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马野
“‘金钱系列’十幅大作品我画了十年的时间,它们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钱币只是一个媒介,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一切向钱看的世界,是一个欲望膨胀、物欲横流的社会,在金涛骇浪里面,你可以看到欲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溃烂和恐惧。”艺术家马野谈到钱币系列作品时讲到。
“潘多拉之咒:马野个人艺术文献展”现场
诚如艺术家所讲到的那样,当下,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进入集体狂欢、集体焦虑和集体痛苦的时代,有人称之为最好的时代,有人称之为最坏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越来越市场化的时代,而市场化以欲望化为核心和本质,以自由化和自由竞争为前提。绝对的欲望化、自由化,就是人的绝对的异化,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绝对的欲望,会导致人绝对的迷离,进而会导致人的毁灭。
“潘多拉之咒:马野个人艺术文献展”现场
这中间,钱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有这样一段话:“货币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在货币魔力的影响下,货币成为判定一切的通则、尺度,包括成为判断人的价值大小的尺度,世间本来“无价”的东西也变成“有价”了,精神也物质化,人的尊严、价值、情感甚至人本身都异化为商品可以被让渡了。
《心花怒放》 布面油画 300× 200cm 2015年
人们宁可相信货币也不相信自身,总是想方设法地企图攫取、占有它,甚至不择手段。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变成了人对物、对货币的信赖关系,人们将货币符号实体化、神圣化,以致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相信金钱万能,这些正是艺术家马野的作品想要呈现和批判的。
《我成功了》 布面油画 300 × 200cm 2016年
比如在作品《心花怒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由钱币组成的像原子弹爆炸之后产生的蘑菇云,象征着死亡,作品《我成功了》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手势,在一切向钱看,各种成功学满天飞的时代里,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者什么才算是成功?作品《后清明上河图》是一件由钱币组成的新时代“清明上河图”,这幅图作为中国绘画的经典,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在这里,艺术家的意图在明显不过,我们的文化也逃脱不了被金钱左右的命运,而在作品《金涛骇浪》中,艺术家采用黑白的色调,描绘了一幅由钱币组成的海浪,大浪翻滚、挤压、碰撞,在这里我们不仅仅在视觉上看到了金钱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在这件作品中感受到听觉,仿佛可以听到万千钱币撞击产生的金属声音,而黑白组成的色调,使画面显得更加冷峻,仿佛是在哀悼。
《看长城内外》 布面油画 200×300cm 2014年
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起始于2007年的“钱币系列”,到现在艺术家马野创作了十年的时间,这十年间他专注于作品,创作了十幅大作,在这个浮躁、快节奏的年代,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也体现了一位职业艺术家的操守。
马野的创作大都是有感而发,每次都走在时代的节点之上,不管是九十年代的“大红棉布”系列、“本源”系列和“母体”系列作品,还是2000年之后的“她是谁”系列、“中国风景”系列,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时代的影子和痛点,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位活的非常真实的艺术家:“经历就是财富,一路走来的坎坷,促使我很坚强,走向社会之后,经历挫折促使我反叛,然后产生这些作品。”
《黄河壶口瀑布》 布面油画 200×300cm 2010年
2017年4月7日,马野的最新个展在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开幕,展览对马野的人生经历、创作形式演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以个人文献结合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这也是艺术家马野首次系统全面的个人展示,通过展览,我们认识了一位敏于时代的大艺术家。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下此次展览。
马野:此次展览前后准备了一年的时间,也是我近二十年来在国内举办的第一个最全面的个展,是我的一次全面梳理,这二十年来我一直坚持架上绘画,在我看来绘画还有无限可能。
《后清明上河图》 280×2000cm 亚麻油画 2008年
记者:此次展览主要呈现了您的“钱币系列”作品,了解到这批作品您创作了十年的时间,能否谈谈这批作品的创作?
马野:十幅大作品我画了十年的时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在于你要有感而发,我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变化和痛点,然后再进行创作,虽然创作起来,在技法上有点繁复和复杂,但对我来说这不是最重要的,核心还是你对于这个时代的思考,此外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在各种诱惑中坚持创作。
《 金涛骇浪》300×90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记者:“钱币系列”您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是什么样的原因触动了您创作这系列作品?
马野:2007年开始创作,完成的第一幅作品是《金涛骇浪》。从2006年开始,艺术品市场空前火爆,甚至到了有点“疯狂”的程度,作品都是一堆一堆的卖,人们对于金钱的渴望和金钱的力量让我感到恐惧,《金涛骇浪》这幅作品2008年完成,恰好那年就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
《呐喊》 红棉布、油彩、墨汁 160×200cm 1994年
记者:在您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典型形象,比如爆炸产生的蘑菇云、清明上河图、黄河、长城等等,关于这方面您是如何考虑的?
马野:画面中的这些符号只是一个媒介,我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在里面,画面映射的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金涛骇浪的下面,是欲望的膨胀。比如我画黄河,水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面是财的象征,这种观念已经深入到骨子里面,寓意着人从骨子里面对财的爱;胜利的手势,象征着成功,但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
《迷茫》 布面油画 60×50cm 1996年
记者:作品《金涛骇浪》的色彩非常特别,在您钱币系列作品中,这是唯一一幅黑白两色的作品。
马野:因为黑白看起来冷峻,看起来有一种恐惧感在里面,象征着欲望的无止境蔓延,暗示着人类的心灵危机。
《她是谁》 布面油画 240×180cm×3 2002年
记者:您为什么选择硬币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
马野:硬币有一种金属撞击的感觉在里面,所以我的绘画不仅仅是视觉的,同时它也具有听觉的功能,这种声音更像是一种警钟,也可以看做是丧钟,至于为谁而鸣,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原始密码》 布面油画 185 × 135cm 1996年
记者:“钱币系列”作为您的最新创作,在视觉上感觉与您之前作品的差距还是挺大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与您之前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又是什么?
马野:其实他们内在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我2004年开始创作的《中国风景》系列作品,画面中的人物穿着旗袍,背后是长城或者天安门等等各种名胜古迹,画面呈现一种即历史又当代的感觉,这系列作品也是时代的产物,在画面中这些人物身上,你可以看到一种压抑,他们的眼神比较滑稽或者呆滞,其实也是一种病态,而这种病态来自外在的压力。
《中国风景兵马俑》 亚麻布面油画 200x150cm 2006年
其实,不管是《中国风景》还是钱币系列,只不过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我不喜欢一辈子只画一个符号,此次展览呈现了我四个阶段的作品,看起来面貌差别很大,但都是表达我内心的经历。
比如九十年代初圆明园时期的创作,更多的是我个人情感的宣泄,九十年代中期的创作既有对文化的反思,也有对后殖民的批判,2000年的创作,更多的是反思高科技对人的异化,都是我的切身感受。
1983年,在绥德县文化馆农民画绘画学习班画农民画
1988年,西安美术学院毕业作品
1989年,马野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崔家湾中学任美术课老师(摄于催家湾中学办公室)
记者:艺术家始终能保持对时代的敏感,这点非常不易。
马野:经历就是财富,一路走来的坎坷,促使我很坚强,走向社会之后,经历挫折促使我反叛,然后产生这些作品,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活的真实。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绘画,钱币,马野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 绘画 钱币 马野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