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个体经验”or”集体意识”?_个体经验-青年艺术家-创作-个体-表达

编辑:刘龙 来源:美术报
 

  “青年”这个群体,似乎在任何时代都作为“进步”、“新潮”、“先锋”的代名词。从新文化运动开始,青年一直被视为进取的力量。上世纪50年代推出的全国青年美展,80年代初期的伤痕、乡土美术,以及90年代注重对本土文化的“中国经验”的表达,关注都市文化语境下的生存状况,强化个人的生命体验等等,这些艺术思潮、艺术活动都萌芽于青年,发展于青年,壮大于青年。青年群体也许正是这个时代中,真正敢立船头的弄潮儿,是拉开新时期艺术大幕的先行者。

  但是,我们也发现,今天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却也存在着种种问题与困境。21世纪,随着科技对艺术的介入以及对艺术公共性的提倡,使得艺术更趋于全球化、多元化,也更趋向于大众化、生活化。与前辈艺术家相比,如今的中国青年艺术家群体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特征:即建立在碎片化现实基础上的个体经验表达。

  当今中国社会,无论是青年还是中年、老年,其实都遇到了同样一个困境——碎片化的现实,不论其好坏,都无法回避。但是青年群体最敏感地感受到了这个现实,他们的作品也很明显地具有这种特性。

  如今,当消费主义和娱乐精神取代过去的宏大叙事和理想主义之后,关照历史、政治、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似乎渐渐消退,人们更在意身边日常的碎片化现实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不在乎这种生活体验是否平淡,与具有何种意义。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青年艺术家们逐渐抛却集体、历史、政治的负担,他们更加注重从日常生活片段中,从个人生存体验中去寻找创作的源泉,再以个性化的方式对这些元素进行加工创作。

  这种过于日常的碎片化现实生活,和过于强调的个体经验表达,使得当代的青年艺术家创作虽然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却也不免存在某种历史、政治和社会层面上的集体失语现象。

  回顾过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当代艺术从过去的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中脱离出来,试图从主题性、功能性、政治性回归到艺术语言、观念表达本身,但是由于一些青年人相对经历较少、思考问题也有一定局限性,往往会陷入一种过于肤浅、娱乐化的艺术创作中。虽然这种情况在当代艺术中具有普遍性,但艺术之所以有存在的意义,还在于她能够提供一种新的看待世界、解释世界的方式,还在于她能够找到一种新的途径去影响或改变社会群体与人类命运。那么,艺术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不可不提,也不可小觑。然而,当国之未来,国之重器,仅限于沉溺在自己的个人情绪中,仅限于关注自身的个体经验表达,他们便不能起到作为艺术家的作用与价值。

  

  所以,青年艺术家要主动把自己放到历史现实的大环境中进行关照,在作品的思考深度、社会意义、时代表征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细数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青年艺术家时,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即他们的作品都能通过个体生命体验来反映时代的集体意识,能够成为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表征。而值得警醒的是,当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技法更丰富,风格更成熟,画面视觉更震撼时,切记没有思想和价值的艺术作品只能是表面和空洞的躯壳。

  时下正逢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在京举行,作为国家级的综合大展,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导向具有引领作用,在将来也势必鼓励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创作出不愧于社会和时代的优秀艺术作品。


关键字: 内容标签:传统文化,个体经验,青年艺术家传统文化 个体经验 青年艺术家
下一篇:青年艺术不应受到“程式化”制约_艺术创作-传统文化-也有-美展-创作||上一篇: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启动_文物-唐代-保护-形制-开皇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