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美术馆可以看海?艺术和自然总是那么搭_雕塑-德国-铅球-鱼线

编辑:彭菲 来源:凤凰艺术
 

  Miguel Rothschild《深渊》,织物印花、鱼线、铅球,900×800×400cm,2018年

  新一轮的热浪再一次席卷而来,在学习与工作之余你是否渴望逃离燥热的城市,与大海来一次亲密接触呢?

  这些被鱼线定格的海浪是否已经让你感受到了拂面的咸咸海风呢?阿根廷艺术家米格尔·罗斯柴尔德(Miguel Rothschild)从2015年起便开始尝试用印有海浪图案的织物与鱼线、铅球、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等材料搭配,制造属于自己的海浪。

  Miguel Rothschild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室位于柏林。他从诗歌与《圣经》中获取灵感,利用多种材料,从观者的感知出发,尝试捕捉天空与海洋的本质。

  Miguel Rothschild在德国柏林圣马修教堂举办了名为“走出深渊”的作品展。其作品中不光融合了玻璃、纺织雕塑等多种媒介,还反复使用了带有强烈视觉效果的鱼线。

  这些以《圣经》为灵感的装置,被悬挂于庄重的教堂中,看似是即将淹没圣所的急流,给人强烈与多元化的视觉体验。

  Miguel Rothschild对海的执着不仅于此,在其早年间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捕捉到海的影子。如其曾针对莱茵石进行了一组拍摄,在光照下看上去恰似波光粼粼的海面。

  而这件被命名为黑海的作品,其实拍摄的是破碎的安全玻璃。Miguel Rothschild利用多种材质表达着他所捕捉到的海面,将流动的波浪定格为我们眼前的动态雕塑。

  再例如这件作品,乍看犹如由层层海浪拍打堆积而成的泡沫,其实是由穿孔喷墨印花制成的“海洋”。

  泰戈尔说:“生命如横越的大海,我们相聚在一条小船上。死时,我们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近日,Christian Boltanski在上海PSA举办了其名为“忆所”的个展,踱步于展厅之中不难感受到艺术家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思考。而作品《金色海洋》所带给观者的体验也无法与其“生命”之主题脱离。

  而在其另一影像艺术作品中,人们被带往了阿根廷帕塔哥尼亚的海滩。海岸上直立着三座巨大的号角,每当海风吹过,号角便会发出如鲸叫声般的声音。Christian Boltanski试图以这种方式去表达其对未知领域的无尽追问。

  艺术与自然总是能够在某一个节点惊人的结合,而后给予我们酣畅淋漓的和谐旋律。体味了艺术家们对于一片海的执着,你是否也找到了在炎热浮躁的生活中坚持下去的理由呢?


关键字: 内容标签:视觉,雕塑,德国视觉 雕塑 德国
下一篇:《世说“新”语》活动——听君一“席”话_社教活动-社教-活动-绘画||上一篇:浅谈艺术市场中的冯超然_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仕女-嵩山-画坛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