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儿童都是艺术家?_艺术家-都是-思维-孩子们

编辑:李家丽 来源:中国美术报 
 
“儿童都是艺术家”,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观点,也是一些培训机构在招生时经常用到的宣传语。这一近似于博伊斯

“儿童都是艺术家”,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观点,也是一些培训机构在招生时经常用到的宣传语。这一近似于博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是否存在偏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提出——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儿童美术应该是帮助儿童将幼年早期的“弥散”思维引导到“发散”思维上来,保证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同时生长。因此,与其说儿童美术在培养创造力,不如说是在现代的、强势的科学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局势中保护人类的天性。

从吉尔福特理论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重要观点:从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状况看,“儿童都是艺术家”的所谓俗语是不成立的。儿童在幼儿期表现出的偶然视觉形象及现象,的确是成人艺术家始终追求的东西。而从孩子们心理、生理发展的角度看,尚不足以承载艺术家的思想与创意。因而,儿童美术活动需要解决的并非是成人美术的技术和学科的规则,而应该是在孩子们不确定性、弥散的思维中,启迪他们能够自主探索与发现的创想。这就是美术所给予孩子们的创造性。

Gs7splLrJk1ZTT960alxoS4wGmSGgc1g2H3xC6zy.jpg

儿童剪纸作品

j9Chu4KchfULGHmKat4ez0MrVakGXcnLkoU9sVNS.jpg

​艺术家乔晓光的作品

上图的儿童剪纸作品具有极其强烈的现代艺术意味,同时又有着原始艺术及民间剪纸时空一体思维作用下造“形”的感觉。如果与下图的艺术家乔晓光的作品相比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剪纸创造更多源自孩子个体感悟生活中的直觉,在创造主题刺激后的即兴表达。

安徽师范大学朱德义教授曾撰文论证了这一观点,他指出,儿童大脑神经尚未完成髓鞘化,儿童大脑神经传导信息的方式是弥散化的,即不能定向、有效地传导信息,并且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的不足,产生了种种不合成人逻辑的行为,也就产生了所谓有“创造力”的绘画作品。但随着儿童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大脑不再弥散了,并且逻辑思维逐渐侵占了发散思维,所谓的“创造力”就逐渐消失了。

南京师范大学边霞教授对此观点也有过论述,她指出,“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既是一个命题,更是一种诗意的描述,它并不是要在儿童与艺术家之间简单、生硬地画上等号,而更多地是说,每一个儿童都与生俱来地拥有艺术能力。一般成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丧失了这些宝贵的天性,只有少数艺术家保留或找回了它们。在儿童、一般成人和成人艺术家之间,儿童与成人艺术家在内在精神、生活态度、创作手法、创作状态和创作结果上都有更大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与成人的理性思维不同,儿童是通过自己身体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来理解生活世界和形成关于客观世界的整体印象。他们通过不断的探索,挑战外界对自己的各种限制,不断实现经验和能力的突破。例如,儿童的涂鸦活动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与表达,是儿童身体、感知的自然抒发,他们能把对这个陌生世界的探究,转化为发之于个人情感的、不完美的线与混沌的形,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指使。儿童涂鸦时这种无意识的状态,呈现出儿童的纯真,体现了人类最初的真善美。

毕加索曾经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是怎么在长大之后仍然保持这种天赋。”他又说:“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作画。”喜爱画画、无拘束地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自己认识、感知生活世界、表达自己内在感情的最直接方式。诸多大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正是孩子们自己面对陌生的生活世界,用好奇的眼睛看世界的特殊角度,在骨骼与肌肉发展尚不完善的状态下,有意图地动手和把控画笔过程中出现的无意识运动,在可以留下痕迹的任何地方涂抹出的线条。艺术家们会发现,这些孩子们所表现的正是成人在功利社会中早已失去的纯真表述与个性表达。

儿童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传递成人的美术技能与系统的技巧训练,而在于感知艺术和文化的深刻性。以艺术润泽儿童心灵为育人手段,将儿童自由、纯真、富有创造力的天性进一步释放,并尽可能地持续保留一段时间,这将为其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可限量的精神积淀。

成人在教育和引导儿童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三原则:第一,发现并呵护儿童潜在的创造性,不要让儿童的天性被成人世界的规则所抑制和替代。第二,成人需要在尊重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启发和引导其探究性表达,这是释放孩子潜在能量与构建思维方法的重要指导过程。第三,美术学科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导需要转换为生活化的方式,在生活中认识、了解、发现艺术无处不在的规律性,从而奠定孩子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面对“儿童都是艺术家”这一诗性而豪气的比喻,父母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客观全面地理解其本意,不能将孩子禁锢在“自我沉醉”的“小画家”状态。要引导孩子扎实地感知多彩多样的生活世界,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欣赏与感悟人类宝贵的艺术经典。同时,接触多种表现工具和媒材,引导孩子对美术学科进行多重体验。在全面、综合的体验过程中启迪思维、养育心性、拓展视野、丰富实践,这才是儿童时期美术教育的正确方向。


关键字: 内容标签:都是,思维,孩子们,儿童,艺术家,都是 思维 孩子们 儿童 艺术家
下一篇:四相朝新_|侨福芳草地七周年庆VIP之夜续写新意无限__The_VIP_Ni_京城-庆典活动-敬请||上一篇:香港第三届新艺潮即将举行_逾百位国际艺术家带来活力非凡博览会_新艺潮-包括-画坛-艺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