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征集策展项目!什么都不限,只有一个要求…_“微征集”教育基_展览艺术家致谢

编辑:罗书银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留下空间外立面。图片:致谢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

  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微征集”项目,在基金会位于上海的留下空间正式启动。此次“微征集”项目为留下空间在地项目,将面向全球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及其他文化艺术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者,公开征集展览方案。入围最终轮候选人都将获得数额不等的奖金;其中第一名将获得奖金八千美元(或者等值人民币5万元整)作为策展费用,其获奖方案将由基金会及赞助方蓝海资本全额资助在留下空间执行并展出。

  此次征集讲求展览方案的独立、开放及多元,不限提案人的年龄、职业、作品媒介、地域和观念,唯展览提案需与留下空间及周边社区相关联,与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语境相呼应。

第二届“微征集”项目评审团会议。图片:致谢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

  作为非营利艺术机构,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成立于2015年,旨在为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和全球的艺术爱好者构建一个多元的文化平台,以激发对当代艺术具有启发性的对话与思考。位于上海(前)法租界的留下空间,其前身是一幢于1923年建成、独立三层的法式别墅。2017年12月由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Nunziatina Carbone应邀改造成适合展览的艺术空间,保留和还原了其过往的历史风貌。

 

第二届“微征集”项目评审团会议 。图片:致谢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

  本届“微征集”项目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英国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OCAT 西安馆的执行馆长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中国活跃的艺术评论家与独立策展人鲍栋;独立策展人郭瑛(Ying Kwok);艺术家刘韡和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创始人、收藏家杨锋作为专业评审团成员。本次评审团的主席由继续由凯伦·史密斯担任。

  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将在收到征集方案后,组织一系列工作:

  组织艺术界知名人士组成评委团评选;

  7月20日公布初轮评选方案,8月17日公布最终评选结果;

  进入终轮的候选方案,将可能纳入基金会非商业出版;

  全力支持最终获奖方案入选展览方案的执行;

  展览在线与线下的宣传推广;

  参展作品将有机会纳入基金会收藏。

  如有兴趣,申请者即日起至2018 年7月13日中国时间24:00发送以下资料至info@fyfoundation.com

  策展论述:结合基金会留下空间在地性,说明展览的立意与思考;

  布展规划:说明展览实际执行与空间规划;

  预算清单:说明展览预计产生的费用及各项明细(包括运输、保险、作品制作、布展、人员差旅等);

  策展人履历/自述:说明策展人过往思维与实践;

  参展艺术家履历/自述:了解参展艺术家与其作品脉络;

  参展作品图片、图注及作品介绍;

  申请资料请不超过10页A4纸。

  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介绍:

  愿景 & 宗旨

第二届“微征集”项目评审团合照。图片:致谢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

  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在2015年由杨锋先生在香港注册成立。作为非营利艺术机构,基金会旨在为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和全球的艺术爱好者构建一个多元的文化平台,以激发对当代艺术具有启发性的对话与思考。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推广当代艺术的研究、交流以及收藏,积极支持和赞助一系列非营利组织的展览、活动和出版等项目。深信生活与艺术的共生关系,基金会所开设的非营利空间打破白盒子理念,进一步模糊私人和公共的界限,为艺术支持提供另一种可能性的探索和实践方法,现已设立的三个空间分别是位于深圳的有空间、额外空间和上海的留下空间。

  更多基金会和展览信息,请访问:www.fyfoundation.com

  公众微信号:FYFoundation

  留下空间介绍

  

留下空间外部花园。图片:致谢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

  留下空间,是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简称”基金会”)设立的第三个非营利艺术空间,位于上海历史悠久的(前)法租界。前生是一栋用于居住的小洋房,现改造为集艺术空间、金融办公、居住生活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不同于传统的“白盒子”艺术空间,留下空间既保留了过往主人对空间的改造及其所处时代的审美趣味,极简主义装修设计亦为在地展览项目留下了充足的实验空间。整栋建筑共有三层,除二、三层办公区域外,一层主展厅、花园区域均用于支持艺术项目。

  

左起:独立策展人鲍栋与艺术家刘韡。图片:致谢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

 

  2017年的开幕首展邀请年轻策展人汪单、姜俊共同策划旅美艺术家沈凌昊个展——“当幕布拉起,我们的对话早已完结——留光显影”。此次开幕展览中,艺术家个案式的展览成为一个起点,随后基于展览而发的多个学者讨论、工作坊、写作和现场表演等“事件”重新构建了“留下”空间,使得历史文脉与当下城市空间发展共同聚焦于此。

  评审团介绍:

  凯伦·史密斯

  Karen Smith

  

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凯伦•史密斯。图片:致谢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与本人

  凯伦•史密斯是一位英国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国际推介者,凯伦从 1992 年定居中国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她对中国当代艺术不同时期发展状态的客观呈现,为中国当代艺术家撰写的专著,以及在国内国际专业刊物上发表的大量文章都已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管道,包括2008 年出版的《九人传:新中国先锋艺术的诞生》;2012 年开始的 《发光体: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系列书籍;2013年,凯伦接受德国 Taschen 出版社的邀请,担任《Art Now Volume 4》中国部分的作者。

  凯伦曾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为中国当代艺术策划过多项群展和个展,包括展览“醍醐”(上海外滩美术馆,2013)、“目耳计划”(北京今日美术馆,2009),“微妙”(北京月台中国,2008)、大型群展“The Real Thing”(英国泰特利物浦美术馆,2007)、“国人:中国当代摄影和录像艺术”(德国沃尔夫斯堡艺术博物馆,2004)等,以及艾未未、刘小东、徐若涛、贾蔼力等众多当代艺术家个展;2005 年,凯伦成为OCAT 深圳馆的学术顾问,并于 2012 年被任命为OCAT 西安馆的执行馆长。

  郭瑛

  Ying Kwok

  

独立策展人郭瑛。图片:致谢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与本人

  郭瑛 2006至2012年担任英国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的策展人,2013年至今,郭瑛以独立策展人身份参与策划各大小国际展覧,当中包括《天下无事》英国曼彻欺特亚洲三年展 (2014),《这么近,那么远》 (波兰Laznia艺术馆,2014,2016),《嫑紧张》 (纽约La MaMa Galleria,2016 ),LOOK 国际摄影节首席策展人(2017),威尼斯双年展香港馆策展人(2017)。郭氏于2014年获授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到美国展开为期五个月,有关参与性艺术项目的研究。她与本地艺术评论人成立Art Appraisal Club以在香港推动批判性思维,及鼓励业界的交流和讨论该会经常于不同管道发表文章,并于2016年秋季首次发行中英文半年刊《艺评香港》。

  鲍栋

  

独立策展人鲍栋。图片:致谢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与本人

  鲍栋是中国新一代活跃的艺术评论家与独立策展人,他1979年出生于安徽,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系,现工作生活在北京。从2005年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界至今,他的评论文章广泛见于国内外艺术期刊,批评文集以及艺术家专著;他曾为众多国内外艺术机构策划展览,其中包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朱拉隆功大学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等等;2014年,他荣获亚洲文化协会(ACC)艺术奖助金;同年成为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ICI)独立视野策展奖候选人。2016年他获得了 “Yishu中国当代艺评和策展奖”。

  刘韡

  

艺术家刘韡。图片:致谢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与艺术家

  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作为活跃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后感性”小组中的一员,他以众多不同媒介,诸如绘画、影像、装置及雕塑等来进行创作,并逐渐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在世界舞台上受到瞩目。刘韡曾参加第三届爱知三年展(2016),第九届及第十三届里昂双年展(2007,2015);第十一届沙迦双年展(2013);四届广州三年展(2002,2005,2008,2012);第六届釜山双年展(2008);第五十一届威尼斯双年展(2005),第五届及第九届上海双年展(2004,2012);2013年及2015年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艺术无限”项目。2015年及2016年,他获得AAC艺术中国奖项提名;2012年,他获得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奖;2008年,他荣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最佳艺术家奖;2011年,他获得瑞信·今日艺术奖提名。

  杨锋

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创始人杨锋。图片:致谢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与本人

  当代艺术收藏家和推动者,同时也是金融领域资深的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拥有超过16年的投资和金融经验,现担任蓝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和优聚资本董事长。2015年创立非营利机构“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 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的收藏、教育和交流, 支持举办了多场当代艺术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并赞助了国内外多家美术馆、非营利艺术机构的艺术项目。杨先生是M+美术馆新艺术委员会委员,并曾是尤伦斯艺术中心(UCCA)理事。杨先生拥有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同时是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史博士生。


关键字: 内容标签:“微征集”,教育基金会,杨锋艺术“微征集” 教育基金会 杨锋艺术
下一篇:史上估价最高的画作_莫迪里阿尼纽约苏_向左毕加索绘制||上一篇:艺术当追求提高境界_艺术审美_美学审美精神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