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
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但作为诗圣杜甫故乡的河南当代诗人均呼吁不要恶搞杜甫,要尊重传统文化。
“杜甫是世界上伟大的诗人,我们应该尊重他、敬仰他。现在是娱乐时代,网友涂鸦诗圣杜甫画像,也可能没有恶意。恶搞他,是非常不应该的。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我们要尊重杜甫,敬仰杜甫文化,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发扬光大。”
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席张晓亮对这次杜甫被恶搞事件,更是感到意外。他说,在这“娱乐至死”的网络时代,一部分“90后”的文化素养过于单薄,应当尊重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张晓亮认为:“这次恶搞事件,同时也折射出了网络亚文化对人们的侵袭。恶搞杜甫的插画在网络疯转,又被众多网友关注、笑谈,这说明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亚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群众文化现象之一。
“网络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对未成年人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手段、各种价值观及思想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要对网络亚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以减少网络亚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关键字: 内容标签:河南省,诋毁,杜甫,协会会长,诗歌,形象河南省 诋毁 杜甫 协会会长 诗歌 形象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