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网站发起“您希望匡时拍卖的过云楼藏书的最终归宿是哪儿”的投票,参加投票的网友中超过九成表示支持“过云楼”留在江苏。一件本身无可指摘的“开门”国宝为何能“爆点”频现?是推广普及还是营销“作秀”?
疑点1:为何拍前推广两个月话题不断?
“过云楼计划”从4月12日的 “过云楼藏书”新闻发布会上开始启动,直至6月初顺利成交,拍前推广期长达近两个月。不过据了解内情的上海博古斋总经理李东溟透露,2005年在嘉德以2300万元竞得这批古籍的买家,早在2010年就有套现的念头了:“圈内人私下聊的时候,曾经提过其他艺术品类都陆续进入‘亿元时代’了,不知道古籍什么时候才能破亿。当时大家都不约而同想到这批‘过云楼’藏书。”在他看来,这个计划的成型远早于4月12日:“估计最迟也得在2011年底2012年初。”
李东溟认为这次推广活动可圈可点:“‘过云楼’营销战略的可取之处,一是使用了所有的传播手段,二是借力众多专家学者。”然而,“过云楼”带来的“爆点”不断,“精彩”的情节令市场上的质疑声也从未停过。事实上,在“过云楼”拍卖前,市场上已经存在质疑,有人认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过云楼”的各方面公关都做得极好,否则行内人不可能都一边倒叫好,几乎没有无人喝倒彩;有人质疑匡时捐赠买方佣金的做法是一次“秀”,目的是为了自我炒作,名利双收;还有人断言:“匡时肯定是因为知道买家不会是国家文物机构才声称自愿慷慨解囊的。”
有媒体甚至在报道中直言:“无处不炒作的网络时代,过云楼藏书拍卖之前如此大阵仗地巡展,也引起了部分网民质疑:几本古籍拍卖为何闹得如此高调?‘过云楼’藏书的价值当然不可置疑,但天价估价却让真正喜欢此藏书的潜在买家望而却步。”并称:“也有拍板砖者认为董国强亮出的高姿态无非在于吸引相关部门的注意,掏钱接单,他所抛出的愿捐出买方佣金收入,用于文物保护或其他公益事业的言论,说到底是一种高明的营销手段,更难逃广告的嫌疑。更有人质疑董总的诚意为什么只捐买方佣金,真有诚意那就把卖方佣金也给捐出来。”当然,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报道,“过云楼效应”在拍卖前的两个月中持续“加温”,这批古籍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今年春拍焦点所在。
疑点2:
国企高调亮相是“商业秀”?
尽管市场充斥各种声音,“过云楼”拍卖还是风风火火地如期举行了。当1.8亿元起拍的标的最终以1.88亿元落槌,现场的围观者在鼓掌叫好之余,甚至还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才加了800万元就‘歇菜’了?”
在现场,董国强未透露买家身份,只说买家并非国家文物机构,又令部分“知道分子”显出一副“不出所料”的神情:“说到底佣金还是捐不出去。”而董国强在现场所说的一番总结,也被行内人认定为后来事情有变的伏笔。
竞拍成功的几个小时后,身处北京的众多媒体接到江苏凤凰集团即将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消息。第二天,该集团高层高调出席发布会,同时公开拍后如何安置藏书的一揽子计划。而董国强也向记者确认凤凰集团确实有备而来。这种有条不紊、志在必得的高调与印象中传统国企的做派有所不同。当舆论肯定凤凰集团让“过云楼”回南京“团聚”的“义举”时,也有人质疑这次收购是不是为了投资保值增值的商业行为,这批古籍在凤凰集团能不能得到妥善保管,能否兑现其将私藏转化为社会财富的承诺,而整个竞买过程又是不是一场早已安排妥当的“秀”呢?
关键字: 内容标签:疑点,之争,藏书,全民,作秀,重重,参与,云楼疑点 之争 藏书 全民 作秀 重重 参与 云楼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