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林”中有朵纸做的云_今起试运营的广富林遗址书香浓浓_广富林遗址-文物-书院-上海-新民晚报

编辑:彭菲 来源:新民网
 

  图说:松江区广富林遗址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摄

  经过十年努力,被誉为“揽尽上海千年历史”的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一期今天开始试运营,开放广富林文化展示馆、陈子龙纪念馆、富林塔(仅限外部观赏)等十余个景点。隐身于广富林文化遗址东北部的朵云书院,今天下午也正式对外开放,为千年历史遗址添上一抹书香。

  展示上海之根

  广富林遗址公园位于上海松江区方松街道广富林村村北的施家浜河道及两岸一带,毗邻佘山,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遗址公园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其中南区是上海根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域。在被誉为整个遗址公园观众体验感最强的区域——上海之根文化展示馆内,有按原样复制的遗址发掘现场,也有广富林先民们留下的足迹。

  图说:松江区广富林遗址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摄

  作为主体建筑,广富林遗址考古博物馆矗立于公园的核心位置,周围有知也禅寺及徽派建筑等,庭院、回廊、石碑、禅院、翠竹……景区内小桥流水,颇得古韵。

  4500多年来,广富林地区从未断过人烟,在周代已有城镇聚落,地上构筑物早已沧海桑田。事实上,广富林文化遗址所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都仍在地下。那片未经挖掘、被保护起来的农田才是遗址的核心区。近十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四周建筑的高度受到限制且远离核心区,以此突出核心区在遗址中的重要性。据近20年参与广富林挖掘工作的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陈杰透露,“那块区域是遗址的主要埋藏区,地下有着丰富的古代遗存,蕴含着更多的未解之谜。”

 

 图说:松江区广富林遗址一期内景以及细节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除了中央核心区,最重要的展览在陶罐博物馆内,因为陶制品最真实地体现了广富林的历史价值。景区中的博物馆如同“漂浮”于水中,是具有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金字塔”,展现了人类文明与水的交融关系。真迹博物馆和古窑博物馆暂定于明年初开放。

  呈现上海人文

  位于广富林文化遗址东北部古建筑群中的朵云书院,原是一栋保留非常完整的徽派建筑——“明代高房”,系整体搬迁而来。从“皇甫晓春”的大门迈入,其中轴对称,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面积约1600平方米。朵云书院的空间设计以“尊重建筑、尊重文化、尊重读者”为原则,以现代设计元素平衡老建筑原有的空间厚重感,用明亮的色块提亮建筑内部,将传统的天井景观改为旱井和湿井,连接起书院与自然景观。整栋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内设阅读、文创、展览、讲座、品茗等多个空间,外设“松石境”与“水云乡”两个景观庭院,其间一棵松、一朵云的呈现,与松江及其古称“云间”形神相契。

  图说:朵云书院庭院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摄

  细看,玻璃低柜中赫然陈列着二十种与松江人文历史有关的线装古籍,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上海图书有限公司从庞大库藏中精选而出。这些典籍大致可分三类:或由松江人士撰作,如元华亭释念常二十二卷本《佛祖历代通载》、明华亭徐献忠七卷本《六朝声偶集》、华亭徐光启六十卷本《农政全书》、华亭陈继儒一百卷本《宝颜堂订正寤言》和八卷本《眉公见闻录》、华亭朱徵璧二十卷本《左氏兵法测要》、云间曹昭十三卷本《新增格古要论》、华亭施绍莘五卷本《秋水菴花影集》、华亭吴炯存2册的《文选抄》、华亭唐汝询五十卷本《唐诗解》、清华亭张豫章不分卷本《励学斋文集》;或叙松江历史之作,如明松江府知府陈威主修三十二卷本《松江府志》;或由松江地域刊刻之作,如明嘉靖松江陆楫俨山书院白云书院刻本《古今说海一百三十五种》、万历云间曹元亮翠竺山房刻本《唐伯虎集》,等等。

  图说:朵云书院内景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摄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王岚表示,未来,“大而雅”的朵云书院、“小而美”的思南书局、“微而精”的思南书局快闪店将陆续出现在上海的商区、社区、学区、园区并形成连锁。

  今天,“朵云轩”策划的“光芒万丈——朵云轩再造明版明画展”在书院二楼“海上文薮”展区揭幕,展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朵云轩木版水印著名工艺师郑名川精心遴选的五十余幅明版明画艺术珍品,其中尤以明代胡正言辑印成集的中国版刻史上第一部餖版彩色套印画本《十竹斋书画谱》最为珍贵。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中共松江区委宣传部联手创办的“云间读书会”首场活动——“江南文化视野中的侠”,邀请学者汪涌豪主讲。(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图说:朵云书院内景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摄

  【马上评:千年文化 书香根脉】

  距今约4000年的广富林文化,不仅有着南方良渚文化的痕迹,也有着北方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印记。南北文化在此彼此交融了千年,海纳百川的精神4000年前就被泥土所证实,洋溢在空气里。

  如果说文化遗存见证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那么,飘荡在蓝天下的那朵云——朵云书院就承载了古老遗址中的人文精神,衔接起了传统文化中的根脉。

  从广富林遗址目前开放的景点,可以感受到建设者尽力保留历史风貌的良苦用心,新老地砖铺陈在同一条路上,还可以看见不知年代的“陈界”字样,现代材料和工艺新老混搭和谐过渡,新时代的精神与传统工艺在融合中共同诉说着广富林的过往,从此共同“成长”。

  新与旧,南与北,土地与水源都在此交汇。广富林,在追溯城市历史的同时,也展示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徐佳和)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朵云书院,广富林遗址,文物朵云书院 广富林遗址 文物
下一篇:第四届温哥华双年展(2018-2020)启幕_艺术家-公共空间-双年展-作品-第四届||上一篇:扇中自有风骨在_“怀袖雅韵—海上书画扇面邀请展”举行_书画-海上印社艺术中心-金石-扇子-展览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