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秦陵博物院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_文物-博物院-无机

编辑:刘爽 来源:陕西省文物局网站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捧回两项科技奖励证书。《中国古代彩绘的指纹识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捧回两项科技奖励证书。《中国古代彩绘的指纹识别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保护关键技术和应用》获得2017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微纳米硅基杂化材料的研制及其在风化砖石陶质文物的保护应用》获得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在《中国古代彩绘的指纹识别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保护关键技术和应用》项目中,针对中国古代彩绘出现的病变,以及由于古代彩绘的珍贵性、不可再生性和大型彩绘的不可移动性等问题,提出了亟待解决保护前的彩绘组成与制作工艺识别,迫切需要研究针对性的保护材料。通过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文物局科研项目等的支持下的多年合作,针对古代彩绘文物的关键病害与迫切需求,针对彩绘检测难度最大的粘合剂分析挑战,建立了准确可行的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拉曼光谱(RS)、X-射线荧光光谱(XRF)、在线甲基化-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等无损和微量识别彩绘粘合剂分析的标准图谱;揭示了颜料对粘合剂老化的催化作用以及对粘合剂检测信息的影响,以及粘合剂的光降解、热降解、生物降解机理。研究结果具有原创性突破,部分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为揭示古代彩绘工艺、修复历史、真伪识别等提供了范例,为深入理解早期彩绘的制作技术与工艺、艺术品的真伪判断等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持。同时,基于彩绘的有机-无机复合结构特点,在吸纳已用保护材料优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研制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构建了彩绘保护材料有效性、安全性、耐久性的评价方法,实现了保护材料的现场应用。选择研制材料分别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等多处文物现场进行粘接回贴和加固保护,取得了安全有效的针对性保护效果。

      在《微纳米硅基杂化材料的研制及其在风化砖石陶质文物的保护应用》项目中,针对陶质文物的关键病害,对用于粘接与回贴、渗透加固、表面防护等的保护材料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托我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设计制备了微纳米硅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揭示了有机-无机组分协同效应的调控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探索了保护材料功能时效及寿命预测方法,量化确定了影响有机/无机保护材料寿命的主控环境因素。并在研发材料模拟保护和现场保护实施的基础上揭示了微纳米硅基保护材料具有良好的基体匹配性兼容性。专家评议《微纳米硅基杂化材料的研制及其在风化砖石陶质文物的保护应用》在新型陶质文物保护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功能实现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突破。

      在两个项目中,秦陵博物院研究人员深入挖掘文物保护材料行业需求,构建了保护材料研制原则,筛选、研制出硅基保护材料现场应用工艺,在修复室和现场粘接、回贴、加固和表面保护,组织实施了保护材料现场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兼容性评估研究,该研究成果现已成功应用于秦俑坑出土陶俑的粘接修复、钟山石窟、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出土战国陶罐、户县陶器等脆弱性砖石陶的保护修复中,为后续陈列展示、文物价值挖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些年来,秦陵博物院承担了众多文物科技保护项目,成绩喜人,令人振奋。此次获奖鼓舞了干劲,调动了积极性,明确了秦陵博物院文物科技工作的目标和工作思路,对于做好秦陵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物,博物院,无机,,文物 博物院 无机
下一篇:碑林博物馆参加2018海南国际休闲旅游博览会_推介-旅游-博物馆||上一篇: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陶刻协会——声明_宜兴-行业协会-协会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