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再重新梳理雷锋精神,我们发现当年雷锋精神的出现,不单单是雷锋自己追求与信仰的实现,也不单单是时代对这种精神的召唤,他从精神实质到表现形式上证明了,雷锋精神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道德文明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
《论语》:克己复礼
雷锋: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个人作为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元素,社会公共道德的建立,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进行共同的趋向与努力,才可望谋求出一种高度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所以,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于整个社会来说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中国古代从周代开始,便已经开始关注个人道德修养对社会风气的促进作用。所以孔夫子周游六国,所推行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恢复周礼。他希冀着以周礼之制来达到兴邦安国的作用。后来,他又进一步提出“克己复礼”的口号。将复礼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道德趋向同归于“仁”的定位问题。“克己”,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个人种种不良习惯和私欲的左右,也就是时时不断要“战胜自我”。克己工夫,全在一个勿字。朱子解释克己复礼时说:“克是克去己私。己私既克,天理自复,譬如尘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则室自清。”又说:“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得人欲,乃能复礼。”
雷锋精神恰恰符合古人这种严于律己的克己思想,他针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严肃地提出:“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个人主义即是私欲,雷锋所言义正辞严,毫不容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落实的。雷锋精神之所以半个世纪永放光芒,其根本在于他把他的精神实质坐落在个人坚实的人格修养上。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不忘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修正自己!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传统,继承,解读,雷锋精神,道德,发展中国传统 继承 解读 雷锋精神 道德 发展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