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旅美华人艺术家陈斯嘉的雕塑作品Arbor被美国克莱蒙市公共艺术委员会选中,于2018年1月份被购买,2018年5月完成,作为地标性雕塑矗立于克莱特市政厅前。
以下为斯嘉的创作手记,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件雕塑的诞生吧!
斯嘉手记
踩点
2017年9月的时候,克莱蒙市向全美国的艺术家发出作品征集,寻求市政府前的雕塑作品。我对克莱蒙市虽然挺熟悉的,但第一步还是先去踩踩点,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去感受一下。
考察场地
克莱蒙市是一个特别注重保护历史和传统的城市,他们的市政厅已经近百年历史,反反复复维修多次,但一直保持着原貌。他们对城市面貌的维护严格到就算你自己家里的后院要加建个水池,都要市政厅批准。
克莱蒙市以绿树成荫著名,居民们非常热爱这个城市和这里的树,归属感非常强。克莱蒙市同时也是一座非常重视学术与艺术的城市,这座城市有七所著名高校---素称西岸常青藤联盟。其中包括了福布斯2015年排名全美第一,超越哈佛的百年学府波莫那学院。因此,克莱蒙市素有树与博士之城(City of Trees and Phds)的美名。
克莱蒙街景
公共艺术品是属于艺术家的,也是属于当地人的。对我而言,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要有艺术家的独特语言,也要尊重和融汇当地的文化。归根到底,当地居民才是和这件作品朝夕相处的人,艺术家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也要对他们负责。对我来说,克莱蒙市和居民对树与学术的这种热爱与自豪,是我脑海中的作品当仁不让的主题。结合我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几何图形的风格,我开始不停地画“树”。经过了大概二十多稿,最后确定了由三块顶端或分叉或收尖的弯弧图形,组成的一棵简约而抽象的“树”,在“树”的表面以拉丁文和英文列出克莱蒙特市里所有的树的品种,以致敬这座城市的学术氛围。我将这个作品命名为“Arbor”,即拉丁文中的“树”。
作品提交之后,还以为要等很久有回音,而且一般这种公开征集都会有好几个回合的筛选,没想到,两个星期之后他们打电话过来,说艺术委员会和市政府都太喜欢我的作品了,打算直接向我购买。如此之快的速度让我吃了一惊,这真是可以说是我做过的公共艺术项目里面最直接的了!
效果图
3D模型
方案确定下来之后,第一步就是出3D设计图和3D模型。虽然3D设计图可以在电脑里看到作品的方方面面,但我还是觉得要打印出来后,拿在手里左右端详比较好。东西实在地摆在面前,和存在于电脑里对我来说挺不一样的。果然,在模型上,我发现了几个小问题,和设计师一起奋战到半夜三点,及时地纠正了。这个3D模型后来被送到工厂,作为对比。也幸好有这个对比,才发现了一个大错。
3D模型打印出来后,在电脑上进行修改
排版
制作的雕塑工厂在广州,交代清楚工艺要求之后,我就回汕头了——我的家乡,同时也是我在国内的工作室大本营所在地。在这里,我和工作室的设计师进行第二阶段,就是“树”的表面的拉丁文和英文的树名的排版。这三片“树干”的外形都是有机的,树名有长有短,名字的数量又是限定的。如何将所有的树名都刚好排进去,又如何确保每个名字的长度刚好,无需过行太多次,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我和设计师反复调整了一个星期多,终于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排版效果。
排版好的文字打印实际大小看效果
出错了
三月中的一天,天气晴好,我正高兴着打算带我奶奶们去赏花的时候,接到了工厂的电话。他们问我说,你们的树名排版是不是正反弄错了,怎么和实际的不锈钢板对不上呢?我一听头嗡地一声炸了,但我心想不可能啊,我们反复校对过的。五分钟后,电话又响起来,情况更糟,和3D模型对比过,是工厂将不锈钢板弯曲的方向搞错了…欲哭无泪啊!本来就因为工厂春节放假,让这个作品的工期紧得不得了,这下更迷惘了......
紧锣密鼓地重新开料,切割,弯板。一星期后,工厂终于将主体结构做好,我和我爸立马赶向广州。
好不容易,雕塑的主体做成了
在这里要隆重感谢我爸,大名陈传生。作为工艺美术大师,他对材料,结构和工艺的了解在制作工程中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本来我想带着助手两个人在广州看着就好,但他不放心,坚持陪我在广州一起监工。结果这段时间成了近年来少有的温馨的父女时光,也算是作这个雕塑曲折过程的另一个收获。
爸你真帅!
贴膜&腐蚀
接下来需要进行的就是贴膜和腐蚀。因为“树干”是弯的,所以贴起来也是难度超大。既要保证首尾和两侧预留的空间刚刚好,又要保证字体水平。往往前半部的贴的不错了,后半部分的跑偏了,来来回回三四次,打印的贴膜都扔掉了好几张。我感觉负责贴膜的小哥已经在崩溃的边缘,看到我都想逃跑了。
这就是贴膜后的效果
局部不满意重贴中
腐蚀中。为了赶时间,加班加点,感谢雕塑厂以及做刻字工艺的师傅们
腐蚀过后,要将黑色的保护膜撕掉。时间紧人手也紧,我自己也下手撕了
插曲:为当地蚊子温饱问题作出的贡献
三月的广州已经非常闷热,穿着短裤的我不分昼夜地贡献了很多鲜血给雕塑厂里的蚊子们,想必他们每天都饱食终日,非常开心。
晴天霹雳
本来腐蚀结束,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可以收工了。可是最后出来的表面效果太不理想,我看了之后简直要晕倒,此处省略一万字...觉得和我预期的差太远了!我左看右看横看竖看,在酒店垫高枕头思考了一个晚上,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效果。痛苦挣扎后决定表面磨掉重做。这对于工期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而且时间再次拖延,不仅运输的船期又要更改,我的飞机票也要再次更改,洛杉矶一堆等着我回去处理的事情和人们,闻之悲叹…
腐蚀完字的表面,要将文字全部磨掉,重新打磨,抛光,贴膜,腐蚀。工厂的师傅们也是很无奈...
这位戴口罩是本次工程的大师傅。
表面重新抛光
表面重新处理哑光效果
贴膜师傅又再次见到我,估计这下做梦都要梦见我了
重新贴膜,腐蚀...
跟班的日子
时间如此之紧,实在容不下任何其他的错误,于是每天都准时到雕塑厂上班,每个环节都确认过可以再进行下一步。在此期间,我实在忍不住发了一个朋友圈,记录了这一段焦心的过程...回忆起来觉得经历宝贵,可是经过的当下真是很想撞墙的...
我的工作室的伙伴们在这个时候,也在洛杉矶紧锣密鼓地准备着雕塑的底座。
曙光的出现
我希望的作品的表面是平整光滑的,充满现代感;而当走近细观,又能看见隐隐约约起伏的纹路,让人联想起树皮的斑驳。功夫不负有心人,重做之后的效果达到了这个要求,让人欣喜!
当天我有事离开雕塑厂,手机收到这张图的时候,在的士上忍不住大声”yes!”了一下,把开车的师傅震住了...
终于完工
经过一连串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终于,Arbor在四月中旬的时候完工了。第一时间打包,装箱,送到港口。
先将宝贝们裹上保鲜膜,再裹上厚厚的棉,力求万无一失!
完工!!! 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特别做了一个大箱子,在海运的过程中最好地保护作品。
整个大箱子重600公斤,15个大汉才把它抬上了车。
至此,作品开始在海上漂啊漂。一个月后,抵达洛杉矶!
组装
拆箱,看到雕塑完好无损的时候,我,工作室的小伙伴,克莱蒙市的工作人员,全都松一口气!
雕塑终于到达了克莱蒙市政府!
我的工作室联系了当地一个施工队伍,本来我们建议用吊机的,结果人家豪迈地说,不用!我们叫多几个人就够了!我让工作室再三和他们强调,每一片“树干”可是差不多160公斤,结果人家毫不畏怯,坚持man power!
于是,大汉们到场,安装开始。搞笑的是,工程队的负责人Braulio一开始只叫来了12个人,结果,第一片抬上去后,发现高估了大家的力量,于是紧急增援,最后来了20个人...
终于,从早上九点奋战到下午五点,Arbor落成了!在整个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想象这个画面,终于完成了!我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特别开心。
克莱蒙市对这个作品非常重视,特地搭建了一个帐篷,把它严严实实地笼罩起来,直到四天后的揭幕式才让它露出庐山真面目。
后记
至此,就是Arbor从在我的脑海里到落在纸上,再到立在克莱蒙市前的整个过程。这真的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是一个非常守信用,也对自己严要求的人,这个作品一度可能无法按期完工,效果也一度不符合我的期望,这些曲折现在回忆起来嘻嘻哈哈,但在经历的时候却是真实的折磨。我对自己的作品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和非常高的期待。对我来说,一件好的艺术品不仅创意重要,完成度也非常重要。这个完成度,不只是大的方面看起来好就过关,而是作品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细节的处理上也做的好才算过关。一件好的作品,要耐得住观众的仔细考量和时间的长远考验。但是现实是,很多时候艺术家对作品的期待和要求,制作方未必能完全理解,这就需要不断地,极其细致和耐心的沟通。而且有时候,艺术家的要求也可能在技术上会碰到瓶颈,这就需要遇到问题时不随便将就和妥协的态度,认真地钻研才能寻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艺术这个职业
很多人觉得做艺术是一个很轻松的职业,其实不然。就我自己来说,虽然不是固定的朝九晚五,但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关于作品的一切,就算人离开了工作室,心也常常还在那里。像Arbor这样,灵感顺利地出现的几率其实并不多见,但像Arbor的制作这样加班加点的事情,却是经常发生。一件作品,没有再三推敲修改,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劳动,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做艺术也是一个充满愉悦与感动的职业,当我看到Arbor伫立在市政厅前,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微微地反光的时候;当一个阿姨告诉我她多么喜爱Arbor,一定要和我合影的时候;当一个爸爸指着上面的树名告诉自己的儿子,你要好好记住这个作品和上面的名字,以后你可以像我教你一样教你的孩子的时候;当一个亚裔的妈妈看到标示惊呼是一位亚洲艺术家,旁边的人告诉她艺术家就在这里,她眼神闪闪发光地看着我,说我太为你骄傲了的时候...这些每一个的瞬间,都是带给我满满的快乐,感动,和十二分的鼓励的时刻。
艺术,是世界性的语言,是沟通素不相识的你我的桥梁。
为艺术,加油。For art, cheers.
读毕斯嘉的创作手记,来看看激动人心的揭幕仪式现场报道吧~!
揭幕仪式
2018年5月29日,洛杉矶艺术家陈斯嘉的雕塑作品Arbor在美国克莱蒙市市政厅前揭幕,成为该市公共艺术收藏的一部分,也正式成为该市地标性雕塑。克莱蒙市市长(Opanyi Nasiali), 公共艺术委员会主席(Karen Neiuber)等政府官员及数百位市民参与了揭幕仪式。
斯嘉与克莱蒙市市长Opanyi Nasiall等人为雕塑拉开帷幕
斯嘉与克莱蒙市市长Opanyi Nasiall,副市长Corey,Calaycay,公共艺术委员会主席Karen Neiuber,市议员Sam Pedroza,Larry Schroeder等政府官员合影
斯嘉与公关艺术委员会主席Karen及市议员Sam交谈
克莱蒙市市长介绍说,艺术家陈斯嘉的设计稿从众多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并且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这件雕塑将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财富。
众多前来参加揭幕仪式的市民
当地居民携全家来参加开幕仪式
克莱蒙市公共艺术委员会主席Karen Neiuber表示,陈斯嘉是国际艺坛知名的青年艺术家,克莱蒙市很荣幸能收藏她的作品。前来参观的观众都非常喜爱这件雕塑,认为Arbor完美地代表了克莱蒙市。
一位观众说,这个作品让她深深感受到了公共艺术的魅力,看着这个雕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她倍受感动。另一位观众表示,自己将向孩子介绍这个作品以及作品上克莱蒙市里树的名字,希望以后他们也会向自己的孩子同样介绍,代代相传。还有观众表示,以后将带每个到来克莱蒙的客人与朋友来参观这个作品,作为旅游必到景点之一。
斯嘉接受美国媒体采访
揭幕雕塑以后,很多小孩子来向斯嘉请教作品细节,斯嘉也都一一耐心解答。
斯嘉与她的小观众
斯嘉希望,她的作品能在具有她独特的艺术语言的同时,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灵魂。
“ 这件作品由三块弯弧状的柳叶型不锈钢片搭构而成,结构恰似一株蓬勃而生的树干,蕴含了艺术家的巧思。作品整体上轻盈,宛若天成。最后呈现出的作品在整体上简洁有力,又有着丰富耐看的细节。表面刻的双语树名不仅仅代表着城市中的树,还诉说着这座城市热爱自然与艺术,尊重与追求学术研究的特点。这件作品深刻体现了这座树之城的独特魅力,是自然与当代艺术的完美结合。”
陈斯嘉此次在美国的市政厅前留下一个如此有分量的作品,表现出了华人的创造力,更让许多华人感觉非常骄傲,美新社在报道中称之为“华人之光”。
斯嘉的这件作品现立于市政厅前,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传递着这座城市的价值观。艺术让城市中又长出一株不朽,永恒的大树。
关键字: 内容标签:雕塑,公共艺术,陈斯嘉雕塑 公共艺术 陈斯嘉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