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银版画上秋月朗_当代艺术民营美术_一人我国工艺

编辑:蔡春伟 来源:侨报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青山如画,绿水如带,白云悠悠,红叶飘飘,一轮秋月高悬半山,秋意无限,如梦如幻。这是宋代大学者,理学创始人之一的程颢所写《秋月》诗,将秋夜、秋山、秋月、秋意融为一体,确实是一首绝妙好诗。这样的意境在后来的西湖之上,便被人感触为“一色湖光万顷秋”,并以“平湖秋月”命名,成为西湖著名的景点,忝列“西湖十景”。而今“平湖秋月”更是成为现代音乐名家吕文成先生的灵感,以此改编成一首明媚婉转的民族乐曲,成为我国乐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笔者收藏有一块产于清朝末年的蚀刻银版画,带有酸枝木画框,中间有银版,银版长度为15.5厘米,宽度为8.3厘米,重量85.5克,画框长度为30.2厘米,宽度为22.5厘米。银版使用的材料为纯银,使用的工艺为蚀刻工艺,只见青山隐约,一湖秋水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湖上有两艘游船,正朝着湖中心缓缓行进,近处的一艘,一人划着船,一人坐在船上欣赏着一湖秋色,远处的另一艘,隐约可以看到一人在划船,看来也是游客,为了欣赏这美丽夜景而来。湖边是树叶浓密的树木,有的高大如盖,有的直插入云,有的树枝低垂,有两人正在树下徘徊,看着湖心的明月和这一夜秋景。树木深处,层层叠叠的是一处院落,亭台楼阁,雾气缥缈,在其中一处高楼上,有一个读书人装饰的古人,正在凭栏眺望,青山、平湖、明月,尽收眼底,湖边清新的空气阵阵袭来,会让他觉得神清气爽。在版画左上角的留白处,有隶书“平湖秌月”四个大字,秌是秋的异体字,因此,“平湖秌月”便是“平湖秋月”,从图案来看,也是西湖美景,正是指代平湖秋月而言。

  版画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约起源于汉代或者魏晋时期,而在出土的实物中可以看出,最早的是唐代,其时风格已经极为成熟。在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出现,图书的印制成为经常,版画的题材也大为丰富。我国的版画,通常以木版画为主,不过,也有一些以金属为材料的版画。蚀刻工艺是从西方传入的,即通过化学溶液对材料进行腐蚀溶解,以达到凸凹或者镂空成型的效果。蚀刻版画起源于13、14世纪,在西方已经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像米勒、丢勒、伦勃朗、毕加索等这些世界级绘画大师都使用过蚀刻工艺作画。蚀刻版画大约于清代乾隆年间传入我国,与我国木版画技术以及传统国画技术进行融合后,展现出东方意境的宁静悠远,有着更为超凡脱俗的别致之美。乾隆对蚀刻版画极为喜爱,曾下令将乾隆朝的著名将领以及所发生的著名战役制作成蚀刻版画。

  像图中这块蚀刻银版画,可以说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之美,它是西方工艺和东方意境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蚀刻版画传入我国的有力见证,尤其是“平湖秋月”这个主题,展现出美轮美奂的西湖美景,便更加引人入胜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民营美术馆当代艺术 民营美术馆
下一篇:5000年!每一块基石都镌刻着文化自信__民族祖先中华民族||上一篇:40平方米版画巨构_《巢湖颂》月底“现身_师晶巢湖颂_这是创作黄山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