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他是300年前的天主教徒_更是清代顶级画家_他的山水画究竟有多美?!_清代-吴历-天主教-文人-绢本

编辑:王璐 来源:时尚芭莎艺术
 
吴历《云白山青图》(局部)清初吴历一生由儒而佛,后信仰天主教并传教30年,可以说是传统文人画家中的“

xSmzlBhOBCRsV1qaVhkZHqE4DvJHTlthF1NGIlEu.jpg

吴历《云白山青图》(局部)清初

吴历一生由儒而佛,后信仰天主教并传教30年,可以说是传统文人画家中的“奇葩”。在绘画上,他保持传统审美,以诗境入画,学古而不泥古。但在后人口中,他却因教徒身份背负污名两百余年。

离京的文人画家

在清初画坛“四王吴恽”六家中,吴历与另外五人都有联系。王时敏、王鉴是吴历的老师,尤以王时敏对其影响深、情谊厚;王翚则是吴历的“对手”,与他同年出生、同门学画,人生轨迹多有交集却又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因而常被人拿来比较。比如王原祁就认为在祖父的这两位学生中,吴历的画更好;而恽寿平则更爱王翚,或因信仰不同,并不与吴历往来。

1ZHbzK9xUaM9unp1bc9GzJYArXmLgyKtVPXRfnDT.jpg

王时敏《仿黄公望山水图》,纸本设色,15.1×49.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历与清六家另五人的关系,勾勒出了他人生的几个侧面。那么这位“奇特”的吴历,其人其画究竟如何呢?

吴历出身于书香世家,虽然到他这一辈家境早已衰落、兄弟三人全靠寡母抚养,但在艰难的生活中,他并没有辍学,还能沿传统文人的轨迹,跟随陈瑚、钱谦益、王时敏等社会名流学习诗、书、文、琴、画。

R5aeuX7tyvfQjMJrCCmDfyOIi0P6t8mLaUhs7SXK.jpg

吴历《林塘诗思图》,金笺墨笔,16.4×51.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XyPjh8jMDdoDvrGDI63xeYfsguqLRqjPkRPwSQE.jpg

吴历《山水图》之七,纸本墨笔,23.2×2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历学习绘画至少是从15岁开始的,按照传统文人习画的方式观赏、临摹、比较、研究古人的作品,从董源、米芾、黄公望、吴镇、倪瓒到王蒙等前代大师,无不学习吸收。

Vc3wQwU63pVZXJmwloI45Gtz7yQsfxKqR6v7wbKo.jpg

吴历《拟古脱古图》,纸本墨笔,65.6×31.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诸多前代大师中,吴历对黄公望下功夫最多,所以画作也与之最为接近;对赵令穰、王蒙等人研究也比较深,将体悟和感受活用在自己的画作中。

fOInRExDHQTOls3erguuIOryKNf4SqEbK9Ybs9Am.jpg

吴历《模宋元人山水册》之仿黄公望山水,纸本设色,39.7×26.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家在此画中用披麻皴。

JaPlVUkuc0cAMP5NQ0DBwpS9pIwevlIoi7l6eco2.jpg

吴历《模宋元人山水册》之仿赵令穰山水,纸本设色,39.7×26.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家在此画中用米点皴。

吴历对艺术非常专注,也曾留下“痴人”轶事。一天,他应邀去一浙江郡守家做客,见郡守不在便留下字条到附近走走。哪知在永欣寺中见了苏轼《醉翁亭记》的楷书巨碑,便立刻临摹、研究了起来,早就忘了酒宴的事情,过了三天才被郡守找到。

W09PpzirSyfjqAkD2uBCxUkJOCYbYram0tPJLLkt.jpg

吴历《夕阳秋影图》,纸本水墨,75.2×35.3cm,辽宁博物馆藏

吴历在人生的前39年,主要活动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寻师访友、广为游历,其间与文人好友作画吟诗,艺术逐渐成熟。39岁后的三年,则是他人生轨迹中的关键节点。这几年吴历在北京度过,和好友兼师兄弟王翚一起度过了40岁生日,忘年之交许之渐和一些贵客都来庆贺、互赠诗画。

fD6g3kne5PePwcZYMTwkqEPjCZE4WqnFvwvduArU.jpg

吴历《寿许青屿山水》,纸本设色,95.5×50.6cm,上海博物馆藏,作者时年41岁,初为其忘年好友许之渐收藏.

尽管在北京已经“混”到和许多文人名贵往来的程度,但吴历却没有像王翚一样留在北京,而是毅然回到家乡,甚至没有作画吟诗以留别。

这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吴历在早已记事的13岁经历明朝灭亡,作为世家子弟的他相比普通出身的王翚,身处京城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他年轻时就曾作诗直抒胸臆、借古伤今,在京期间对政治也抱持决意避开的态度。

0idr9QqQfkIrJvSljAw7IpEQ4U2cDo4ftQNJB3KF.jpg

吴历《云白山青图》,绢本青绿设色,25.9×117.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作者时年37岁,临摹古画功力极深,气息颇近宋元人,清虚灵动中妙造自然。

重情重义、画抒心声

在吴历身处北京的那短短三年中,除了与公卿名流交往,还发生了一件大事:与他交谊最深的默容和尚不幸圆寂。这令他悲痛万分,南归后便立刻赶往苏州,并作《兴福庵感旧图》以寄托哀思。

vUWcXuRDxqGlcje14iZctKkyENqu1kqgOHZiZbxm.jpg

吴历《兴福庵感旧图》,绢本设色,36.7×85.7cm,吴历时年43岁

这兴福庵,便是吴历与挚友默容交流往来、吟诗作画的场所。只是当吴历再次回到这里时,故人已不再,原来的清幽之所如今只剩满目凄清,那寺外的杂树丛竹、墙内的孤松白鹤,见了让人满目泪水,也难解故人离去的空洞。

O8rSfUt1t3yjZEMBCT5byZvl4v5yindww8ImK0AQ.jpg

吴历《兴福庵感旧图》(局部),吴历自题“吾友笔墨中,惟默公交最深。”

画中孤鹤引颈,似乎也如作者一般盼着默容归来。可逝者已去,吴历再也不可能坐在室内案旁与挚友展册而谈,只有老树、栖鸦在这空落落的庭院之中,无言分享着画家沉痛的怀念。吴历以诗人的情感体察人事自然,又以画家的眼光和笔法将诗情入画,描绘人情冷暖、世间百态。

4gnSq9EbwZZAvDbDZZbpI3v5xDkJJJewjY5E3XP6.jpg

吴历《兴福庵感旧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多年与默容和尚及其师父的交往,或许也反映了吴历的思想由儒而佛的变化。那时清王朝已逐渐稳固,面对故国山河不可能归复的现实,他在沉重中寻求“沉醉老渔竿”的精神寄托和自我解脱,放下现世的古今是非。

xSG3oXN3hBQBzXF7lEtNDQS5sg7uTdlnrjcEqNjO.jpg

吴历《梅花山馆》,绢本青绿设色,104.3×52.1cm,作者时年47岁,拟赵承旨设色法。

而吴历的思想由佛家向天主教转变,也在他的交友及画作中有所体现。在北京的那三年中,他便和天主教教友有所往来,回到南方后也有因教友而作的画。比如以下这幅《湖天春色图》中提到的“鲁先生”,便是一位比利时的耶稣会士。

oGoMyUfYAwaBiCmdyivT6CpN8tAPan2WCy4uRBfI.jpg

吴历《湖天春色图》,纸本设色,123.5×62.5cm,上海博物馆藏,作者时年45岁。

lcm1HxAbfxQWTqojEpGNyRktuFfE7hSCMlDDhtTx.jpg

吴历《湖天春色图》(局部),吴历跋“丙辰春从游远西鲁先生,得登君子之堂,诗酒累日”。

在失去挚友默容和尚后,40多岁的吴历又接连经历了恩师王时敏、陈瑚、王鉴以及教友鲁日满的逝世。在40-50岁间,吴历的向天主教思想转变,融入了他对生死的思考。在这十年中,他的创作达到了高潮。

xd1ChHcUY2UetyPQqQMMDWc0K8HEfJAauLuMWwMV.jpg

吴历《白传湓江图》,29.8×207.4cm,作者时年50岁,在前往澳门修道前为好友许之渐所作。

50岁后,吴历成为耶稣会修士又升为司铎(神父),积极活动于澳门、上海等地。这期间,他的精力大部分用于学习拉丁文、传教布道中,并直接接触过西方画作,但自己的绘画创作很少,作品主要赠送给教友。

5WqMOKehnUz3DOlLMuJNu4CeKWn2KgOxOPtuAo9S.jpg

吴历《柳村秋思图》,纸本墨笔,67.7×26.5cm,作者时年71岁,此画送教友金造士。

传教30年,画少却精

不得不说,在西方传教士的身影于中国历史中游走的几百年中,而像吴历这样有分量的传统文人画家,摇身成为天主教神父的,在历史上实属极为罕见。但从吴历的避开政治却又忧心民生以及对生死的参悟来看,以修道、传教、管理教堂和田产的方式行走自己的人生,也是一种自然的解决之道。

szaGp42ZIyiLNxshNyjjOTdC560XoxUcSTanTTGw.jpg

吴历《农村喜雨图》之一(局部),作者时年79岁。

尽管晚年的吴历常带病工作,他依然遗憾于作画时间之少;但从吴历留下的晚年画作来看,他仍然保持了精细的绘画习惯,年至耄耋仍对作画这件事认真严肃,所作之画保持“生”的感觉,毫无积习。在画作的结构、皴法上综合运用黄公望、王蒙、吴镇之法,将之融为一体,不落窠臼。

gQIYhYHSzLXiqGrRfKDc6hJxm5WimfxRK19mQcYQ.jpg

吴历《幽麓渔舟图》,绢本墨笔,119.2×61.5cm,体现了对王蒙画作的感受和灵活运用,仿古而不泥古。

此外,吴历像年轻时一样重感情,几乎只为少数知己好友作画,在画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诗情心声,到老年也绝不随意应酬。

关于吴历晚年画作有无西方画法,一直有所争议。他确实在接触西洋画时对之有所研究,但在吴历的观念上,则秉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神逸”追求,在对中西绘画的比较中,则保持客观的态度,注重它们的异同而不是褒贬取舍。

MOQzSJuDRUgISrT3xzVp1olh9Oyd6aT5V6Qc2Fby.jpg

​吴历《横山睛霭图》,纸本设色,22.8×157.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作者时年75岁。

教士画家身后名

然而,后人对吴历的评价却并没有那么客观,这主要是受清代多年禁教的影响,人们对这位有天主教神父身份的画家抱有极大的偏见,使他身后受到排斥和憎恶。

kbOItVpDy3sxOcHqgUdT7pIAtBEVsqfNzbMKHuon.jpg

吴历《山水图》之二,纸本墨笔,23.2×2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明80岁时吴历还为同龄的王翚作长卷、83岁时王翚为吴历的画题跋,但比二人晚生50多年、对其不甚了解的文人张庚,却诬吴历借王翚画不还、二人因此割席绝交。

“古人论画先要人品高”,张庚进而贬损吴历的艺术成就,又或本就是为了贬其艺术而贬人品。

At8W312flFbiEdmIYF2rUQClbOWuuv3tZgoAJMO3.jpg

吴历《山水图》之十,纸本墨笔,23.2×28cm,具有作者所追求的“神逸”韵味,应为晚年画作精品。

lFTy1RGwQKZEzJCd7BVRU3RT8NyCyXkT0qu0DC15.jpg

吴历《竹石图》,纸本,95.4×48.7cm,上海博物馆藏

后世吴修、王韬等人对吴历人格和艺术的贬损愈演愈烈,不惜断章取义、以讹传讹,最终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两百多年间,吴历的污名难以抹除,在他逝世三百年后的今天,误解仍然存在。

事实上,与吴历同时代的方亨咸、王时敏之孙王原祁等人对吴历的艺术成就有很高的评价,他们不但自己非常懂画,而且对吴历了解较多,所作评价相对更加可信。

E8gm8fws6Auncj3uJJ40Yluv0dQRF2mpSGM9jZqb.jpg

吴历《松壑鸣琴图》,绢本水墨局部设色,103×50.5cm,作者时年43岁。

然而也不得不承认,尽管吴历入教时天主教处于被允许发展的时期,但文化上的冲突是一直存在的,与吴历同时代的更多文人对此不解和嫌忌。比如他的老师钱谦益始终抵制天主教;同为清六家的恽寿平或因宗教信仰不同,与王翚交情甚笃而不与吴历交往,甚至贬损吴历的画作。

JvLAgMjMOfz2jrLXeBWy4sm0BAAwV0L4q0TCGfJ3.jpg

吴历《葑溪会琴图》,纸本,40×136.2cm,上海博物馆藏

YX1NEyp8ZrHYoYb9iU5maymuEUUiv9DMonfq90Nn.jpg

吴历《仿吴镇山水》,纸本浅设色,199.2×106.1cm,画中使用了披麻皴,模仿梅花道人但用墨很淡,描绘山林雾气。

尽管经过姚大荣等人的努力,吴历的人品和画品基本得到了正名,但我们或许不得不承认,观念、信仰的不同带来的偏见是客观存在的。很多时候,艺术难以离开艺术家本人而被评价,尤其是在传统文人画坛中“画品即人品”的观念下。

2eia2RJWtw0tF2KHlrmEUBYpvHFKdc6oQscxDkvN.jpg

吴历《模宋元人山水册》之仿关仝山水,纸本浅设色,39.7×26.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时过境迁,今天人们看待艺术史的方式大概和之前不同了,更加重视吴历的艺术本身。吴历也成为澳门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尽管饶宗颐先生提议的吴历纪念馆未能建成,但我们有机会在澳门看到和吴历有关的大小展览。

LchCO1kcAX0ci2nzU4nbgfVRgjlnzz6x9otiNlSf.jpg

​吴历《九芝图》,纸本设色,90.9×33.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仿张子政、祝寿而作。

虽然信仰等“艺术之外”的因素会影响他人对艺术家及其艺术的评价,甚至如果吴历生在禁教已久的年代,他可能在历史上并没有现在的地位。但对艺术家自身而言,吴历大抵还会是那个重情重义、仿古出新、珍重艺术的吴历,其它的便交给时代去选择。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天主教,文人,绢本,山水画,清代,吴历,天主教 文人 绢本 山水画 清代 吴历
下一篇:刘白“动禅之2观念艺术展”_书画-绘画-我在-先声-布雷||上一篇:立足新时代,实现新发展,看非国有博物馆专委会在2018年做了什么?_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协会-国家文物局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