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评“羊的传人”之争:学术剖析与大众认知的冲突

编辑:秋痕 来源:现代快报
 
“龙的传人”,在国人的精神认同谱系中,已是根深蒂固。但在近日,江苏南通学者、图书馆馆长黄杨却一语惊人,称中华民族更应是“羊的传人”。他解释,被视作中华民族血脉的羌族,族号“羌”在甲骨文中与羊同义,羌人又被称羊人,其图腾就有羊。(12月26日新华社) 


  平心而论,学者黄杨“羊的传人”的见解,未必是无稽之谈。为了论证该说法,他钩沉索隐、仔细考证,20多年来不间断,既有资料积累,又有学术探讨。事实上,秉持“羊的传人”论调的,不止黄杨一人:在2010年,学者杨冠丰等就抛出了类似说法。


  “羊的传人”是真是伪,尚待考证。在学术领域,异议与争鸣本就常见;“观点市场”里,百花齐放也是常态。黄杨们的“惊人之论”,不乏缜密的文化追溯和逻辑支撑,终究是一家之言。对它盲目拒斥,抑或以动机论去解读,未免是种“预设立场”,缺乏包容。 


  但在舆论场中,“羊的传人”备受非议,就在于它与公众表达习惯的脱裂。尽管黄杨称,龙的形象是面目狰狞、张牙舞爪,而羊和蔼可亲,更能代表礼仪之邦的祥和特质,可它却忽略了习俗、文明的生成路径。“龙的传人”连接着文化认同,也很有精神牵引力,它能沿袭至今,就因有着深厚的公众认同的土壤。你侧重于学理阐述,我立足于表述习惯,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话语也就会陷入“鸡同鸭讲”的境地。因而,“羊的传人”之争,或许没有绝对化的是非,却体现出学术剖析与大众认知的对冲。


  佘宗明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大众,之争,传人,认知,剖析,冲突,学术大众 之争 传人 认知 剖析 冲突 学术
下一篇:开年大戏题材雷同扎堆严重 观众直呼"倒胃口"||上一篇:业内人士谈神曲"法海":对音乐的恶搞只是小调料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