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笔墨精妙_蕙兰衡鉴——关于清初王朴画、陈奕禧书《历代名姬图》册页(上)_笔墨精妙-历代名姬图-册页-昭君-夫人

编辑:陈耀杰 来源:书画世界
 
一中国画向有“成教化,助人伦”的文化内涵,人物画更有“明劝诫,著升沉”的功能。而在古代,仕女画还有强

中国画向有“成教化,助人伦”的文化内涵,人物画更有“明劝诫,著升沉”的功能。而在古代,仕女画还有强调妇女品德操行、文化修养,以及赞颂妇女美丽或警示善恶报应的作用。如三国曹植在《画赞序》中就称:“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司志》中也称:“历观古名人画金童玉女及神仙星官中有妇人形相者,貌虽端庄,神必清古,自有威重俨然之色,使人见则肃恭有归仰之心。”

自东晋顾恺之画《列女仁智图》(故宫博物院藏,宋摹本)《女史箴图》(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唐摹本)以来,这种宣教妇德女仪的仕女画名作代不乏人,如唐人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宋摹本)、周昉《调琴啜茗图》(辽宁省博物馆藏,传仿本),宋代佚名《女孝经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金人宫素然《昭君出塞图》(日本大阪美术馆藏),南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人钱选《真妃上马图》(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藏),明人仇英《人物故事图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而王朴绘、陈奕禧书《历代名姬图》册页(曾藏温州市博物馆,现藏于温州瑞云斋),则是清初仕女画的杰作。

这件绢本册页是清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公元1692年)定州(今属河北)同知(俗称郡司马,从六品官)蔡玮(字景曹,号素心斋主人)请画家王朴所绘。册页共有画12开,题跋20开,王朴以工笔设色法绘制了春秋至明代12位著名的女子,在传说中她们或以德行惊世,或以貌美倾城,或以身许国,或以爱感人,或有情有义,或才貌双全,或辅佐英才,或临危不惧。也有红颜薄命者,令人感慨;妖冶误国者,发人猛省;命运多舛者,让人扼腕!她们的故事在民间为人津津乐道,成为文学、戏曲的创作题材。兹依此册页的赞助人即藏主蔡玮题画的次序,[1]对这12位女子的故事略作介绍如下:

(一)春秋时越国芋萝山下若耶溪畔的浣纱美女西施。当时越国败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并用大臣范蠡之计,将西施进献给敌国吴王夫差为妃,致使好色的吴王沉湎其姿容而放松警惕,中了美人计,君臣离心,终被怀有复仇大恨的越王击败。西施后随范蠡泛舟五湖三泖间,享尽两人世界的自由。

(二)西汉景帝时四川临富人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她十七而寡,不甘寂寞,有次躲在垂帘后偷窥父亲与客人司马相如、县令王吉谈文论艺,被司马相如隐约发现,乃抚琴弹《凰求凤》之曲以挑之。文君心动,慕其才艺,竟连夜与司马相如私奔,不惜随夫当垆卖酒,自与佣人杂作,甘为穷人之妻。后来汉武帝即位,读司马相如所作《子虚赋》,大悦,召司马相如入京作《天子游猎赋》,并赐官。司马相如荣华富贵后曾有纳妾之念,卓文君因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惭愧而止。

(三)西汉元帝妃子(婕妤)冯媛。她曾随驾在上林苑观兽斗,忽遇大熊逸出栅栏,张牙舞爪直扑元帝,卫士及其他宫妃皆惊慌失措,冯媛却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挡住大熊,居然震慑了这头猛兽,保护了元帝,并因功立为昭仪。元帝死,哀帝立,她被傅太后诬以诅祝大逆,含冤服毒自杀。

(四)西汉元帝宫女王昭君,名嫱。她因不行贿而被宫廷画师毛延寿丑化,失去受元帝宠幸的机会。后见汉匈战事频频,便主动应征要求北上和番,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临行受元帝召见,以美丽端庄而让元帝后悔莫及,竞下令处死毛延寿。王昭君北上途中弹琵琶以寄托出境时怀念乡土、痛恨官吏无能的心情,缠绵悱恻,司者无不掩面而泣。她到塞外后与匈奴百姓友好相处,相夫教子,深受单于敬重,汉匈之间无战事。王昭君去世后匈奴为其筑青冢厚葬,以纪念她的和平善心及雍容大德。

(五)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她原为阳阿公主家歌女,玉体轻盈,舞姿优美,被誉为“飞燕”。成帝微服过公主家作乐,见而悦之,召入宫中,大受宠幸,被封为婕妤,其妹亦被召为婕妤。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成帝不顾太后的反对,将赵飞燕立为皇后。赵氏姐妹专宠达十余年之久,但无子,后宫有产子者辄为其所害。哀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哀帝死,被贬为庶人,自杀以终。

(六)东汉末中郎将蔡邕独女蔡文姬,名琰。她聪明美丽,博学多才,深受父母宠爱。但生逢乱世,17岁丧父亡夫,后被掳入南匈奴营中,归左贤王。居匈奴12年,生两子。汉室权相曹操惜其才,并念老师蔡邕之情,遣使以金币将蔡文姬赎回。她闻讯悲欣交集,归汉途中作《悲愤诗》及《胡笳十八拍》,以倾诉乱离之苦及母子别离之情,愁绪断肠,哀怨激越,催人泪下,为东汉末战乱生活的真实写照。她后来再嫁屯田都尉董祀,并因董祀犯死罪冒险向曹操求情,以辩才使丈夫获救。可谓一生三嫁,坎坷离奇,才华横溢,文传千古。

(七)南北朝时期南朝齐东昏君侯萧宝卷之宠妃潘妃。她原名俞尼子,又名玉儿,本为王敬则妓,有姿色,被萧宝卷选为贵妃。萧宝卷因慕宋文帝有潘妃而在位30年,乃改其姓为潘。萧宝卷穷极绮丽,筑神仙、永寿、玉寿三殿,铺金莲,令玉儿行于殿上,姿态婀娜,如花枝欢颤。萧宝卷大悦,赞其“步步生金莲”。萧宝卷为政不仁,肆夺民财,误国殃民,终被梁武帝围攻,遭部下追杀于宫中。齐亡,梁武帝以侍中王茂言缢杀潘妃。

(八)隋末英雄李靖之妻红拂女。她原名张凌华,为越国公杨素府中执红拂的歌姬,因布衣李靖求见杨素,而慕李靖英才,与之趁夜私奔,并和李靖与剑侠虬髯客三人结为莫逆之交,在反隋建唐的风尘乱世中大显身手,世称“风尘三侠”。李靖后来被唐太宗封为卫国公,绘像入凌烟訇。传说他尚著《李卫公兵法》等。红拂女慧眼识英雄,大胆私奔,也成为唐代传奇中的光彩篇章。

(九)唐玄宗杨贵妃之姐虢国夫人。有美色,嫁裴氏。后因妹杨贵妃得宠于唐玄宗,杨氏姐妹亦受宠遇,她被封为虢国夫人,与其姐韩国夫人、妹秦国夫人皆被赐第京师,出入宫掖。她贪得无厌,乃趁机广受贿赂,穷奢极侈,霸占民宅,干预朝政,势倾天下。“安史之乱”时虢国夫人随玄宗奔蜀,至马嵬驿,杨贵妃被杀,她逃至陈仓,为县令逮捕,穷蹙自杀。

(十)唐玄宗妃子江采萍,又称梅妃。她九岁能颂《诗经》,以文辞出众。选入宫后,更以文采、美色受玄宗宠幸,虽淡妆雅服,而姿态明秀,自比东晋才女谢道韫。杨贵妃专宠后,江采萍遭冷遇,被迁至上阳宫。唐玄宗有次忽然思念她,便将外国使者刚刚进贡的斛珍珠送至上阳宫,江采萍不受,以诗答谢曰:“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司后感慨万千,命乐府演奏此曲,取名《斛珠》。

(十一)唐代武宁镇守张建的爱妾关盼盼。她原为风尘女子,被张建用重金赎入府中,教她歌舞,宠爱有加。张建去世后她不嫁人,居燕子楼十余年。白居易赠其诗曰:“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两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关盼盼见后泣曰:“妾非不能死,恐人谓我公重色,有妾从死,玷公清范耳。”并作诗答曰:“自守空房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遂不食而死。

(十二)明代广陵太守之女冯小青,本名玄玄。她聪明美丽,10岁时遇老尼口授《心经》,一过成诵。冯小青还精通诗画,文雅多才。后来父亲在政治斗争中遇害,家道中落,她流落江南,嫁于杭州富人冯子虚为妾,夫妇恩爱。但子虚性懦弱,小青遭大妇崔氏虐待,逐出家门,并被幽居西湖孤山梅坡尼舍,不得与子虚相会。她每日以湖水为镜,顾影自怜,百般委曲寓之于诗,抚今追昔,和血含泪,哀婉动人。有“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之句。又阅《牡丹亭》,触景生情,有“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句。最终被折磨煎熬而死,年仅十八。所遗诗文亦被焚烧殆尽。子虚伤感不已,泣血以终。

以上12位古代女子的故事传说,虽版本甚多,但大致如是。明末清初流行的《浣纱记》《吴越春秋》《私奔相如》《凰求凤》《卓女当垆》《昭君出塞》《昭君梦》《和戎记》《赵飞燕外传》《樊姬拥髻》《文姬入塞》《文姬归汉》《红拂记》《风尘三侠》《春波影》《疗妒羹》《风流院》等戏曲传奇亦有不少描绘铺衍。因此她们的入画警世,也就不足为怪了。

赞助人蔡玮从历代名女中遴选了上述12位女子作为题材,请画家王朴绘成册页。王朴这位康熙年间的画家在画史上记载甚少,乾隆时张庚《国朝画征录》“郭昆、王朴”条称其“字玉樵,保定人”,“以人物、士女名于北方”[2];嘉庆时冯金伯《国朝画识》卷九“郭崑、王朴”条袭用张庚所记,别无新意[3]。同时的蒋怡亭《国朝画传编韵》卷四“王朴”条称:字玉樵,保定人,工人物、士女,极有名于北方。”[4]道光时冯津《历代画家姓氏便览》称其为河北“保定人,工人物士女”[5]。同时的鲁骏《宋元以来画人姓氏录》卷十五“王朴”条,载其“字玉樵,保定人,以人物士女名”[6]。这些记载陈陈相因,语焉不详。王朴存世的作品也甚为罕见,除此册页外,仅有设色绢本《婴戏图轴》,现存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为康熙十八年(己未,公元1679年)所绘,纵240厘米,横114.2厘米[7]。因此这件《历代名姬图》册页成为弥补清代画史对王朴记载不足的珍贵资料。

从此册中我们可见王朴的画风细腻,构图巧妙,设色精致,线条流畅,意境高雅。画中人物或卧或坐,或舞或动,或浣纱,或当垆,或梳妆,或骑马,或抚婴于水岸,或伴幼于毡帐,形态丰富,各有韵致,使全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多姿多彩。他熟谙故事人物的精神面貌,以形写神,故而尤为生动。此外,王朴除仕女外亦擅长描绘各式人物,凡男女老少,佣仆护卫,帝王豪杰,亦都各得其妙。他更能造景布物,山水、花卉、禽鸟、动物、鞍马、屋木等穿插图中,即便朔方穹帐、江南桃柳,也因物造型,各有千秋。

王朴在捕捉故事情节、突出人物个性上尤见功力,使得人物风貌与故事主旨相互辉映,引人入胜,过目难忘。如绘西施时,他取浣纱之景,以写其纯洁美丽之质;绘卓文君时,取当垆之景,以写其舍富为爱之情;绘冯媛时,取挡熊之景,以写其奋起护君之勇;绘王昭君时,取毡帐伴子之景,以写其为汉和亲之善;绘赵飞燕时,取婀娜起舞之景,以写其媚君误国之心;绘蔡文姬时,取母子依恋之景,以写其内心矛盾之苦;绘潘妃时,取观宫女浇花之景,以写其优渥宫中之雅;绘红拂时,取旅舍梳妆之景,以写其风尘仆仆之状;绘虢国夫人时,取骑马回宫之景,以写其贵极一时之宠;绘江采萍时,取依床而卧之景,以写其冷宫寂寞之孤;绘关盼盼时,取临楼思虑之景,写其守寡惆怅之态;绘冯小青时,取独坐幽窗之景,以写其孤苦怀夫之形。就中褒贬,惟妙惟肖,一一溢于图上。

除主题分明外,王朴注意以布景来增强故事的情节感,既有立体与层次的配合,又有整体与细节的互动,从而使得人物故事更为生动曲折,达到画中有形、画中有诗、画中有情、画中有意的创作目的。如绘西施时,配以桃红柳绿、山色空濛的江南村景,以显其天然之美;绘文君时,缀兰花、绿竹以喻其高雅脱俗;绘冯媛时,以遁入松下仪仗的凌乱来反衬其英勇;绘昭君时,以匈奴剽悍的马队来说明其和亲的功德;绘飞燕时,以君王及宫女侍者的沉湎来彰示其妖冶亡君;绘文姬时,以南来北往的芦雁表达其家国愁思;绘潘妃时,以满地的金莲来反映其得宠;绘红拂时,以旅舍饲马来显示野店的风情;绘虢国夫人时,以宫中的云彩来表达帝室的堂皇及权贵炙手可热的气势;绘江采萍时,以宫女调戏鹦鹉来吐露其内心的无聊;绘关盼盼时,以空旷的庭院揭示其不尽的惆怅;绘冯小青时,以乌云满天来形容其被压抑的心境。

王朴不仅注重构图的大旨与细节,而且善于落墨用笔敷彩去描绘和造型,如《江采萍图》《赵飞燕图》中丝织屏风及竹帘的半透明感,《虢国夫人图》中衣衫的下垂感、飘逸感、轻柔感,《蔡文姬图》中芦苇随风而起的萧瑟感,《冯小青图》中云烟变幻的流布感,《西施图》中山水的平远感、深远感与高远感,凡此等等,皆表现得活灵活现,与一般工丽精致的装饰画大相径庭,甚有生机。诚如陈奕禧在扉页题跋中所说,“保定王玉樵,高蹈遗荣,读书善解,纵游吴越燕赵间,登临咏叹之余,辄取其胸之所发,寄为绘事,山水、人物、翎毛、花草无不能,缘其既综古法,又默察其所以然之理,故下笔无不妙”,“随事模写,布置如生”。[8]我们不难看出,王朴不仅工人物、仕女,而且善画山水、花鸟、动物等,既好读书,又行万里路,是位善于继承传统,又善于思考,富有书卷逸气的工笔画家。


关键字: 内容标签:册页,昭君,夫人,清初,笔墨精妙,历代名姬图,册页 昭君 夫人 清初 笔墨精妙 历代名姬图
下一篇:黄庭堅和他的筆工及無心筆_黄庭堅-筆工-無心筆-宣城-北宋-小字||上一篇:笔墨精妙_蕙兰衡鉴——关于清初王朴画、陈奕禧书《历代名姬图》册页(下)_王朴-故事-公元-康熙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