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设计的价值_||_能力还是超能力,作用还是副作用?_文化-展览-互联-材料-深圳

编辑:彭菲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设计互联

  深圳的展馆大多早上10点开门,晚上8点之后闭馆,这样的作息再搭配上一处海景展馆,无疑会为观者带来多重享受。

  设计互联坐落在深圳最美的西海岸,西面是珠江,北面是南山,南面是香港,东面是繁华的城市景观。整个展馆由分别面向山、海、城的三个空间组成,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好似三个取景框,框住了窗外的美景,也让这样的环境氛围渗入进了展馆的设计和展览的叙事中。

  不仅如此,窗外的美景,还通过室外楼梯延伸至了建筑顶部,随着高度的抬升,眼前的景色变得越发开阔与闪亮。而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样一处户外空间的设计,无疑让整个展馆不再只是服务于内部展览的空间,也不再只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这么简单,而是通过开放的空间与心态,探索着展馆建筑与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之间的关系,尝试着城市共生的可能。

  作为新兴设计之都,深圳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早已走在了城市发展的前列,但日益紧迫的人口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也越发突出,随着劳动力的老龄化和成本的提升,它不得不思考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而设计正好是转型的关键所在。

  所以招商蛇口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合作创建了一座开放性的创新设计平台“设计互联”,希望以此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从大芬村、华强北到设计互联,我们看到了深圳渴望通过艺术、设计为城市升级的发展诉求,似乎也看到了设计正成为启发城市改变的杠杆。

  “数字之维”“筑·梦——槇文彦与槇综合计画事务所设计展”“设计的价值”三场大型展览,就好像是蛰伏7年之久的“设计互联”在开幕之初祭出的一套组合拳,不仅阐明了设计互联创建的背景故事,更通过展览奠定了它的运营基调。

  “设计的价值”展厅

  “设计的价值”展览的策划与展品的构成,主要依托自V&A,是V&A成立160余年以来在英国境外最大且最具创新意义的项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V&A对这位中国合伙人所做的示范,在展览的立意、展题的选择、展品的组合、展厅的搭建上都展现着这座设计博物馆界大咖的能力与先锋性。

  展览共甄选了近300件国际设计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力图呈现不同社会价值观驱动下的现当代设计的发展历程,以此来重新评估设计的价值,明确设计在社会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设计的价值”展厅“解决问题”展区

  设计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难以真正界定的词语,不同设计师和评论家都在试图定义着设计的价值,甚至经常因此引发激烈的争论,而这个展览就好像是这种争论历史的缩影,展览中的七大主题:效能、成本、问题解决、材料创新、身份、沟通与奇观,既是推动设计不断“超越”的关键因素,同样也是设计的价值所在。

  整个展览在一个广阔的时空范围内,通过七个主题,将“设计”这个笼统的概念分解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群的共同决策,从而借助这些“争论点”反复探讨着不同的价值观如何驱动设计的发展,以及如何评估设计的价值。

 

 “设计的价值”展厅“性能”展区

  整个展览不仅没有回避设计价值的不确定性,更是借助争论正反双方的语境,在某一特定主题的表达和整个展览的叙事中,始终通过正反双方论点的对比与试探性表达,成组并置着展品。

  “弥补残疾缺陷还是增强常人所能?”“精益求精还是事倍功半?”……展览通过一系列案例对比,不仅从正面阐述着设计的价值,也在反思“设计的价值”所带来的副作用:好比智能手机性能的不断提升是不是已经超出了人类所需,并助力了没必要的购物欲?高街时尚品牌让更多的人能够以实惠的价格拥有了最新款的高端设计师的产品,但会不会就此引发过量消费?原本起到辅佐缺陷作用的义肢,会不会逐渐勾起人类对超能力的追求,推进我们走入赛博格社会?

  “设计的价值”展厅“身份”展区

  V&A通过“设计的价值”展彰显了它在展览主题、策展理念以及展览语言运用上的掌控能力,更通过将七个主题分置于独立的展台空间,且每个空间都采用了不同的材料与颜色,体现着它的设计敏感度。

 

 “设计的价值”展厅“材料”展区

  其中“材料”单元的空间搭建最让我难忘,整个单元围绕不同的材料设计了众多“材料洞穴”,每个洞穴中都有材料生产过程的视频、材料本身、借助材料生产的典型产品和印有各色以此种材料为生产元素的墙纸,再配合以具有相应时代解读风格的展签,在有限的展览空间中,展现了各种材料的不同状态,以多维的视角,带领观众全方位了解着材料的性能。

 

 “设计的价值”展厅“沟通”展区

  整个展览没有将设计理论复杂化,也没有将设计高端化、神秘化,反而更像是一本以实物为图解的设计理论入门手册,极具亲和力。尽管展览中呈现了V&A在中国收集的6件新晋藏品,诸如深圳校服等与深圳乃至中国设计有密切联系的展品,但这更像是V&A收藏理念中应对快速变迁社会的“反应式收藏”的展现,而缺少我们自身针对展览设计的主动性。

  所以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设计互联”并不是V&A在海外的“卫星馆”,我们在吸收、借鉴V&A成功展览经验的同时,还要注意在展览中保持自身的主体性,以及地域文化的呈现。合作,不是空降项目,也不是单向的文化输出,而是共同创造的过程。

 

 夜色中的设计互联  ©设计互联

  我们在设计中所体现的价值,不断塑造着我们的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设计的价值”展不仅让我们有机会重现检视设计的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设计将如何影响我们身处其中的世界的可能。设计拥有令人惊艳的力量,它有边界,似乎又在不断突破着边界,而我们对于设计价值的认识,一定会深刻影响我们的未来。


关键字: 内容标签:设计,文化,展览设计 文化 展览
下一篇:Bansky作品在多伦多展览上失窃_艺术家-多伦多-多伦多-艺术家-德斯||上一篇:黄庭坚《仁亭诗卷》首次面世_黄庭坚-书法-大字-大同-手卷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