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要有书的尊严,因为书不仅仅是书,更是代表了我们的思想和审美。8月19日上午,“秋水斋金石丛刊”之《溶溶斋藏陈曼生手札研究》一书在上海书展举行新书发布和签售活动。参加活动的嘉宾有唐存才先生、俞雷先生、张武装先生、戴丛洁先生等。
那么这本书有什么特点值得大家如此关注呢?中国历朝历代读书人与做书人,都会把书籍装帧做为传达自己个人审美的一种方式。《溶溶斋藏陈曼生手札研究》封面采用定制宋锦,从不同角度观看,会产生不同色彩的视觉效果。仿宋式书板镶嵌工艺,颇为古朴。
书,自然是不能只讲装帧,内容更是重要。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是陈曼生致澣云信札十三通(80页)。陈曼生,清代著名诗人、书画、篆刻家,“曼生壶”的开创者。可谓是清代文艺界的全能高手。他的诗、书、画、印、壶,至今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
此批信札自民国时期“有正书局”影印开始,先后在中国和日本多次出版,可谓是陈曼生手札名作,书法之精妙自不必多言。然而多次出版以来,因为印刷条件的局限性,印刷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本次“秋水斋金石丛刊”以现此套手札主人“溶溶斋”俞雷先生所藏之原件,高精度扫描,并采用进口特种纸张,原色原大印刷成书。无论是书法用笔的细节,字的墨色变化,以及信笺的色彩、版式以及堆积的立体感,都能如实的体现。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张武装先生,也是本书的编著者之一所撰写的《溶溶斋藏陈曼生手札研究》文章。该文不仅考证了此批信札受信人为万台,纠正了一百多年来一直为学界所认为为汪梅鼎的这个历史错误,更是对此信札所写的时间、内容,以及陈曼生与万台之间的一些故事进行了详尽的考定。其中还有很多的知识点,如清代诗坛的一百单八将;苏州码子的计数方式等等。
陈曼生信中还有很多的故事,比如此批信札第十三通中说到嘉庆十三年(1808),荷花塘漫口合龙后,坝身复蛰塌,溃决数十丈,并淹溺弁役多人。十二月二十九日上谕,主要责任者李亨特、钱澐被革职拿问。那彦成(绎帅)“降为二等侍卫,作为喀喇沙尔办事大臣。自备资斧,即行前往。不必来京请训,亦不准在工停留”。
官大一级压死人,说好的“自备资斧”,那彦成“故作铮铮”,却将“戒途皆责于”曼生,且数目不小,“不下六千余金”。害得曼生东拼西凑,不得不以万台款项应急。亲兄弟明算账,怕万台担心,陈曼生告诉万台,自己其实在扬州、杭州都有钱,不会还不上的。最后还要借《诗经》之语发誓,令人忍俊不禁之余,益感当时官场陋习、积弊之深。“故作”二字,刻画直入绎帅面目三分。清人为官之难亦可见一斑。
上海书展现场有众多读者慕名而来与编者们合影并签名售书,现场气氛热烈。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本书,清代,丛刊,溶溶斋藏陈曼生手札研究,秋水斋金石丛刊,本书 清代 丛刊 溶溶斋藏陈曼生手札研究 秋水斋金石丛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