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大写的人的精神的充分展示”,在11月17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的“永怀初心——陈钰铭师生作品展”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如是评价展览。本次展览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联合主办。展览展出陈钰铭及其水墨工作室学生近一百多幅作品,包括巨幅主题创作、人物山水写生等不同题材,参展画家七十八人,参展人数和作品数量的规模之大、数量之高以及地域之广在以往的师生作品展中较为鲜见。
“陈钰铭的画面中虽然都是普通的中国人,但在他们身上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中国人的形象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虽然有人说,艺术发展到今天还要这样去写实吗?这些作品完成以后有什么作用?陈钰铭的作品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这些年来,他坚持用扎实的造型和水墨来表达不同时期的主题,每一个人物形象和结构穿插出史诗感,坚持创作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这是他的理想,也是陈钰铭师生的初心。 ”冯远说。
陈钰铭曾担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历程中,他以黄河流域农民和西部少数民族以及驻守边疆的战士为表现主体,用画笔描绘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展现他们顽强、坚韧、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以及与命运不懈抗争的民族精神。他先后创作了《天籁》 《血祭》 《老河滩》 《金秋》 《二月二龙抬头》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夺回光明》 《血战刘老庄》 《历史的定格》等一大批优秀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其中也有关于现代城市生活的题材,但更多的是在中国工业化时代的背景下,对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理想的反思与传承。
不论是严肃的军事题材还是宏大的历史叙事,不论是现实的社会问题还是琐碎的普通人的日常,陈钰铭始终志存高远,坚持用厚重的笔墨、朴实的风格塑造众多底层的中国老百姓,通过他们的日常生活,讲述他们的悲欢离合,以一个艺术家的视角,用中国传统水墨的技艺,秉承“永怀初心”的创作宗旨。对此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深有感触,他说:“近二十年来,陈钰铭不断地行走在西部的高原和黄土地带,长期、无条件的深入生活,影响了大批学生和同行跟随他去写生。近十年,他从继续关注现实人物生活的现实题材创作中,又生发出远观大写的黄土高原的风景画和简约组合的现实人物水墨小品画,在形式上形成陈钰铭的大型人物全景、纯风景、小品人物三部曲。 ”
陈钰铭不仅在人物画的创作上佳作迭出,而且在人物画的教学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精力,培养了一大批有坚守、有思考、有担当的实力画家。他的水墨工作室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热爱中国画创作的学员,免费指导,带领他们不断地行走在西部的高原和黄土地带,在艰苦的环境中体验生活,磨砺品格;建立不同类型的写生基地,跟学生一起写生、创作、交流、品鉴,言传身教,指导并鼓励学生多元创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逐渐形成独立的水墨语言,创作出个性化的优秀作品。这次师生展,对于陈钰铭和他的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名师高徒的集中亮相,也是一次教学成果的检阅和创作成果的展示。杨晓阳表示,十多年来,陈钰铭以一己之力,免费授徒,使得一大批不为名利所动的莘莘学子受益很深。其中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辛苦坚持为画界称赞,使之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闪光。
关键字: 内容标签:写生,他们的,题材,大写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钰铭师生作品展,写生 他们的 题材 大写意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陈钰铭师生作品展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