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招工难就业难困扰文化企业 加强校企合作是关键(2)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文化报
 
“招工难”和“就业难”矛盾由来
春节前后,劳动力市场再次凸显的企业“招工难”和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矛盾,成为了各地两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在文化行业,这一问题也极为突出。
区别于其他产业门类,文化产业发展更加注重人的创意能力的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创业精神的涵养,更加依赖人才对于文化的独特理解、感悟与整合开发运作能力,通过他们内在的视野、理念、技术手段以及对文化的追求来张扬传统文化资源的新生魅力、创新产业形态、构建独特的运作及盈利模式,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层次与质量升级。
“而当前现有中小文化企业从业者部分来自相关对口专业的毕业生,还有部分是经过市场打拼自我成长起来的文化产业设计、创意与经营人才。他们中的部分人群与当前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需求存在能力脱节。尤其是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院校文化产业管理、创意设计等专业的培养模式尚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人才培养的精细化程度、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企业与高校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生产与需求之间的信息交互通道存在一定程度的堵塞。”有学者表示,对应快速变革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相关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视野、专业技能、专业感悟甚至个别从业者的专业操守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中小文化企业吸引文化人才尤其是高端文化人才的工作环境及相关待遇与规模文化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落差,这其中既有受到企业整体经营实力局限的原因,同时对于自我体制优势的开发不够也是重要原因。比如允许高端文化人才以技术、设计等智力要素入股,共享企业发展收益的尝试也只在个别企业得到实行。部分中小文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决策主观随意性大,发展机制与运行模式不稳健,发展前景的不可预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人才的感召力。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困扰,关键,就业,校企,合作,文化,招工难,企业困扰 关键 就业 校企 合作 文化 招工难 企业
下一篇:过年回家你"装"了吗 "中国式装腔"背后的爱与虚荣(3)||上一篇:"星二代"丑闻一箩筐 人大教授:缺教育是根本原因(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