奇奇怪怪的景观以及一部分人无所适从的人们。黄河及其沿岸更像是中国短短几十年飞速发展的痕迹。
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张克纯的作品甚至产生了一种超现实色彩——采煤场中间伫立的巨大佛头;干涸的湖中心矗立着一座假山;向沙漠抽水的人。这样的画面以致于有人质疑是摆拍。可这一幅幅图景却是切真的现实。我自身更愿意称之为时代的影子。张克纯本人曾对这些带有超现实色彩的画面解释道:“现实更加荒诞不经”。
Ⅲ
现代化的滔天洪流之中,人们似乎有些淡忘这条河流了。但黄河永远都是这么静静地流淌着,这条河会在那里,并且一直会在那里。它怀揣着“孩子”的历史与发展、现实与理想、荣光与彷徨,也承载了中国人内敛却丰富的情感。引用《北流活活》的前言:
张克纯在一开始面对心目中那条河已消逝不见的现实时,产生了一种悲观的基础。但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这个母体里蕴含着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新生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们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从这种观点看来,一切又应当是乐观的。
张克纯说:“他想干什么就会尽量去做,一辈子非常短”,他希望这辈子能做一件稍微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字: 内容标签:自己的,景观,画面,自己的 景观 画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