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周刚:愿为中国水彩开生路_艺术-作品-中国

编辑:王璐 来源:杭州日报 
 
破晓2017年水彩画150cmX336cm周刚水彩画园之缘·园之阳75cmX105cm水彩

zOyk8Tr5AgKAPWEDSEydnSDApZRmhzxRsiw3e38N.jpg

破晓 2017年 水彩画 150cmX336cm

A2A6O8UbgEKXPeZp4GtfDf5CUdwodZBktX1dS0x4.jpg

周刚

zULkKIibTkH0i0DyPtK2qVuG4RZJEt3W9TW4HhUc.jpg

水彩画 园之缘·园之阳 75cmX105cm

Ad8hMU1Bm0TUvd03HW5bPu8xqaAUNTURGL7TXyU2.jpg

水彩画 园之缘·园之新绿 75cmX105cm

​人物名片

周刚,1961年生于陕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名誉主席。曾在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及国内十多个城市举办个展或联展,在国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作品百余件,著有《水彩画研究》《水彩经典——东方水彩卷》《水彩经典——世界水彩600年》《水彩画》《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美术卷·水彩画水粉画》等;出版个人画集十多部。

他从陕北的黄土地走来,他画日出,他画晚风,他画人物,他画传统的院落,他画春夏秋冬的园林,他画数百名矿工……从写生到创作,从历史到现实,周刚立足于自身文化语境,客观地看待现实世界,他一直致力于本土现实主义的坚守,愿为中国水彩别开一条生路。

不负初心

带着浓情投身于艺术

1977年12月中旬,16岁的周刚在街口听说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不禁心头一热:“我可以上大学了!”那时,大学已经十多年没有正常招生了。经过两年准备,1979年他幸运地被西安二轻工业学校录取,因成绩优秀而留校任教。

任教期间,周刚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绘画上。他把工资几乎全买了颜料,还向学校申请管理学校的道具仓库,因为这里可以腾出一块地方来画画。早晨,他去画日出,午后,他到农村画风景。这期间,他对绘画的理解是准确的造型,以及在阳光下对色彩的生动表达。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术新思潮”席卷中国,周刚和当时的一群热衷于艺术的青年们行走观察,学习体悟,积极投身于这场运动之中。这期间,他对绘画的理解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当时中国艺术“新民子”的一员,带着浓情去表现所看到的风景和人物。

1984年的一个秋天,他来到心中的艺术圣殿中国美术学院,开始了全新的艺术之旅。那时他报考的是油画系,却被分配到了设计班。大三的时候,他的水彩画就被选入“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集”,他的毕业设计获得当年的国家设计奖。19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随后他创作了大量的水彩画作品,到哈尔滨和银川举办他的个展,发表许多作品和文章。这期间,他对绘画的理解是,水彩是一个系统而又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需要专业的梳理与研究。

呈现自我

表现艺术的本原形态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失落了传统,远离了自然。在周刚看来,艺术作品的质量取决于作品中灵魂是不是在场。于是,在顺利考取了中国美院的研究生后,他毅然决定重归自然。距杭州不远的一个较为封闭的古代村落俞源村,成为了他的艺术试验场,他开始研究村落的规划建设、村落中的民居、建筑的装饰、居民的生活状态。

俞源村是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照天体星象布局、排列、规划的村落,有庞大的按照典型中国文化精神规划的古建筑群,至今不变地演绎着一脉相承的生活方式和宗族文化。有人问他,你在俞源村这么多年,除了画了许多的作品之外还找到了什么?他回答说,“我找到了‘家’,找到了乡愁。每次在乡间遇见村民,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呼,‘来了?’这时,我的心里都是暖洋洋的。”

俞源给了周刚丰富的创作灵感,他每年都多次去俞源,回这个“家”,一回就回了二十多年。从此,他的思想与视野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不再愿意沿着照抄、写实般的方向继续发展,而是企图对时代气息的体会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使作品在理性的内涵中以独特的表现彰显出来。这时期,他对绘画的理解是艺术必须有深厚的文化依托与背景,独立的思想,和积极地开拓精神。“一个自由平等的艺术王国绝不是靠一群奴性的追随者建立起来的。我必须以明确的态度、主张面对我的艺术创作。”

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的画风在不断的转变,艺术脚步走得更加踏实,在画面中赤裸地呈现自我,表现着他所体悟和寻求到的艺术的本原形态。俞源这个家,让他明白,“如若让自己的作品能对社会有益,其情必真,其内容必实。”

坚守现实

让创作真正符合时代精神

新世纪初,各媒体上常常报出让人心痛的桩桩矿难。周刚决定去煤矿,去真正了解第一线矿工们的生活,把真实的矿工画出来。2006年的一个冬天,周刚第一次走进矿区。“眼前一切都让我十分震惊和感动。我眼前的,是一群在黑暗中努力采掘光明的人们,他们深沉,坚韧,朴实,向上。”

在矿区的日子里,周刚与矿工们同吃同住,同下矿井体验生活,同在一个大澡堂子里洗澡。“在矿区,我就把自己当作是一名矿工,矿工们就是我的兄弟。”周刚说,有时观察矿工们上下矿井的场景,就有一种莫名的心跳。

与矿工的深入交往,改变着画家的思维和笔触。这时期,周刚希望自己的绘画具有“本土现实主义”精神:面对脚下的真生活,摒弃一切虚假、软弱和无病呻吟的东西,创作出真正符合时代精神的“真”形象。

“在我的作品中有不少探索与尝试的痕迹,然而我却从不损害其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目标,我不屑追求视角和表达对象的转换,不屑玩弄新奇来讨好观众和掩饰自己内心的不踏实。”在周刚看来,在丰富而自由的个人艺术实践中,艺术家终究不能回避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艺术作品不能不反映艺术的“真”,这个“真”应当是艺术家对于其所处时代的真切把握,而不是艺术家脱离时代的想入非非。

“近些年来,有个理想一直驻扎在心中,那就是办一个矿工画展,题目我已想好了,就叫‘我和我的九十九位矿工兄弟’。其实我想画一百位,最后的那位矿工就是我自己。我在矿区这么多年,身上有了矿工的气息,矿工气息最重要的就是不怕死、不服输的气息。他们用生命劳作,不为自己考虑,他们所有的考虑都是为了别人,这真的是你想象不到的一种力量。”脚踏坚实的大地,面对真实的生活,周刚愿为中国水彩别开一条生路。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艺术,作品,中国,水彩,艺术 作品 中国 水彩
下一篇:“全才”华新罗(上)____“写意”时风一手遮天_华新罗却投入“写实”写生_写实-造型-写意||上一篇:国际雕塑营联盟雕塑展北京站举办_创作-共和国-西城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