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你对吴昌硕了解多少?学者呼吁在江南文化视_吴昌硕_江南研究领袖

编辑:彭菲 来源:上海观察
 

  关于海派名家吴昌硕的研究成为近期研究热点,但将吴昌硕放在江南文化背景中进行集中讨论尚属空白。在近日举行的《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近代文化史视野中的吴昌硕》上,业内专家提出,吴昌硕是江南文化进入上海都市的再创造,需要趁势而上深入研究,并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打造文化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

  吴昌硕(1844-1927)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以“诗、书、画、印”四绝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文书画艺术最后的高峰。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吴昌硕在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这三重文化中具有标志性,应放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中进行研讨

  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王琪森认为,吴昌硕饱含历史情怀,同时富有时代精神。他在撰写《吴昌硕评传》时发现许多未披露的新史料,如在五卅运动时, 82岁的吴昌硕曾组织海派画家作画义卖,并拖着微恙的身体作诗在申报中刊登。对于梅兰芳能顺利打开上海市场,吴昌硕也功不可没。“吴昌硕先生对海派文学、海上政治运动、慈善运动、海派京剧、海派诗词创作都进行领袖式的帮助,我在评传扉页中写到,‘一位大师开创一种风格;一位领袖开辟了一个时代’,而他恰恰属于后者,以他的笔、他的人格、他的家国情怀开创了一个时代。”

  在吴昌硕生活的年代,城市要素已经开始集齐,并升华为城市形态的转变。当时的绘画状态已经开始自觉地走向文化创新,包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友方式、创作方式乃至文化生态的转变。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认为,吴昌硕适应了江南文化和城市文化的转型,升华了海派绘画意境。他认为,目前对吴昌硕的研究还囿于传统层面,“对吴昌硕的研讨,应涉及多元语境下的艺术人文、历史、城市等多版图的结合体”。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汤哲明认为,艺术史、文化史影响源头为江南,近代海派大家主要从苏州到上海,不应孤立看待。吴昌硕1920年代在上海成为领袖以后,影响逐渐推广至全国,在他身上也见证着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发展的缩影。许多近现代名家如刘海粟的热抽象、徐悲鸿林风眠画作中的大写意等也都深受了吴昌硕的影响。

  “是上海成就了吴昌硕,也因为有吴昌硕成就了上海。上海不可谓不独特,吴昌硕的出现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史首席专家周武认为,讨论上海文化绕不开吴昌硕,谈吴昌硕也绕不开海派文化。吴昌硕在上海找到了归宿,植根于上海文化,并在这里充分展示了才华。同时,他也是开时代风气的艺术领袖,不是参与者,而是引领者。找到吴昌硕艺术成就的根源,再次出发,也成为当下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参考。

  吴昌硕作为近现代交接的艺术大师,既体现了传统士大夫精神,也体现了近现代民主自由思想的萌芽,两者融为一体,而他的书画活动正顺应了这一趋势。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胡晓军认为,能够以文化“常识”驾驭诸艺,才更容易出大家和大师。“吴昌硕从江南到海派的历程,也就是从文人到专家的历程,但他保留了前者,扩展了后者。”这些都为当下的文化艺术发展给与了重要启示。

  研讨会由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市吴昌硕文化艺术基金会、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联合主办。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吴昌硕吴昌硕
下一篇:屹藏艺术网:齐白石双鱼图__生命花鸟明快||上一篇:那些民间藏家的“镇馆之宝”,“诉说”上海_上海首届红藏博览_收藏上海市红色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