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熊平收藏展亮相修空间__“去留物”展现日常选择_刘波伦作品展-熊平收藏展“去留物”-收藏-展览-抽象-系列

编辑:李家丽 来源:雅昌网
 
()10月12日,熊平收藏展“去留物”+刘波伦作品展在修空间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熊平自2016年至今

()10月12日,熊平收藏展“去留物”+刘波伦作品展在修空间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熊平自2016年至今收藏的刘波伦的13件作品,包括刘波伦《去留物》系列中的11件,及2件2019年新作。

5MKRc7g8W6PFnFe24NXSPj8AY5kb34Fk1fPlZplX.jpg

修空间创办人熊平(右)与艺术家刘波伦(左)

N78YmqBdE66tohpddV9sAvjZNXSObXvQ1zvhXS7W.jpg

开幕式嘉宾合影

本次收藏展也是作为修空间进行改造后举办的第一个收藏展,此次展览的作品皆由熊平亲自挑选,对于《去留物》为何占有如此大的比重,熊平告诉艺术网:“在我的收藏体系中,刘波伦的早期作品是缺失的,这次展览其实是对收藏体系的一种填充,让刘波伦作品的线索变得更加完整;第二,这次展示也是向公众呈现,刘波伦的作品风格是多样的,不仅有架上绘画,还有装置作品,也有装置与绘画的结合。”

WXSzXM96pA31GQ8LNMvilvd4Zf5ecB66UtBHrCPn.jpg

展览现场

他接着说道:“刘波伦的‘去留物’系列作品,我感悟很深,让我思考到人作为个体生命,具有共同的物性和不同的人性,也就有了属于每个人的不同世界;去与留又推使万物的更迭,使得一切在有意义和无意义中交替前行。‘去留物’作为再造之词,为物而生,因名而成,当作品作为‘物’被收藏之时,又回到选择和被选择的循环轨迹之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为自然法则,亦为社会法则,然而面对万物皆有生命时,各种其他法则应运而生;对于生命的尊重成为了永恒的命题。”

jR5RGkiSoyiy2L0KlJtfDQg7HHTlqHxacUoVYnkW.jpg

nKj8wcHIBq7Tj2PrakIaq9KaimgjqqmHiO4v4Msd.jpg

LEJ2fgXKEglCwaCmZe12Tp5SujAFiGgRvY8tR5r1.jpg

展览现场

对于为何将此次展览作为空间装修后的首个收藏展,熊平笑着说道:“修空间装修完成,投入之后,我觉得空间比之前更加明亮,非常有情调,我非常喜欢;另一方面,我也很喜欢刘波伦的作品。将这两者结合,也算是‘喜欢的叠加’吧!”

ORD9QvSbTD2UfDDMP0O7mqMlPJC2CnhYMXxCaRAS.jpg

展览现场

熊平是在2016年开始收藏刘波伦作品的。那时候,他刚认识刘波伦不久。在一次拜访中,他一下子就被刘波伦工作室墙上挂的一幅画吸引住了,那是艺术家《被告》系列中的一幅绘画作品。熊平形容当时的感觉是“看到作品的那个瞬间就触碰到了心灵”。从那以后,熊平成了刘波伦工作室的常客,时常在不同机构收藏他的作品。

KZGzOMvC1Twb3GJXk7tYZBD0ettkDmz7lnF9pSvg.jpg

《去留物》130cm*150cm 布面油彩 2009

4aMqSXoX79VtojQLbJCDYAfiBsa3gqaBpNcdzol2.jpg

《去留物》 130cm*20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0年 

去留物创作于2009年至2011年,是艺术家较为早期的作品,刘波伦认为,任何一个选择,带来的的势必是“去”和“留”,而整个人生,势必面临一个又一个选择。快节奏的今天,选择变得频繁又快速,也更加微不足道。刘波伦的创作初衷,是想把“日常选择”的问题揭示出来,唤醒人们对身边微小之物的珍惜。

虽然出发点非常宏大,但刘波伦作品的画面却十分简洁、微观、日常。在此次展出的11件《去留物》系列中,既有燃烧的蜡烛,也有如同寿司形状的线条,更有静止的行李箱。对日常之物的重视,来自于刘波伦独特的“物观”,他认为,不管微观还是宏观,都是物的组成部分,都十分重要。即便生物意义上没有生命的物体,在哲学的世界里也是有生命的,他的存在具有绝对的意义,并且与人平等,人类对他们的尊重其实是对人、对自我的尊重。

7aChGHGpkZZwUMfQbl9mb6ePhtc8yNGVRCbWxvb0.jpg

《去留物》130cm*1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0

wmEMsqFMHUy2VWWfwaenan1e8NsP9fzfZY69h18g.jpg

《去留物》 110cm*13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09 

从这一“物观”出发,在《去留物》系列中,刘波伦的视野逐渐由日常的具体之物,逐渐转向抽象之物,这其实是他对“物”的思考的延续。“日常冰冷之物有生命,那抽象之物是否同样有生命呢?”于是,刘波伦的画面中出现了抽象的线条与图案,他发现,乍一看,人们会觉得这个线条或图案很抽象,但看久了,也会逐渐把情绪融入进去,原本抽象的图案线条也逐渐有了温度,获得了生命。“情感让人舒服”,刘波伦总结道。

piN7nXD3Qn0dQWHtFyHTy4iJ3W7wTcwqKf2xVNrV.jpg

《去留物》  50cm*60cm  综合材料  2010年  

ecjB4OoiC4OtsDcl6wD3dZRDDgpdy0W4JcpG8Dl4.jpg

《去留物》  50cm*60cm  综合材料 2010年

ahy7ConBpHe6f5fAZktPAgLEp2HPN8Yw4tpzo4Cg.jpg

《去留物》 50cm*60cm 综合材料 2010年 

从具象到抽象,刘波伦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2011年后,他又将创作的视野扩展到了对平面绘画的立体展示上。舞台设计专业出身的刘波伦,始终对空间很有兴趣,在创作了几件装置作品后,如何在原本平面的绘画中,展现空间的力量,成为刘波伦《去留物》系列探索的重点。这批作品介于抽象、具象之间,并与绘画保持了距离,十分值得玩味。

7BvoERRJoHhjX5MOPszWatwwP31O3UMpBmreGiE4.jpg

《去留物》 2011年 综合材料

棕色尺寸:66cm*42cm*1360cm

蓝色尺寸:66cm*32cm*1360cm

eH0JOzwroNFWpil7bgEo6mjUI2Jnj7ubFZrQe3lw.jpg

Yellow!  180cm*240cm  布面丙烯   2019年

刘波伦2019年的新作《YELLOW》,属于自2013年至今创作的《被告系列》,与以往《去留物》系列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刘波伦一度十分避免画面中的颜色表达,他认为,色彩具有迷惑性,会抢占观者的视觉高点,将人的注意力引向“画面美观与否”的判断。因此,在《去留物》系列中,刘波伦一直避免采用太过鲜艳的颜色,而以黑、白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波伦逐渐变得自由、随性,不再一味执着颜色的迷惑性,这反而让他的绘画出现了亮眼的橙黄,画面逐渐呈现自由状态。“这种走向自由的感觉,就像是埋在地下的种子破土而出,嗅到了阳光的味道”,刘波伦说道,“此前黑白色的画面都是此刻创作的储备”。

d3bdXvzBZcOcyjPtsK9MdZSWWetWCbBoFmcZYrbD.jpg

Yellow!  130cm*200cm 布面丙烯 2019年 

cqH72zPx52zBInyoblCcgavrQjwlYyS5I8lcT7AC.png

展览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2日。

注: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修空间。

熊平收藏展“去留物”+刘波伦作品展相关讯息

时间:10月12日-12月12日

地点:修空间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春申路2728弄186号

票价:免费


关键字: 内容标签:修空间,刘波伦作品展,熊平收藏展“去留物”,,收藏,展览,抽象,系列修空间 刘波伦作品展 熊平收藏展“去留物” 收藏 展览 抽象 系列
下一篇:无上清凉·张世刚书画作品展在荣宝斋呼和浩特分店开幕_张世刚-荣宝斋-国书-内蒙古-接受采访-书画||上一篇:沈烈毅:用“跷跷板”_将‌‌简单事情复杂化_装置-跷跷板-雕塑-创作-艺术网-美术馆-系列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