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大道撷微——梁世雄手稿展》在岭南中国画实验教学中心开幕,在家属和老师们的陪同下,86岁高龄的梁世雄教授亲临展厅,缓缓地经过每一幅作品,回忆各个时期的写生经过,介绍自己的教学和创作体验。
接下来的分享会在J101多媒体室举行。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谈,主题为《从梁世雄教授的早期速写谈岭南中国画教学的系统性》,由山水画工作室主任刘文东老师主持并提问,梁世雄老师悉心作答,梁老师的女婿罗兵先生(省博物馆书画研究室负责人)做补充,继续深入探讨梁老师绘画生涯尤其是写生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出席分享会的嘉宾有: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副院长蔡拥华、党政办主任李金水、中国画学院院长张彦、党政办副主任邹子如、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馆员庄程恒,以及梁老师的夫人容璞老师、女儿梁欣等。
李劲堃院长在致辞中表示,良好的传统需要榜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梁世雄先生把关、黎带到广州美术学院的优良传统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他良好的学风、家风和教风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年轻的学子,要承担起发展广东美术的责任,不断努力,乘风破浪,开创广东美术美好的未来。
谢昌晶书记在致辞中赞扬梁老师是广州美术学院“先学做人,再事丹青”的榜样。
对于如何弘扬传统,谢书记认为,学习老先生的优良品质,便是“弘扬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之一。中华文明延绵五千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也要勇于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中国画学院张彦院长在致辞中对梁老师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梁老师全家捐赠容庚先生藏品集表示感谢。
在展厅的导览中,梁世雄老师强调毛笔速写的重要性,并通过手稿讲解如何迅速抓住形象的特征,如何表达鲜活的感受,现场写生要点和艺术提升等问题。梁老师特别指出:速写只有画得细致,才能在大创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对谈中,梁老师讲述了学生时期随关山月、黎雄才先生深入生活、反映现实的经历。梁老师认为:只有直接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认真细致并富有感情地观察,做到“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能够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梁老师还提到关、黎两位先生重视速写达到笔不离手的程度,他们的速写之所以生动、亲切,耐人寻味,就是因为他们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扎根生活,对生活有鲜活的感受。通过在集体创作《向海洋宣战》中当“侦察兵”的例子,梁老师以自己生动的经历阐明了深入生活的重要性。
梁老师还从自己跟随容庚先生学书的经历出发,强调书法对中国画创作的重要作用,勉励同学们从中国文化的根基入手,尽早使笔墨和造型具有民族文化的深厚传统。
罗兵先生作为梁老师的女婿,对整理梁老师的手稿有着深刻而真切的感受。他向大家介绍了梁老师手稿的类型和规模,并为我们例举了不少梁老师收集创作素材的写生个案。罗兵说,梁老师每一幅作品都有写生稿,哪怕是大幅创作中作为配景的杜鹃花,他都会对杜鹃花认真写生,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罗兵认为,梁老师的手稿保存完整,它的价值不仅仅在绘画本身,而且能作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体系和经验传承的典型个案。
精彩的对谈赢得了大家的广泛好评。让人特别感动的是,因公务在身而中途离场的谢昌晶书记不多久又再一次出现在听众席,跟师生们一道聆听梁老师讲解写生的感受 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
这一天的展览和分享活动还吸引了院外不少梁老师的崇拜者,其中包括年逾八旬的老者。大家都表示,从展览到对谈,让他们对作品理解不仅停留在最后的结果上,还能够清晰看到画家思考和把握物象的痕迹,不仅知道怎么画,还知道为什么这么画。从教学的层面来说,梁老师对艺术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追求,对同学们树立和巩固专业思想也有诸多启发。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速写,手稿,书画,岭南画派,广州美术学院,讲座,中国画 速写 手稿 书画 岭南画派 广州美术学院 讲座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