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老子“吐舌头”别拿艺术说事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晨报 
 
苏州金鸡湖畔的一尊老子雕塑因“吐舌露齿”,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戏称雕塑看起来像吊死鬼。雕塑作者为此回应道,老子吐舌露牙,来自历史典故“刚柔之道”,相传孔子曾问道老子“刚柔之道”,老子沉默不语,张开了嘴,露出牙齿,吐了一下舌头。舌头是软的,象征着柔的一面。而牙齿是硬的,象征着刚。(12月19日《扬子晚报》) 
  从图片看,这位老子可说是面目可憎,眼睛凸出,只有一颗牙齿,舌头伸得老长,诚如网友所言,活脱一副吊死鬼模样,的确有些吓人。也难怪要引来网友的热议和炮轰了,将老子以这副面目示人,实际上无异于强奸民意,并不尊重大众。
  据易中天先生所言,历史人物一般有三种形象:实际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其中以民间形象流传、影响最广,它代表的是一直以来民众对相应人物的想象和认同,在这些想象和认同中,则包含着价值观、道德判断、美好情感等因素的延续,也是种文化传承和力量。
  老子已经不是一般的圣贤、思想家,实际是早已“羽化成仙”,或在书上或在百姓心里,老子是寿星、是神仙,随之也演绎出了诸如老子降青牛、老子成寿星、成仙等神话故事。对于这样一位“仙人”,在民众的心目中,即使不是仙风道骨,也得是和蔼可亲的,再不济也必须是很酷的,就算只有一颗牙齿,在把他的画像、雕塑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也应该是“笑不露齿”的,总之不能面目可憎一副吊死鬼的样子。
  作为一件付诸公众的雕塑,一方面在艺术上不应“拔”得太高,以致曲高和寡,另一方面,看到这个“吊死鬼”,又有几人会下意识地往典故上联想,会用艺术的眼光来欣赏呢?胆小的孩子看了又会如何?
  艺术家要怎样创作是其自由,但将这样一件“艺术品”置之公众的视野,显然罔顾了民众对老子的想象,和这想象中的美好情感。
  毛忠斌(时评人)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吐舌头,老子,别拿,艺术吐舌头 老子 别拿 艺术
下一篇:"末日"中国众生相 我们多数只是说着玩玩||上一篇:众多科学家驳"末日"谣言:"太阳爆发"无科学依据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