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笔墨精妙_蕙兰衡鉴——关于清初王朴画、陈奕禧书《历代名姬图》册页(下)_王朴-故事-公元-康熙

编辑:陈耀杰 来源:《书画世界》
 
四王朴历时半年方完成此12帧图,平均每帧需时半个月之久,可见其以史为图、以图述史而深思熟虑、倾心用功

王朴历时半年方完成此12帧图,平均每帧需时半个月之久,可见其以史为图、以图述史而深思熟虑、倾心用功之深。图画完成后,蔡玮又请当地有名的才子管若安为之作文或题诗,以增加册页的艺文内涵。管若安有“燕南雄杰”之称,他对每图所题的诗文不仅切中画意,而且有诗画互补、相得益彰之趣。现分述如下

(一)题西施图:“若耶溪上浣纱频,一入吴宫宠在身。羞杀会稽半万士,足当君子六干人。争传南国无双貌,不许东邻更效颦。从此苧萝颜色冷,桃花流水总非春。秾桃淡柳俯溪浔,谁分寻常老织红。七里山塘宫草茂,三江烽火甲兵临。沼吴自是君王事,近越殊非贱妾心。何似扁舟归去好,五湖烟水任浮沉。”此诗从西施浣纱诸暨,写到其随范蠡泛舟五湖,更将东施效颦的故事穿插其间,讲述了她充满传奇的一生,既表彰她的灭吴之功,又称赞她的美貌无双;既颂扬了她的爱国情怀,又讴歌了她在功成之后追求自由的生活,使画面上西施浣纱的形象更具丽质天生之美。

(二)题卓文君图:“犊鼻穿来回盼睐,酒肆临邛人尽怪。谁能俛首过青帘,真—似、金钱会,渔郎不向长街卖。千古当垆无此态,脸际芙蓉眉际黛,总饶典却鹔鹴裘,偿不尽、风流债,文园病渴何其惫。”此诗讲述卓文君与司马相如隔帘相爱的故事,以及卓文君从富家女沦为贫穷妹,与系上犊鼻裈(即围裙)的司马相如一起当垆卖酒,为了爱情,她甚至典当裘衣过苦日子,歌颂了卓文君追求自由的爱情,更赞扬了她的高雅旨趣,也讲述了司马相如后来虽拜封孝文园令,却因病被免职的故事,深化了图画的内涵,突出了卓文君的天真可爱。

(三)题冯媛图:“建章之傍,上林千章。菁葱蓊翳,郁乎苍苍。乘兴(舆)游幸,和鸾锵锵。轶材之兽,毛发异常。破栈而出,孥攫腾骧。宫嫔辟易,天子律徨。倒伃独立,挺身以当。兽在得人,其气则降。互犯至尊,何惜自戕。士奋厥武,击之而僵。宠缘兹渥,祸由此长。中山就国,从子一方。爱厥苗裔,祷祀邀祥。诬以诅祝,谒者监张。后也自杀,波及宜乡。呜呼噫嘻!入宫见妒,长信昭阳。蛾眉不让,况此忠良。”此诗讲述了冯媛奋勇救元帝,受宠遭妒,元帝死后她被诬陷而服毒自尽的悲惨故事。既歌颂了她的英勇,因祸得福;又感慨命运对她的不公,因福得祸。福祸无常,令人一唱三叹,同情不已,而对她的英勇救元帝更生欣佩。

(四)题王昭君图:“欵塞和亲事可嗤,云鬟高髻即藩篱。后宫多少良家子,为国分忧知是谁。有美一人毅然起,愿以微躯嫁远陲。再拜辞銮金殿上,容光飞舞暎罘罳。君王重信轻红粉,便杀毛延寿也迟。不是画图微点污,长门争得见天姿。昭阳多少争妍者,难保官家宠不移。何似琵琶弹毳帐,妆成谁敢妒蛾眉。单于围合阴山下,驼得黄羊雉兔驰。老妪报来回猎马,葡萄应进酒盈卮。玉关空老幽燕将,紫塞无闻觱篥吹。汉帝筹边凭粉黛,呼韩稽颡为阏氏。吁嗟一代容华尽,不把黄金买画师。漫说红颜无傲骨,至今青冢草离离。”此诗叙述了王昭君为国分忧的高尚德行,鞭挞了汉元帝的昏庸、毛延寿的奸佞,道出了呼韩单于对王昭君的爱护和敬重,点出了“英雄难过美人关”这一令人深省的现象,使隐于画面的丰富背景内容—— 得以展现,从而加深了画面的艺术魅力。

(五)题赵飞燕图:“太液池中菡萏开,避风台下水潆洄。莲花人面娇相暎,舞态蹁跹掌上回。紫文桂枻沙棠舸,佽飞暗引黄金锁。云母妆成彩鹢飞,翠缨结处留婀娜。帝眷潜移欲怨谁,三千宠爱在昭仪。宫里传闻歌赤凤,蛾眉不肯让连枝。美人美人何媚妩,几载朱门教歌舞。教成歌舞啄皇孙,至今犹恨阳阿主。”此诗前半部分描绘画面上赵飞燕轻歌曼舞的场景,包括太液池莲花的盛开,宫船的华丽等,较为细腻,充满了欢悦之情。后半部讲述了赵飞燕专宠擅权后的劣行,表达了后人对她的痛恨,甚至有责怪阳阿公主当年允她入宫之意,充满了怨悔之情。前后诗文情感的两相比较,折射出“美女移人”的哲理,令人深思不已。

(六)题蔡文姬图:“为惜蛾眉塞外残,千金谁肯付呼韩。怜才竞不遗闺阁,此事于今让老瞒。芳心竞付左贤王,一拍笳声一断肠。有女如斯仍薄命,令人千古叹中郎。穹庐帐外草萧萧,鸿雁高低汉塞遥。不是不知悲异域,膝前二子正垂髫。六龄态辨琴弦断,绝代聪明属翠鬟。即在便应嗟薄命,伤心不独在红颜。”此诗前半部分赞颂曹操这位枭雄以重金赎回小师妹蔡文姬的义举,感叹鸿儒蔡邕去世后爱女远嫁的家庭悲剧,更感慨才女蔡文姬竞与武夫左贤王结成金玉良缘。后半部则借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词意,描绘了画面所表达的蔡文姬母子情深的意境,从而引出了“红颜薄命”的千古话题。

(七)题潘妃图:“侍女灌盆花,寒梅才吐玉。满地布金莲,君王看不足。宝卷自亡国,宫中起市阛。笑他王茂鄙,归罪与红颜。

珠玉委泥沙,银瓶辞素绠。九鸾钗总留,何异胭脂井。夺国杀妇人,萧梁空号武。终不负东昏,玉奴犹可取。”此诗前半部述齐朝东昏君侯萧宝卷好色亡国,以及梁朝大将王茂的无知,竞将齐亡归罪于潘妃。后半部不仅同情潘妃的被缢杀,更称赞她有忠于东昏君侯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红颜祸水”说的男权主义之鞭挞,颇有新意。

(八)题红拂图:“绝代有佳人,执拂藏朱户。郁此英俊姿,羞与粉黛伍。偶窥李药师,知为王者辅。可以托终身,潜踪出公府。赫赫上公威,视之如朽腐。束装偕远游,此身才有主。茅店暂居停,萧然对环堵。晓镜翠云寒,秋林红叶舞。虬髯策蹇来,坐起惊相睹。姓氏偶然通,遽与订同谱。何嫌复何疑,各各谈肺腑。药师一布衣,虬髯行踽踽。俱于落落时,邂逅能相取。骊黄牝牡外,物色龙与虎。悠悠者其余,碌碌何足数。巾帼岂寻常,俊眼足千古。”此诗前半部写红拂女私奔之故事,后半部写其侠义之故事,既宣扬了她的慧眼识英雄,又歌颂了她不甘碌碌于訇訇的豪情。

(九)题虢国夫人图:“云幕之亲在椒房,三姨太真姊妹行。就中虢国尤轻扬,态浓意远不可望。炙手可热势莫当,平明起理浅淡妆。烟笼芍药待朝阳,爱骑骢马向朝堂。素面轻衣珥明珰,宝勒雕鞍金华??。黄门端秀鞚紫缰,六龙西指蜀道长。华清温泉锁沐汤,长安水边丽人藏。新蒲细柳何若凉,剩有当年游冶场。”此诗阐释了虢国夫人炙手可热时的轻扬神态,加深了画面上她骑马回宫时旁若无人的意趣,更引起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叹。

(十)题江采萍图:“天香馥郁斗红紫,五色纷披当户戺。绣闼丝(都)小篆烟,早纱帐底眠妃子。锦衾烂兮角枕粲,明珠为珰翡翠珥。公子金衣不敢啼,日长青琐难移晷。一泓秋水浸明霞,雾里花枝差可拟。侍女闲将红豆抛,雪衣架上调红觜。绿窗人静寂无哗,絮语传来惊不起。梦入华清官有无,三郎何处寻芳蕊。”此诗将图中江采萍幽居失意的神态作了进一步的刻画,仿佛秋水明霞、雾里花枝,只有如幻如梦之空境,而无现实真爱情。更以侍女的无聊加强了这一失宠冷寂之景,殊为传神。

(十一)题关盼盼图:“燕子楼何在,千秋尚著名。阑干横曲曲,桂影自盈盈。无复人间意,相随地下行。大都缘正气,不独为多情。残灯秋夜里,照此翠蛾颦。恐累尚书德,难辞世上嗔。宁甘居静室,非不肯殉身。那为香山激,才知苦节真。禁足高楼上,独眠起自迟。玉箫声久涩,瑶瑟轸长离。木棋尚书墓,香消太傅诗。此中无限意,那许舍人知。”此诗道出了关盼盼寡居燕子楼的苦心,也写出了关盼盼最后的以死表白,尤其是“木棋尚书墓,香消太傅诗”,既残酷又壮烈,为看似宁静的画面增添了浓郁的悲剧色彩,令人唏嘘不已。

(十二)题冯小青图:“语云:红颜薄命。信斯言也,宜莫如小青。盖不红颜而薄命者,有之。红颜矣,命安得不薄!则小青之郁郁以死也,亦无足怪,乃世多伤之者,徒以懦夫妒妇之为祸甚惨耳!向使小青为中人妇,白首相依,泯泯以没,与草木同腐,亦安能脍炙于天下之口也耶!则小青之郁郁以死,适所以显之也。所可惜者,生平著作,悉付之祖龙一炬耳。然存此数章,已足不朽,即‘冷雨幽窗’一咏,非具达人之见者不能道。出昆山片玉、桂林一枝,便为名宝,多也云乎哉?而小青传矣。”此段跋文道出了管若安观图后的感受,既同情才女小青之遭妒殒命,又为其红颜薄命但能残存诗作而欣幸。

管若安这十二篇题跋,不但诗文优美,遣词典雅,而且笔含浓情,概括了这些历代美女的不同际遇,使人看图读文,遐思不尽,仿佛见到这十二位美女各自演绎着人生中最为精彩的篇章,折射出时代之镜的变迁之光,诉说着命运的多舛,人生的无常。她们的喜怒哀乐虽是雪泥鸿爪,却是后世警戒,反映了当时“尤物移人”“红颜薄命”的普世观。

这些诗文还显示管若安对历代名姬故事的熟悉,也体现了他对图画境界的领悟,文简词美,情深意切,丰富了画情,深化了画意,贴切感人。可惜这位富有才华的诗人却不见于史书记载,《清诗纪事》《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及《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书中亦无其片言只字,若非此图的幸存,其人其诗几乎濒于湮灭。

​五

《历代名姬图》册页不但诗画并茂、文图互补,而且陈奕禧的书法尤为其增色。虽然赞助人蔡玮、诗人管若安史无记载,画家王朴的史料亦仅有片言只语,但陈奕禧却是清初“行书四大家”之一,与王士宏、何焯、姜宸英齐名,有不少墨迹诗文存世,因而陈氏的题册更能彰显这件宝贵的图册在清初艺术史上的地位,具有诗文书画俱佳的典雅品质。

陈奕禧(公元1648年—1709年),浙江海宁县盐官镇人。原名熹。字六谦、子文、文一,号香泉,晚号葑叟。他擅诗文,年轻时曾以“斜阳—川汧水北,秋山万点益门西”诗句,受赏于他的老师王士祯。他还好金石收藏、书法艺术,曾著《金陵金石志》。但陈奕禧却科场不利,屡试不第,乃以岁贡生入仕。据其所著《绿荫亭集》等书的记载,他曾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十六年(公元1677年)进京谋取功名,后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2年)获任山西解州安邑县宰(正八品),曾出差四川、陕西及兰州等地,公务之余,遍访金石碑刻,著《益州于役记》《唐昭陵事迹考略》《金石遗文录》《皋兰载笔》等。以后又调任河北定州深泽县宰,并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2年)冬应其上司定州同知蔡玮之请,为王朴《历代名姬图》册页书写管若安诗文,并作题跋。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陈奕禧47岁时奉调入京,初为户部司农尚书郎(从七品),后升任户部左司郎中(正七品),分管通州大通桥政务。[9]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七月十一日,皇太子(即后来的雍正帝)乘船经过通州,陈奕禧以擅诗文书法而被召入船中,挥毫于绢素,受到皇太子的赏识。皇太子还乘兴将自己所作咏盛京(今沈阳)的诗作请陈奕禧欣赏,两人谈文论艺甚为相得。此后,陈奕禧在皇太子的推荐下有机会去南书房,并得到康熙皇帝所赐“日岩”墨宝。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704年),陈奕禧57岁时擢任贵州石阡府知府(从四品)。任满后返京述职,康熙帝令其将御书碑文缮写勒石,昭垂永久。陈奕禧在京中以艺文声名日著,曾为王原祁、禹之鼎、王??等画家题画。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他转任江西南安知府,任上兴文教,修学宫,主持《南安府志》的编修,次年因病逝于南安。雍正帝即位后追慕其艺风,于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命人将其书法勒石,并拓成《梦墨楼帖》十卷,贮于内府。[10]

陈奕禧尚著有《春霭堂集》《金石遗文录》《葑叟题跋》,编有《予宁堂法帖》等。其事迹亦见于《清史列传》卷七十。[11]

陈奕禧擅行书,所作富有书卷气,这得力于他对碑帖的搜采与借鉴。他的书体沉着浑穆,灵动有力,既得羲、献之雅,又得米、黄之逸,潇洒爽朗,典雅从容。他强调行万里路,“只为胸中多几百卷书耳”,又注重“乐琴书以消忧”“大块假我以文章”,因此他的书法具有学司根底及乐观情趣,颇为自由天真,世称“香泉体”。不仅载誉朝野,而且受日本国王喜爱,以重金购藏,今日本山本悌二郎、本间锏太郎、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及浙江、四川、安徽、广西博物馆等皆藏有其书迹,为世人所珍宝。

毋庸讳言,陈奕禧自受到皇太子赏识后,官运亨通,才名大著,但他的诗文书法基础都是年轻时打好的。从这件尚未显贵时所书的《历代名姬图》册页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书法的优秀。如他书写管氏题画诗文,行书流畅自如,气韵相贯,十分生动,颇有天马脱御、追风逐电的纵横气势,结体跌宕起伏而神完气足,笔势灵活道劲而逸趣横生,此外12篇书法又各具姿色,或放或收,或犷或秀,萧散雍容,和而不同;至于他行草自书题跋,更是迅疾而不失沉雄,簇簇如行蚕,闪闪若飞电,尤为豁达爽朗,洋溢书卷之气。无怪乎王士祯《分甘余话》要称他为“米元章、黄伯思一流人也”,也无怪乎蔡玮慧眼识人,坚请陈奕禧为王朴画册书写题语,欲使此册页名垂清初画史了。

蔡玮赞助创作《历代名姬图》册页的康熙三十年(公元1692年),是北方艺术环境较为特殊的时期。当时风行大江南北的“四僧”“野逸派”,影响并未及于幽燕,而后来受朝廷推崇的“四王”“正统派”,是时尚未得到朝廷青睐,虽然清代宫廷画院较为繁荣,但在顺治乃至康熙前期却默默无闻,原因是皇帝忙于平叛、统一等政治、军事、经济要务,而无暇顾及美术,故史书亦无当时宫廷画院的记载。[12]随着政局的日趋稳固,经济的逐渐恢复,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皇帝出于政治的考量,乃命山水画家、都察院左都御史宋骏业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以为其树碑立传,这时绘画的“成教化,助人伦”功能才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作为热爱艺文的地方小官蔡玮,产生以史为鉴、以画述史的想法,也就颇为自然了。

而此册页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皇室的审美趣味,而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下层人士的思想意识,即希望朝廷清明、社会安定、战乱消失、民族和睦。这既是这些地位不高的赞助人、作者的想法,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时民众的普世心态。“笔墨当随时代”,从这个意义上看,《历代名姬图》虽然写的是历史,却具有反映现实的意义。

《历代名姬图》册页还具有浓郁的文人趣味,画求意境,诗求雅逸,文求旷达,书求俊爽,作者们从丰富的历代典籍中捕捉人物最感人的形象,结合自己饱游饫看的阅历,写出美女的精神状况,称颂王昭君、蔡文姬与少数民族的和睦相处,表彰西施爱国之忠、冯媛护君之勇,赞扬卓文君、红拂女的追求自由爱情,鞭挞赵飞燕、虢国夫人的跋扈祸国,同情潘妃的蒙祸、关盼盼的含冤,痛惜江采萍的受冷遇、冯小青的遭妒忌,从而让这群身世不同、经历不凡的历代名姬所演绎各具特色的悲欢离合故事,成为后人的处事衡鉴,借此吐露人们企盼爱情美满、家庭幸福的良好愿望。

仅此几点,即北方的民间审美趣味与文人审美趣味,就足以体现《历代名姬图》册页的艺术价值,使之成为弥补清初画史上某些缺憾的佳作。

虽然在中国古代有不少美女图名作,如明人唐寅《吹箫仕女图》(南京博物院藏)《秋风纨扇图》(上海博物馆藏),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末清初陈洪绶《对镜仕女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等;也有不少单个美女故事图,如唐人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金人宫素然《昭君出塞图》等。但至清康熙前期,作为众多的美女故事图却存世无几,仅有传为东晋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五代周文矩《宫中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分藏,南宋摹本),宋人佚名《女孝经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人仇英《人物故事图册》,明人佚名《千秋绝艳图卷》(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几件而已。这自然与历代众多美女故事图创作的难度较大有关。

将王朴绘《历代名姬图》册页与上述几件名作相比,不难看出此册页在艺术构思与创作上有其明显的特色。

一是将历史作为教材,采录正反各方面具有典型的故事作为画题,内容较为丰富繁杂。与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专选淑女入画,宋人佚名《女孝经图卷》专以妇道孝悌为旨,或明人佚名《千秋绝艳图卷》以美为标准的选题不同,《历代名姬图》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能从民族、国家政治变化的大背景中来选择不同出身、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美女故事入画,她们或悲或欢,或褒或贬,坎坷变化的经历大多与家国之变有关,因此其借鉴性的范畴与内涵更为广泛全面,也更能符合清初社会人心由乱思治、向往民族和睦、社会安定的现实。

二是这些历代名姬的故事具有较深的警示意义,不仅关乎女子道德,而且还涉及政治、军事、民族等问题,富有“成教化,助人伦”的教化作用。其文化内涵既比《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女孝经图卷》倡导的妇德母仪要胜出一筹,更为仇英《人物故事图》所述“贵妃晓妆”“南华秋水”“吹箫引凤”专写贵妇人优雅闲适之趣所莫及。

三是构图、造型、刻画的精美洗练,具有较强的文学故事性。王朴不仅突出了人物主角的中心地位,而且善用配角、布景来深化刹那间的气氛,烘托出人物的形神生机,与《列女仁智图》、明人佚名《千秋绝艳图卷》仅勾勒单体人物,故事性没有得到强化,自然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四是诗文与书法、绘画的相得益彰,具有综合之美。如果说上述诸图中以明人仇英《人物故事图册》技艺最高,构图饱满,刻画与设色纤细而具体,颇为精到,代表了历代仕女图的较高艺术水准,那么《历代名姬图》册页则是后来居上,不仅王朴秉承仇英的细巧精致画风,而且更有管若安优美之诗文、陈奕禧潇洒之书法,使得全册页内容变化多端,情感激越丰富,另有赞助人自书收藏之旨趣,这些皆给册页增添了浓郁的书卷逸气和史料价值,令人刮目相看。1986年谢稚柳先生见到此图册,欣然为题“历代名姬图”数字,付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就中亦可见其艺术性的非同一般。

单国强先生曾称:“仕女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于人物画的范围,但由于它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并通过塑造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它已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独立画科,所形成的艺术传统还一直延续到今天,对当代的国画、年画,以及牙雕、玉器、雕漆、宫灯、花丝镶嵌等工艺品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仕女画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必要课题。”[13]这件一度隐而不彰的《历代名姬图》册页,正是反映了清初的社会生活,艺术地传达了人们希望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家庭幸福的诉求,它不仅弥补了清初北方绘画的某些空白,而且还将中国古代仕女画推向较高的水准。藏家得之,宜珍宜宝。我有幸获观此册页,感慨良多,因披览图籍文献,不厌繁琐,对其作番考察,既述观感,又能补充过去学习清代美术史的不足,更祈方家不吝指正为感。

2011年6月30日于杭州思嘉室

(此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专家李世愉研究员、浙江大学清诗专家朱则杰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曾四凯博士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苏金成博士等人的帮助,特此致谢!)


关键字: 内容标签:故事,公元,康熙,历代名姬图,王朴,故事 公元 康熙 历代名姬图 王朴
下一篇:笔墨精妙_蕙兰衡鉴——关于清初王朴画、陈奕禧书《历代名姬图》册页(上)_笔墨精妙-历代名姬图-册页-昭君-夫人||上一篇:火灾后的巴西国博首次开放:文物仅剩10%,修复将至今年底_巴西国家博物馆-藏品-博物馆-陨石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